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陈翰笙学术思想研究何宛昱著本书在收集整理陈翰笙先生著作的基础上,对陈翰笙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陈翰笙先生是杰出的社会科学家和革命者,他一生传奇,经历和见证了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依照所见史料对陈翰笙的生平进行考证,尽可能地将陈翰笙的学术研究与他的革命活动相互联系,将其学术思想置于20世纪学术发展的脉络中。陈翰笙一生致力于以学术研究解答现实问题,以分析生产关系为中心,解答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对中国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网络的地位进行剖析,有力地批判了帝国主义政策。
-
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 第三卷胡澱咸 著本书是“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系列丛书中的第三卷,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澱咸先生在中国古史研究方面成就的集中整理和呈现。本书主要包括从远古到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篇,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论证严谨,是对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的系统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祖慧本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之《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之一种。《浙江地方史料丛刊》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今、古、人、文”之文献板块,是浙江文献集成除大家全集之外,有关浙江地域文献的有规划、有系统的整理。本书汇辑了《敕修两浙海塘通志》。全书共三十卷,分《疆域》《图说》《课额》《引目》《场竈》《帑地》《掣验》《奏议》《律例》《条约》《成式》《优恤》《沿革》《职官》《商籍》《艺文》十六门,卷首有《诏旨》二篇,后附李卫《旧序》与阮元、延丰《后序》。本书以同治十三年本为底本,以嘉庆七年本为参校。
-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英] 威廉·钱伯斯 著 , 徐锦华 主编1757年,钱伯斯将自己在广东居住期间收集、实地考察与测绘的资料集结成册,以《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之设计》为名在伦敦印刷出版。首版书籍即有英文与法文两个版本。此书是威廉·钱伯斯的首bu出版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热烈反响。全书总计仅46页,纵然篇幅不长,内容却在建筑、家具、器皿、机械、服饰和园艺上皆有涵盖,旨在对中国的建造工艺与民俗风情作一概况介绍。可以说,此书以其相对丰富、确切的图画资料与文字介绍推动了当时“中国风”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流行。徐家汇藏书楼所藏为1757年出版的首版法文本,经丹麦政治家、外交官莫尔特克伯爵及丹麦王公腓特烈·克里斯蒂安二世收藏,珍贵非常。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建筑设计学、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
古籍保护研究《古籍保护研究》编委会 编.
-
市政、城市治理与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方秋梅著本书以市政为切入口,从市政生态、市政变革、市政参与三个层面探讨市政对近代武汉城市兴衰、近代汉沪城市社会发展以及近代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的影响,认为从市政生态角度研究城市史应尽可能建构以市政为中心的从城市地理环境到城市社会整体乃至更宽广的社会整体的立体研究。书中辩证论析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市政体制变革的复杂影响,揭示了近代中国城市社会治理格局的演变,展现了近代中国市政生态和城市社会治理的不同面相以及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由个体城市市政研究向近代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研究的一种路径转向。
-
明代职官考核制度研究李瑶 著明代职官考核制度,既是传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很好时期的产物。制度构建与社会利益紧密相关,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制度的实现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起点是制度构建,终点是制度的实施效果。 从明代职官考核的制度构建,可以看到伴随着明朝的兴衰,职官考核制度从不完善到完善,再从完善走向腐朽,又从腐朽走向不完善,然后再进行完善,终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终究逃不脱覆亡的怪圈。这是制度构建的过程,也是制度实施的过程,更是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是优选的教科书,对古代制度等
-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原思训 著本书选载原思训先生本人及与合作者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领域发表的部分文章。科技考古专题涉及碳十四、铀系、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和应用,碳十四测年标准物质糖碳的研制标定,石灰岩地区碳十四年代可靠性的研究,以及用科学手段追溯我国陶器的起源,探索我国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时间,研究测定我国35万年以来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地点的年代,探索秦兵马俑烧制用陶土的产地,研究骨样品的灼烧状况,测定商后期甲骨年代等;文物保护专题主要为土遗址保护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丝织品的老化机理和老化程度的定量检测方法,青铜器锈蚀状况分析和锈蚀机理,秦兵马俑风化状况和兵马俑坑出土兵器锈蚀研究等,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
中国古代的天下中国观赵永春本书主要对中国古代“天下”“中国” 观进行探讨和研究,认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下” 主要有广义的用来指称世界,中义的用来指称九州、四海,狭义的用来指称王朝国家三种含义;”中国” 主要有广义的用来指称九州、四海,中义的用来指称王朝国家,狭义的用来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三种含义。中国古代,“天下” 等于世界的观念,较少有人采信和应用,“天下” 就成了一个等同于广义和中义“中国” 的概念。“中国” 一词含义虽然很多,但主要是用来指称王朝国家(包括以少数民族为统治者建立的王朝国家) ,并非是一个仅仅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的概念,而是一个多 民族国家的概念。
-
多面的中国古代史与清史杜家骥 著《多面的中国古代史与清史》约52万字,纳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从多方面反映中国古代史、清史的面貌,多为学界较少关注或在见解上有分歧的内容,有宏观方面的阐述,也有某些具体问题的考察,力图接近历史的真相。本书共分“中国古代史”“清史”“清代满族史”三个专题,“清史”部分内容较多,又细分为“政治制度”“八旗制度”“财政制度”“疾病医疗与政治、伦理”四部分。专题“中国古代史”,阐述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力图得出某些有意义的认识。文章论证古代国家与近现代国家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其具有私属性,正是这种私属性及其变化,决定着王朝国家的国体、统治体制与其变化。第二专题“清史”,在清史特点的总体认识上,阐述清朝是中国古代王朝特点多的朝代,这是由于清朝是满族入主中原而带入其民族因素、清朝作为中国古代后一个王朝而得以集往代制度之大成,并且又处在世界格局下受西方势力影响等特殊因素决定的,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四方面有诸多体现。清朝时期的中国落后于西方,并非满族因素导致。清朝当时的经济比明朝及以前有长足发展,只是速度没有西方迅速,因而拉大了差距。第三专题是“清代满族史”。清朝是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的王朝,揭示满族特别是对清朝政治有较大影响的与满族皇帝有关的制度与事件、满汉关系等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