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许昌三国名胜稽考马宝记,杜永青本书选取许昌市的三国名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现存故城宫殿、庙宇祠祀等建筑的历代毁建情况与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次对缺乏基本历史资料佐证但具有明显故事传说特点的现存遗迹遗址进行考察论述,接着研究现存名人墓冢的相关人物故事、基本评价、墓冢盛衰变化与保护现状, 对现存三国时期及其前后的石碣碑刻进行整理,并对曹魏运粮河、建安民谣等内容进行探讨。全书脉络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翔实、例证丰富,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
高长柱与周昆田赴藏日记研究张子凌暂缺简介...
-
钱塘遗事(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一卷,(元)刘一清撰,通篇围绕南宋史事高宗不定都建康,而都于杭州,大为失策展开叙述。权臣沉醉于湖山歌舞之余,置朝廷大政而不顾, 终导致丧师误主,纳土卖国。书中用较大篇幅抨击专政多年的外戚贾似道。纵观全文,使人不尽叹惜,同时亦有感慨和启迪。元朝典文可为史家之用者,刘一清之书为其一,但世无刊本,抄本也颇稀。本书为“钱塘文库”之一种,选用 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抄本,原大仿真影印,为读者展示珍惜古籍的原始面貌。前附牌记说明版本、原书尺寸及馆藏情况,方便读者了解原书信息。
-
到前线去到根据地去夏清,巫涵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配合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代表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北平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组织编写《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丛书定位于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专题历史著作,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兼具思想性、政治性、通俗性和原创性,采用史话体例,努力打造成为 可信、可读可学的精品力作。本册讲述北平沦陷时期,一批爱国学生、进步人士和 友人等,经由北平奔赴延安、晋察冀等根据地和大后方,投身抗战的过程和典型故事,采取全景描述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历史大势,展现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
走进上方何恃坚,潘爱娟本书是一部偏文学性的地方史志,全书由人物风流、古建遗韵、古村胜景、故乡情怀、民俗风情、美食特产、乡间轶闻 、商踪掠影等九个章节构成。以感受时代变化、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新时代上方村民风采为主题。上方因地形而得名,镌刻着农耕时代温柔典雅的印记。书中每一个古村落的背后都蕴含一段传奇,浓缩着智慧的精华。上方村遍地皆景,各具亮点,那迷人的田园风光,处处洋溢着”桃花源”般的坦荡、精美,浓缩了灿烂的历史、地域文化的精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里古堂、古桥与桥下流水、田园秀美风光交相辉映;因着上方村具有”勤耕耘、苦读书、惟仁厚、尚节俭、诚信宽容、清廉守正、刚正勇为”的传统家风,故能人辈出,群星灿烂,文脉绵远。
-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朱庆葆《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辑为第8辑,设有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档案整理及考证、追慕先贤、综述及书评四个特色栏目,十七篇文章。
-
三国热搜榜黄荣郎本书以热搜榜单的方式,将时空拉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借由一则则令人惊讶的“新闻标题”,让读者置身三国时代。本书精选年度热点事件,以年度热搜榜的方式予以呈现,内容涵盖从黄巾起义到赤壁之战的主要历史事件。作者通过一幅幅手绘漫画,让人物和事件跃然纸上,凸显人物个性、厘清事件脉络。让这些存在于教科书的先贤豪杰再次现身于人们的视野中,也让读者轻松拥抱历史,了解三国风云。
-
从历史世界到思想世界赵金刚本书以“从历史世界到思想世界”为题,关切价值原则、伦理原则在现实世界的展现,以及价值原则本身的发展。在思想的实际发生脉络中,“原理”与“历史”始终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之中,原理参与到对世界的塑造过程当中,并在世界的变化中,原理也实现了自我发展。同时,思想自身具有发展动力,这一动力内在于思想自身的张力。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同样兼具原理与历史两个向度,如何在新的历史世界中,使思想获得活力,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也是本书的核心关切。
-
金文与西周文献合证李学勤,董喆,刘国忠 著《金文与西周文献合证》是李学勤先生所开设的最后一门公开课内容,从2008年9月起开始讲授,至2011年6月结束,共历时三年。本书就是在先生讲课录音的基础之上整理而成,本书涵盖了当时所见商末西周间的绝大多数重要器物,这是李学勤先生金文研究的集中体现,亦可视为探寻先生治学特点的良机。本书为金文研究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提供了金文研究所需的诸多背景知识;同时,先生在讲授某件铜器时,先介绍该铜器的背景知识,如出土情况、流传著录情况以及出土地的相关情况等等,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和铭文的内容相印证;最后,讲义就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进一步讨论余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
地方视野中的认同困境与行为抉择李世众本书考察的认同不是“岁月静好”的日常生活中的认同,而是在非常环境中的群体认同。本书锁定的历史空间为清代的浙江省温州府,群体包含有:明清易代之际的忠烈、遗民和新朝的合作者,嘉道时期社会危机显现时的士绅群体,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监生集团,社会危机深化中的光绪朝地方官,强势的西方文化进逼下的士绅群体,以及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草根读书人群体。本项研究旨在揭示清代温州深陷认同困境或认同危机的群体之生存状态,以及认同危机如何导向群体的行为选择。在研究中尽量兼顾了群体认同的长时段结构因素和认同被激活的短时段情境因素,也注意意义系统、社会组织和实际利益对各种认同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