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毛诗正韵校释李兴本书文献整理和研究类图书,属于古音韵学范畴。《毛诗正韵》一书为清末日照学者丁以此(字竹筠)所著,深受章炳麟、刘师培等古音学家的推崇,但因学偏冷绝、文字艰涩,给后世学者者带来了的很大困扰,也限制了自身的传播和影响。本书首先对《毛诗正韵》(含《韵例》一卷)全文及序文进行文字整理和校点(国内首次)。按照现代白话文语法规范、标点符号使用规则以及汉字规范要求,对原文逐字逐句给予精准的定位和转换。其次用专业的音韵学常识和术语对原文中的疑难字句进行注释和译解,力求通俗易懂,方便读者理解和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对《毛诗正韵》一书进行点校,学术价值颇高。
-
莫友芝日记(清)莫友芝 著,张剑 整理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有“西南巨儒”之称。曾为胡林翼、曾国藩幕僚。本次将其手书日记整理成册,时间跨度自咸丰十年至同治十年,日记以真实朴素的笔触记录了其去世前十余年日常生活状态,包括其居家生活、亲友交游、工作、藏书等内容,其中涉及许多近代史重要人物与历史事件细节,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末附人名字号音序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
张佩纶日记(清)张佩纶 著,谢海林 整理张佩纶,字幼樵,号蒉斋,直隶丰润人。他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婿,同时其本人也是晚清政坛清流派代表人物。同治年间进士。1875年,以编修擢升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入李鸿章幕。他的日记《涧于日记》由六部分组成,包括篑斋日记、嘉禾乡人日记暨见君子日笺、出塞日记、易窗日记、津门日记和兰骈馆日记等。始于光绪四年,迄光绪二十一年,反映了晚清朝章国故、世道人心,年代上虽有断层,但不妨碍其文献价值,对研究和了解晚清政治文化方面颇有价值。
-
月读《史记》三石五本书通过“月读”的形式,将经典《史记》拆解为以30天为周期的阅读物,每一天介绍一位人物故事,化整体为部分;同时又紧紧围绕经典文本的主轴展开,并且以“人、事、言”的形式统一,融部分为整体。从经典文本中围绕人物讲述故事,熟悉历史时间脉络,了解传统文化常识,掌握古文阅读技巧。以培养阅读经典兴趣为主,以学习古文为辅,打造新形态的“文化普及 阅读辅导”丛书。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编本集刊论文以中国古代史从魏晋至隋唐史研究为主体,延续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开创的研究风格和优势,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以及新出文书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本辑包括14篇论文,内容涵盖了魏晋到唐之间以政治、军事、社会以及碑刻、墓志、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
-
名家精译史学经典·战国策选译赵丕杰 译注《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西汉刘向按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进行编排整理,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本书延请首都师范大学赵丕杰教授对原著予以选编注译。共选译《战国策》原文六十章,所选皆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思想内容较好,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同时也照顾到国别和不同的文体,力求能反映《战国策》全书的面貌。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希望能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
-
名家精译史学经典·三国志选译陈稼禾 译注《三国志》, 西晋史学家陈寿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译注》由陈稼禾先生译注,选择、节录了《三国志》中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传记。除原文外,还编写了注释和译文。注释主要解释当时的典章制度、历史地名和较难的语词。裴松之注本中增补的重要史料,本书也选录了部分,加以今译,放在注释中。译文以直译为主,间用意译。为了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历史背景和他的作用、后人对他的评价,在每篇传记前,都作了简要的说明,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引起阅读《三国志》和了解三国历史的兴趣。
-
金元医籍语言研究涂海强本书为学术专著。金元医籍不仅是研究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医籍文献中口语性的语料,具有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本书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归纳分析、数据统计、文献互证等方法,同时运用共时对比和历时比较相结合、医理与文理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等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综合使用各种研究方法,以全面系统地研究金元医籍词语释义与量词特点,探求语言深层次动因与机制。其中,词语考释期望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在收词、释义、提供语源和始见书证等方面能对各类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起到补充完善和纠误的作用;对金元医籍量词的研究,期待充分地反映量词系统的新质要素与旧质要素,对够建汉语史量词系统有查缺补漏的作用。总之,本书旨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的优良传统,促进汉语史与医籍史的研究。
-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庄存与 著《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包括清代著名经学家、常州学派首创者庄存与的《尚书既见》、《尚书说》和《毛诗说》三种著作,庄氏关于《诗》《书》二经的阐发说解,也全部见于此三书中。庄存与曾自称“生平于《诗》《书》之学明”(庄绶甲《尚书既见跋》),可见三书在庄氏心目中较为得意。与乾嘉长于求是、短于风议的学风不同,三书不斤斤于训诂考据,而是摆落文字,以阐发经典所蕴涵的先圣微言大义为尚。于《尚书》辨史事、明是非,于《毛诗》阐诗心、原诗旨,原始要终,体察圣人之作意,达天道,顺人情,寄寓齐家事君、理政安邦的儒家关怀与政治思想。辛智慧先生前有《春秋正辞笺》之作,对庄氏有代表性的撰著作了笺疏,此次笺释尚书学、诗经学撰著三种,使常州学派及庄氏一家之学愈益彰明。
-
名家精译史学经典·资治通鉴选译瞿蜕园 选注,俞汝捷 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译注》是史学大家瞿蜕园编著的中国历史普及作品系列中的一部。本书译文由文艺理论家俞汝捷编写。本书从鸿篇巨制的《通鉴》中选出了20篇能体现原著特色,并使读者开卷获益的篇目,颇具眼光。本书各篇文前都有一篇数百字至千余字的题解。根据需要,题解的写法颇为灵活,而目的都是为了增进读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对本文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注释是选注者用力颇勤之处,也是本书特别出彩之处。从中可看出注释者学养的虚实、功底的深浅。本书适合文史爱好者阅读,也是《资治通鉴》上乘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