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动荡的青春叶维丽 马笑冬 口述;叶维丽 撰写这是一部两人口述的成长史。口述者带着重新审视历史、反思既往的目光,向读者展现了形形色色革命下的社会图景和青年人的激情与迷茫。因其摒弃非黑即白的刻板模式而生动感人,令读者感慨和深思。这部书对于“文革”及其前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是难得的口述历史资料亦是研究成果。这本书以两个生长于毛泽东时代红色大院女性对话的方式展现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中的“文化大革命”成为作者叶维丽(及合作者马笑冬)“长大成人”过程中的重要历练。此书视角新颖,内容十分吸引人,具有别具一格的原创性。是一本非常坦诚、深入探究问题的、十分有见地的作品。
-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柏杨 著最经典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国式权力游戏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便有了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著作《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使每个故事完整呈现,情节波涛汹涌地向前推进,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做了《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巨著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将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译为白话,完成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大工程。《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将传统纪年转换成公元纪年;在古地名之后夹住今地名,并亲手增绘大量地图;官名称谓也用今人熟悉的名称;证补史事缺漏。柏杨先生去粗取精、廓清迷雾、提纲挈领,富有才情的编撰,崭新的观点和视角,让沉闷凌乱的历史鲜活清爽起来。《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是最完整的《资治通鉴》历史故事集,在这里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古代中国一千多年的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是中国历史故事的精华本。此次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分为十九部(共三十八册)陆续推出,这是本著作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完整版。
-
唐朝那些事儿钓雪人 著《唐朝那些事儿》写的是隋唐正史,与演义不同。《唐朝那些事儿》的目的也不在于要表达:隋唐历史到底是什么。如果仅满足于这个层次,就跟文言文翻译没有两样,过于缺乏挑战性。《唐朝那些事儿》将着重讲述隋唐历史“为什么”是这样。以史为鉴,鉴的是“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隋唐这段历史,目前著述颇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七分虚三分实的《隋唐演义》。按好汉排名大概是《隋唐演义》的一大特色:李元霸打败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打败裴元庆,裴元庆又去找后面的人出气。杀的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虽然结局绝对不会存在悬念,却也满足了读者对于英雄的渴望心情。隋朝末年,杨广无道,暴虐天下。四海英雄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唐宫李渊虎踞太原,剑指长安,霸有天下。
-
民国采访战(美国)(Hallett Abend)哈雷特·阿班 著;杨植峰 译《民国采访战》(《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回忆录)讲述的是美国记者阿班在华十五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重巨变: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一脉则随北伐兴起;欧美势力在革命打压下委顿,日本势力则日益坐大。因地位尊崇,各国政要无不奉他为座上宾,中方如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日方如松井石根、须磨弥吉郎等,皆与之过从甚密。其报道则覆盖国民革命、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一直到上海孤岛时代的最后一刻。可以说,中国历史这十余年的每一起伏、每一皱褶,无不通过他的键盘,传递给全球大众。史家知道的中国现代史是干枯的事实,而阿班提供的一个个侧面与细节,来自美国记者的独特视角,鲜活得带着汁水,而且向不为我等熟知,因而填补了空白,提供了参照,使历史更形丰满完整。
-
真假共和朱宗震《真假共和(上):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向我们讲述的是辛亥革命那一代人,他们既没有涌现传统社会诸葛亮、刘伯温式的深思熟虑的谋士,也没有出现对路线、政策、策略进行严密分析的现代英雄。中国文化中的智谋之士,在那一代人中竟然没有出现。我们现在知道,革命党人的所有计划都没有实现。宋教仁以合法的政党竞争猎取政权的计划,被袁世凯破坏。孙中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计划,由于没有基本的稳定的政治局面,也无法实施。激烈派主张的二次革命由于革命党人的涣散遭到惨败,即使后来的三次革命也没有成功。但同样,袁世凯希望维护自己长期统治的计划,也没有实现。梁启朝期望的开明专制更是遥遥无期。
-
清朝的皇帝高阳《清朝的皇帝(套装上下册)》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相关史实。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好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
大清孤儿扎不棱《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描写了清朝终结后最后一批士大夫,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抒写出了上起大清下承民国的那段历史。书中选取了10位清末民初的士大夫,如谭延闿、陈夔龙、王闿运、康有为、冒鹤亭、梁鼎芬等,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迷茫、痛苦、奋进、革新。他们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不幸就是当时中国的不幸。
-
五代十国风云录姜狼豺尽郝连勃勃大王这样评价说:历史,既不是死亡的人与事物,也不是年代、数字、人名、名词解释的干燥混合体。如果都能像“姜狼豺尽”能达到“精致的写作”,我们读者在欣喜之余能进行“趣味的阅读”。结果,我们一定能够得到一种犹如在沉睡的历史深处突然发现珍宝奇物般的、超乎想象的惊喜。 五代是个真正的乱世,乱世的故事其实是最好看的,而且只有乱世才能出故事。纷纷五代乱世间,残唐风云笔底现,试看姜狼的如橼巨笔,揭开动人心魄的真实历史大戏。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区存在的五个政权,朱温建立的梁、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晋、刘知远建立的汉、郭威建立的周。十国是指杨行密建立的吴、李昇建立的南唐、钱镠建立的吴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后蜀、马殷建立的楚、高季兴建立的荆南、刘隐建立的南汉、王审知建立的闽以及刘崇在今山西建立的北汉。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虽然和三国大抵相当,但这一时期政权远多于三国,所以过程之曲折、斗争之残酷、命运之无常,让历史都为之震憾。历史总是这样,惊心动魄之后,是无限的感慨……
-
乡土心路八十年张鸣上篇:乡土心路八十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1840-1920年之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农民意识对于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现宏观上冷漠抗拒、微观上亲近接受的矛盾外观。作者选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下篇:拳民与救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研究世纪初的教民群体,即中国的基督徒,对其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做出概括和分析。
-
大历史的边角料张鸣义和团有何难解之谜?文学戏剧有甚意外影响?回望百年教育,考证另类国粹,品读投契之作,反思外交得失。组合边角料,复活大历史。本书从作者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 本书为张鸣精选集丛书之一。 本书作者从其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出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了作者他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书中,你可以揭密义和团的难解之谜,文学戏剧的意外影响,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