中国史
-
中国历史常识吴晗◎内容简介 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如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他们一起整理、编写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识、典章制度等,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
读史有智慧冷成金 著作者冷成金以智论史、以史说智,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说解历史中的大智慧。分别有:深刻的儒家智慧,谋圣而不谋智;圆融的道家智慧,以无为王天下;超脱的佛家智慧,追求本心、见性成佛;严苛的法家智慧,辨析法、术、势,以法治国;纵横家的博弈智慧,兵家的战略智慧,阴阳家的自然哲理智慧……全书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淋漓展现,引领读者领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真谛。
-
金文与西周文献合证李学勤,董喆,刘国忠 著《金文与西周文献合证》是李学勤先生所开设的最后一门公开课内容,从2008年9月起开始讲授,至2011年6月结束,共历时三年。本书就是在先生讲课录音的基础之上整理而成,本书涵盖了当时所见商末西周间的绝大多数重要器物,这是李学勤先生金文研究的集中体现,亦可视为探寻先生治学特点的良机。本书为金文研究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提供了金文研究所需的诸多背景知识;同时,先生在讲授某件铜器时,先介绍该铜器的背景知识,如出土情况、流传著录情况以及出土地的相关情况等等,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和铭文的内容相印证;最后,讲义就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进一步讨论余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
地方视野中的认同困境与行为抉择李世众本书考察的认同不是“岁月静好”的日常生活中的认同,而是在非常环境中的群体认同。本书锁定的历史空间为清代的浙江省温州府,群体包含有:明清易代之际的忠烈、遗民和新朝的合作者,嘉道时期社会危机显现时的士绅群体,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监生集团,社会危机深化中的光绪朝地方官,强势的西方文化进逼下的士绅群体,以及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草根读书人群体。本项研究旨在揭示清代温州深陷认同困境或认同危机的群体之生存状态,以及认同危机如何导向群体的行为选择。在研究中尽量兼顾了群体认同的长时段结构因素和认同被激活的短时段情境因素,也注意意义系统、社会组织和实际利益对各种认同的支撑。
-
以谏为铭,以武服疆雷池月《以谏为铭,以武服疆:忽必烈》是一本有关元世祖忽必烈的人物传记。内容从蒙古西征东欧、蒙哥称汗、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夺嫡、灭亡南宋直到忽必烈去世这六十多年的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全书以忽必烈为主线,串连起西至波兰东至日本的各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以谏为铭,以武服疆:忽必烈》用生动的文字,在为读者呈现出一位有血有肉的仁政帝王形象的同时,也展开了十三世纪初旧大陆的历史画卷,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领悟人生哲理,加深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
-
通史悟鉴贾康田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犹如一卷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中国历史朝代繁多,兴替频发,人物多、事件广,文献资料版本颇丰,内容繁杂,众家观点褒贬不一。本书通过追根溯源,系统地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朝代的概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得失,按时间顺序甄选了每个时期应该知道的知识典故,提炼出古人的经典智慧。通过对历史的系统回顾,读者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通历史、感受历史,进而体会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激发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怀,最终解锁完善自我的人生智慧。
-
唐代后期方镇辖区变动研究付先召本书以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置的十五道为基础,考证梳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八十七个方镇的置废及其辖区变动情况,归纳方镇辖区变动的特点,分析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的原因,总结方镇辖区变动调整的历史作用。方镇辖区调整原则打破山河形便,呈现犬牙交错分布及跨州遥领的特点。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缘于唐廷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及实力的较量,背后的主要动因是唐廷寻求各种措施实现对方镇的控制。唐廷通过肢解方镇、调整辖区的方式,使方镇势力均衡,彼此能相互牵制,实现与地方彼此均衡的状态,对于唐后期的存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五代和宋代解决方镇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
安史之乱石云涛 著欲破解唐朝风云变幻的迷局,要先解读安史之乱的密码。755年,一场持续七八年之久的战乱拉开了序幕。从帝国的裂缝到崩塌,是谁姑息养奸、自食其果?是谁将唐朝推入了深渊?是谁抵挡内忧外患、艰难抗战?流血与伤痛、冒险与较量、欲望与宿命,在硝烟散去后,战乱的余波仍然在唐朝社会久久荡漾。本书以崭新视角解读安史之乱前因后果,解读大唐兴衰之路。
-
中古中西物质文化交流论丛李静杰本论丛阐述了中古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古波斯、古印度物质文化交流情况,着眼于中国境内所见附着诸西方文化因素的各种遗存,就12个子课题进行了具体阐释,一方面厘清各种遗存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探索其西方来源问题。《BR》西来的文化因素不仅常见于日常生活,还被用于丧葬事务,更广泛地出现在佛教文化之中,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涉及饮食器、服饰、家具、葬具、地面建筑、石窟、单体造像等类别。基于学界披露和笔者实地调查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结合方法分析。
-
拓地降敌何冠环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面考述宋代内臣李宪事迹的作品。李宪,宋神宗甚为宠信的内臣,在熙宁、元丰年间执行拓边西北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继王韶后主持开拓熙河路的主要执行人。其间他采取的政策和提拔重用的一批文臣武将,对哲宗、徽宗时期经略西北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宗元佑旧党当政时期,李宪被斥为“内臣四凶”之一,哲宗亲政新党复归后,则被誉为“名将”;宋室南渡,士人朝臣又将权宦童贯之祸归罪于他,责他罔上害民,贻患中国。 本书根据文献史料、碑刻铭文,以绵密的考证,生动的笔触,详细考述了李宪的军事生涯,认为其谋略和功绩与种谔、韩世忠、杨业、狄青、岳飞等宋代名将相比也不遑多让,堪称“宋代第一内臣名将”。 本书还探讨了北宋中后期内臣、君主、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宗朝至徽宗朝变法图强、拓边西北过程中新旧党争不断的复杂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