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赵永帅本书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之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之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之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之蕴”四个部分展开。以共识、路径和目标为理论架构,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形态;以 事实维度的价值真理为关切,深入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之绎;以理论落到实处的实践原则,找准并对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问题;以“基础-转向-实现”的逻辑进路,深刻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
韩国研究论丛 总第四十二辑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暂缺简介...
-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张全超,(俄罗斯)布日洛娃·阿列克桑德拉·彼得...本书主题为欧亚大陆古代人类与环境古代文明,研究团队为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与莫斯科国立大学联合实验室。 初的欧亚大陆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的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本书从考古学文化、变形颅病理、颅骨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书纳入“缪斯文库”系列,亦系“中国科技考古丛书”第四本。
-
印度与中国(印)师觉月《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 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 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 为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 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澳大利亚研究孙有中《澳大利亚研究》由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办,是份跨学科的澳大利亚国别研究学术集刊,主要刊登澳大利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澳大利亚研究》为促进和推动国 大利亚国别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全面展示中国澳大利亚国别研究的新成果。《澳大利亚研究(第5辑)》包括探析中美贸易政策对 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澳大利亚妇女政策机制的形成﹑创新和成效,漫长的种族和解之路和2019年国 大利亚研究综述等论文。
-
明代中日关系研究暴图亚本书稿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全文用日文撰写而成。本书从明代时期中日双方观点分析勘合贸易关系的建立与盛衰。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朝洪武时代,永乐时代,及其明朝后期的勘合贸易分析;日本足利义满时代,义持时代,室町后期的勘合贸易分析;勘合贸易中出现的日本刀,明朝铜线等贸易品的交易情况;以此得到中日勘合贸易是互惠互利的结果。本书适合对中日关系、中日外交贸易关系、中国明朝历史、日本中世纪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
无尽的纷争(美)佩里·米勒暂缺简介...
-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意)马西尼,(意)裴佐宁本辑从梵蒂冈图书馆藏300余部中国传统古籍中,选出价值较高的59部予以收录。收录之书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稀见品种。如明正德刻本《东鲁许先生文集》、明末刻本《汉书故事大全》,世界范围内仅知梵蒂冈有藏。二是稀见版本。如明崇祯六年(1633)南京国子监刻本《孔圣家语》、清康熙吕氏宝诰堂刻本《家礼》,皆为传世稀少之本。二是带有传教士较多批注之本,如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经业堂刻本《周易本义》,本身并不罕见,但其中有传教士所作中西文插页批注极多,在汉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价值。全书按照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法排列,二级类目大致依据《中国古籍总目》,仅即将明清通俗小说从子部小说家类分出,改置集部,单独立小说类。各类中所收典籍,大致按照作者时代先后排列次序。每书前有提要,全书前有总前言,对梵蒂冈藏中国传统古籍的数量、来源、类型、特色、价值等进行详细介绍。
-
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探微赵学功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开始进入全世界的视野之内。不过,哥伦布认为他所到达的是东方的印度,故误将所到之地称为印度群岛,将当地原住民称为“印地人”。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在随葡萄牙船队到南美洲探险后,于1507年出版的《阿美利哥·维斯普西四次航行记》中宣布哥伦布所发现的土地并非东方印度,而是一个新大陆。稍后学者为了纪念新大陆的发现,将这一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即美洲。此后很长时期内,欧洲人,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英国、法国的探险家,都将这一大陆称为美洲。葡萄牙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科尔特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沃尔特·雷利无论在发给欧洲的报告、书信还是出版的行记中,都将新大陆称为美洲。甚至到18世纪后期,克雷夫科尔撰写的《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使用的依然是“America”,而法国入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出版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也是如此。可以说,在“新大陆”被发现后的数百年中,美洲在欧洲人的观念中都是一个整体。1776年,随着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美洲各区域开始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首先独立的美国逐渐发展壮大,西进运动势如破竹,领土扩张狂飙猛进,到19世纪中期已经俨然成为美洲大国。接着,原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的广大拉丁美洲地区,也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建立了众多国家。不过,新独立的拉美各国在资源禀赋极为有利的情况下,却未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丛生,现代化之路崎岖缓慢。现代学者在谈及拉美问题时,屡屡提及“现代化的陷阱”。最后,加拿大在19世纪中期经过与英国谈判才获得半独立地位,但此后其“国家政策”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稳步提升,于20世纪初跻身经济发达国家之列。表面上看,似乎美洲各国因为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各异而无法被等同视之,但当历史进入19世纪末期以后,美洲一体化的趋势却日渐明显,似乎应了“分久必合”的老话。1890年4月,美国同拉美17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首次美洲会议,决定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48年在波哥大举行的第九次美洲会议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联盟遂改称为“美洲国家组织”。这一国际组织包括美国、加拿大与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时至今日,美洲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依然是和欧洲、亚洲、非洲迥然不同的一个区域。无论是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美洲,还是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美洲各国,抑或走向一体化的美洲,都值得学界从历史、文化、外交、经济等多维度、多视角进行深入研究。
-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荣新江 朱玉麒 主编《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系统收录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先生(1893-1966)于1928—1930年间在吐鲁番盆地和环塔里木盆地发掘、搜集的中古胡语、汉语文书。分汉文文献、胡语文献两部分。汉文文献包括经、小学、子、集、文书等内容;胡语文献则包括历书、经济文书等内容。所有文献均刊布相关图版并转录文献文字,胡语文书的部分先作拉丁转写,再进行翻译。本书收录的文献分藏不同的公藏机构,这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搜集的珍贵材料,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诸如“斯坦因文书”“伯希和文库”这样的评价与利用。对这些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一编号,整合出版,有助于恢复“黄文弼文书”原本的综合体面貌,更为学界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