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孙建博的故事曹庆文 著《孙建博的故事》真实展现了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年幼残疾,上学受阻,就业无门……但是,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社会的偏见,他从不屈服,决不灰心,而是奋起抗争,勇往直前。他把共产党员的使命看得重于个人生命,他听党话、跟党走,他自强不息、勇于奉献,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
八千里路云和月陈宏伟 编2022年5月30日,是中铁十七局的70岁生日,中铁十七局依然生机勃勃,前程远大。但是,在这个时间跨度里,许多曾经的奋斗者已经老了,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太原的春天就要到了,一片生机的消息已经从四面八方磅礴汇来,如70年前,五卅体育馆新军甫成、气势如虹,70年后,堂堂之师、可壮山河,雄关漫道、铁流滚滚。在这个年初写下这些东西,以纪念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
-
守望地名 印象济宁郭晓琳 著地名是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含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和乡土文化等,地名文化载体多样、形式丰富,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传统元素。作为人类最早生存聚居之地的自然村落,见证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村落名字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村名背后,都可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一段辉煌的历史和一个时代的印迹。细细品读这些熠熠生辉的村名,无异于打开了一扇与一个地方历史时空对话的大门。此书选取了12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村落,以村落名字的来历、历史变革为红线,从历史、地理、古迹、民俗、自然风光、文化旅游、特色美食以及非遗、名人等各个角度,巡礼传统的村落,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采华章、人生百态,探索村名历史演进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活于斯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的发展与演变,唤起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家乡情结和热土情怀,展现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这片热土深受儒家文化、始祖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浸润,地名文化遗产丰厚。在地名文化的传承弘扬中,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成立了济宁市地名文化学会,加强地名文化的研究和弘扬,编纂了济宁市地名志丛书,开展了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试点,探索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与模式,组织了“印”证济宁——孔孟之乡地名文化全国金石篆刻等活动,不断探索优秀地名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地名文化遗产新的生命,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更好地服务于济宁市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
-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比较研究朱孔京 著本书综合利用比较史学、量化史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船政留欧和清末新政前后的留学日本以及庚款留美等留学教育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展现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曲折和艰辛,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努力。本书认为,中国近代留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教育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白山黑水之间孙文政 著《白山黑水之间:辽金城镇史地研究》在阐述古代城镇起源、结构、鉴定方法,以及扼要介绍白山黑水之间辽金古城的基础上,从辽金行政机构设置出发,按其古城建筑时间、行政机构治所地望、行政机构设置沿革、古城历史地位及遗址保护利用等顺序,展开专题研究。希望能为辽金史地研究者或对辽金史地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启发辽金史地研究问题的思考。
-
西北师范大学史话张俊宗,刘仲奎 编本书为纪念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用书。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深远。全面抗战时期,西北师范大学在延续中华文脉,传播抗战文化,促进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对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渊源,西迁兰州的原因,抗战时期的校园文化,学术成就,学科发展,学术大师在西北师大的工作,爱国学生运动,中共在西北师大的革命活动等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北师范大学为国家教育科研事业做出的贡献,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做出的贡献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
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万明 著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所做的体系化研究,提出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首先从货币的独特视角入手,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没有“银法”的明代中国,白银崛起于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发,成为中国500年白银时代的开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源,标志明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早期近代化转型;从全球史宏大视野着眼,论证白银需求驱动中国走向世界,并引领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开启。在中外互动中解读明代中国与世界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连带关系,探讨纵向的中国变革如何与横向的世界变革发生互动,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
大汉王朝诞生记刘素平 著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却成了后世封建君主无法抵挡的诱惑和无法摆脱的宿命,而第一个继承者,就是曾经亲眼得见秦始皇威仪的刘邦。刘邦发出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此语,含而不露,却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远大志向。秦灭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愈挫愈勇、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刘邦胜出,开创了三百年大汉基业。全书从秦末暴政写起,天下纷纷揭竿而起,反对秦的暴政,各个诸侯国的后裔或者诸侯国王公贵族后裔纷纷加入反抗暴秦的队伍。全书分九章:秦朝暴政,大规模农民起义;群雄并起,秦王朝岌岌可危;楚国分兵,先定关中者王之;鸿门宴会,得民心者占先机;项羽分封,诸侯兵罢各就国;三秦平定,统一天下有基地;两大阵营,众诸侯摇摆不定;楚汉相持,成败只在一念间;成王败寇,形势反转汉军胜;大汉开国,承袭秦制大一统。
-
大宋王朝诞生记史泠歌 著唐玄宗开元后,中央权力渐渐削弱,节度使等地方军阀权力不断扩大,节度使不仅管军事,其管辖区域内的民政、财赋、司法、监察等事务,亦渐归节度使掌管了。原本属于中央政府管理的军职升迁之权,亦归为节度使之手。藩镇割据成为唐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天祐四年(907),唐哀帝被迫退位,藩镇之一的朱温即皇帝位,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公元907-923)。李克用子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公元923-936年)、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公元947-950年)、郭威建立的后周(951-960年)相继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可谓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一幅乱哄哄、闹哄哄的军阀混战争权丑剧全面展开,成为唐代藩镇的延续。直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孤儿寡母的政权,建立北宋,之后进行由南至北的统一战争,才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本书详细讲述这一段时期历史、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大小战争,以及宋朝建立后的政治格局等。
-
大唐王朝诞生记王立刚 著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大唐经济文化璀璨夺目,盛世崛起,对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公元618年,李渊定国号为唐,公元627年到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享誉古今的“贞观之治”,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和最和谐的君臣关系,还奠定了大唐三百年的王朝基业,可称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典范,回首皇皇大唐,那是泱泱华夏全世界的骄傲。本书全方位展示了隋末唐初历史进程和大唐盛世的庄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