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服饰[英] 威廉?亚历山大 著 , 徐锦华 主编《中国服饰》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罗氏藏书”本《中国服饰》,为1805年伦敦William Miller后期版,与同年出版的早期版相比,此版本品质更佳,且在书中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从扉页寄语看,此本是作者寄赠亲人之本。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服饰文化、社会生活史、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
战火中的大学成仿吾本书作者成仿吾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内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走完长征路的高级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知识广博,了解教育工作的规律。他强调要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需要办学。提倡实事求是和独创精神,主张办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他坚持学校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尤其重视师资的培养和提高,要求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书稿详细记述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人民大学创立始末。
-
宋代诉讼惯例研究陈玺著本书立足中国古代诉讼规则的生成、发达与运行,以两宋时期(960—1279年)为历史剖面,以诉讼文明为研究视阈,以诉讼惯例为具体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勾勒宋代诉讼法律文明的历史图景,诠释诉讼惯例、诉讼制度、诉讼理论、诉讼观念、诉讼文化等元素的交互关系。经由系统考察唐宋时期诉讼规则继受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历史轨迹与后世影响,最终查明我国固有诉讼规则之发展规律、适用状态、演进模式、转型格局等。在立足古代诉讼法治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方略的实现提供理论诠释和历史镜鉴。
-
《史记》讲义刘国民著书稿选录《史记》二十篇文章,予以解读。以《史记》文本为中心。文本的细读,是书稿的中心内容,保证我们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根源性、可靠性、真实性。读者只有在文本的细读中,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真切地体验、感受和把握历史人物的生命和生活。一方面重视字词句与名物制度的训释,力求精要、准确、明白;另一方面,更进一步发掘文本的义理内涵,力求把文献研究的方法与义理研究的方法较好地结合起来。
-
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石莹丽著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是世界华侨华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政治、经济紧密联系。本书在充分参阅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勾勒出百余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并考察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由于本书所涉历史较长,人物众多,故根据萨摩亚华侨华人公共形象、社会地位、政治身份的转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集中对萨摩亚华侨华人历史进行总体评述,侧面折射出华侨华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篇选取1870-1979年间有代表性的华侨华人,以人物素描形式简单勾勒出中国人在萨摩亚的奋斗历程。下篇选取近40年来萨摩亚华侨华人典型案例,逐一访谈,由点及线,对当代萨摩亚华侨华人群体构成、创业特点以及社会关系等进行了翔实叙述。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现代中国的人文学术建设刘承军 著本书整合利用大陆和台湾的档案资料以及日记、书信回忆录和口述史,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汇学术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于一体的研究,考察了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1949)的缘起和发展过程,系统梳理了该机构的组织、制度建设和取得的学术成就。史语所在确立现代人文学术研究的制度、范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人才培养、专业研究和中外学术交流等诸多领域建章立制,这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对学术话语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导引了学术潮流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学术典范,为现代中国人文社科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弥补了民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术制度、体制层面研究薄弱的环节。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论刘文瑞 李尧远 著本书以思想史研究为基础,以管理学研究为纽带,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炼、分析和比较。一方面采用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尤其注意史料的选取和考证,以扎实的文献功夫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形成靠得住的学术见解;另一方面采用比较研究法,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国外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关于管理原理、方法的相通性及在环境、文化、传统影响之下的差异性。其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强化了历史学与管理学的深度交融,在重新归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将经典和前沿的管理理论渗透到分析和考证的过程当中,既体现了历史的客观性,又体现了专业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力求为深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研究提供一个可读、可信、可思、可辩的文本。
-
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魏文享著本书拟从战争、税收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所得税的开征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及社会效应。战争既直接影响到税收的开征,也影响到税收的开支。从国家财政的角度看,税收应为财政的根本来源,也是政府财政信用的基石。同时,政府亦应培育税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产权权益。政府开征及支出行为,会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税收心理。本书在对战争、税收及国家关系展开分析时,不只是从政府财政角度来讨论,还会深入关注征税者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探析这一西式税制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内在机理。
-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4辑付海晏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每年邀请10余位海内外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场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次书稿就是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成果,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本,力争将《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系列专辑打造为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本辑为第4辑。
-
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胡进驻《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依托作者多年深耕于中国古代丧葬宗庙礼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借助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通盘梳理了自红山古国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的传承与演变轨迹,并通过对代表性墓葬——牛河梁坛庙冢、凌家滩祭坛墓地、良渚文化瑶山与反山墓地、殷墟西北冈王陵区等——基本情况的介绍与墓主归属的推测,初步归纳出一些统领帝王陵墓规划布局的原则,比如太祖墓居中、其余各墓依昭穆分居左右的主流排布原则,一祖一昭一穆三墓制、一祖二昭二穆五墓制、一祖三昭三穆七墓制以及布局中的尊西右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