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善与忧愁朱新屋本书收入了作者有关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13篇论文,大体上按照研究主题和时间顺序分为“时代与心灵”“社会与文化”“思想与学术”等三组,先后聚焦汪辉祖、冯桂芬、王毓英、严复、高谊、聂云台、福建籍南社成员、顾颉刚、江绍原等“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从精神史、阅读史、书籍史或观念史等层面,展开对诸如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变迁、中国现代学术的形成等宏大命题的掠影式描述。既有对历史深处的细节描摹和深度解读,也包含研究者个体情感的主观投射。
-
神功之下徐鑫 著该系列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生和死都留下太多历史谜团,其陵寝福陵更是谜团重重。福陵为何建在山上?永陵、东京陵与其又有着怎样的关联?本书将为您揭开努尔哈赤陵及其祖陵的神秘面纱。
-
中国历史故事毕培忠 著《中国历史故事》取材于“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重要的史籍,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生动讲述各个朝代的经典历史故事,在故事里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配有彩色卡通插图。还设置了“知识卡片”“名言名句”和“故事里的成语”小栏目,方便小读者了解每个时代的日常生活、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历史评价、成语典故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部分故事还设有“你怎么看”环节,鼓励小读者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
-
海外中国研究·义和团运动前夕华北的地方动乱与社会冲突[德]狄德满 著,崔华杰 译本书作者利用了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所藏官私档案,特别系统梳理了国内学界较少援用的天主教圣言会传教士的各类报告与往来函札,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实际上起源于华北数省交界的“飞地”区域,与该地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派系摩擦、盗匪活动、教门暴力和反教斗争等地方动乱与社会冲突有着内在的演进关系,强调应从内外两重因素重新探究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认为其是内外压力同时爆发的复合型结果。
-
卿云读史老张 著“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本书是著名媒体人、文史作家读史老张,从一个复旦老校友的视角,所拾取的散落在时光中、关于复旦的历史碎片。本书共收录文史散文近40篇,分“往事”“列传”“地理”“手记”四编,讲述马相伯、李登辉、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等杰出复旦人的故事,复旦人辗转徐汇、吴淞、江湾、贵阳、北碚等地筚路蓝缕、艰辛办学的历史,以及复旦永久校基附近之江湾、杨浦地区的过往。本书穿插大量历史图片、实地摄影,另附人物小传,引领读者感受百年名校的独特魅力和复旦人的情怀。
-
思政课王斐 编本书以“精日”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该现象产生的错误历史观的特点和成因。作者从抗战题材电视剧、电影、小说和历史普及读物等方面探究抗日战争历史记忆形成的机制,考察抗战历史记忆与抗战史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书中还搜集、整理了十四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史,同时收录了多名参与口述史工作同学的心路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思政课”。
-
盛世暗面徐鑫 著该系列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一生功德隆盛的康熙帝因“风寒”溘然长逝,引发后人无限猜测。他入葬的景陵在建筑规制上有诸多首创,却屡经风雨多灾多难,甚至被毁棺抛尸,令人唏嘘。本书将探索康熙帝景陵的种种秘事及其不解之谜。
-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樊树志 著张居正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在明朝万历年间领导的改革,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一举扭转了持续走下坡路的颓废政局,功勋卓著,彪炳史册。这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他的了解。他死后,皇帝翻脸不认人,说他“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甚至想对他“斫棺戮尸”。政治嗅觉特别灵敏的官僚随声附和,乘机落井下石。 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的一代名臣,从高耸的云端跌落下来,竟然成了社稷罪人,这是为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明史大家樊树志先生带您探索问题的答案。
-
李杜韩柳的文学世界李芳民 著李白、杜甫、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本书注重对作品的体贴、史事的发微和文化史的拓展,围绕他们的人生遭际、政治理想、个性品格、家世家风以及文学创作,对其文学世界进行了新的挖掘,揭示了四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贡献与现代意义。附录四篇文章,分别对张九龄、岑参、李商隐和苏东坡的生平或作品,进行了新的考证和阐发,严谨独到。
-
《北洋官报》研究都海虹 著本书描摹了《北洋官报》的全貌,指出其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再认识、再评估。《北洋官报》结束了中国古代邸报的历史,开启了现代化官报的历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展现了《北洋官报》的办报目的,并阐释了其与清末新政及袁世凯利益集团的关系。通过对报纸外在形态、发行方式及渠道、栏目设置、新闻及评论的详细介绍,说明《北洋官报》已脱离古代邸报的样态,具备了现代媒介传播的部分功能。它促进了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