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新加坡江兜人社群建构与演化研究孟庆梓著本书以个案研究和宏观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研究方法,运用新加坡与中国两方面的深入田野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具体地讨论19世纪以来福清江兜移民如何移民至新加坡并在当地社会变迁场景中重寻生存之道,以及充分运用祖先崇拜、乡族观念、神明信仰等中国祖籍地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凝聚社群认同,进而在新加坡建构出一个血缘、祖籍地缘、业缘、神缘相结合的华人移民社群形态及其当代演化情形。本书之个案研究进一步印证和丰富了东南亚华人社群建构与演化的既有理论逻辑,并对当前学界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中的有关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
-
教权与王权双重视野下的英国教育喻冰峰著本书分中世纪前期(600-1066)、中世纪后期(1066-1534)、近代早期(1534-1640)、内战时期(1640-1660)和近代(1660-1900)五个时段对英国教育在600-1900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探究英国教育与教权和王权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英国教育在摆脱宗教影响,走出中世纪的艰难历程,揭示了英国教育发展的独特性。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与经济的长期演进研究豆建春 著相对于西方世界,古代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总量上的繁荣,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其他文明地区相差无几。这种规模上的优势得益于中华帝国庞大的人口。同时,过多的人口也被认为是妨碍传统中国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该书稿即是对影响传统中国人口增长的一些因素及其长期效应的经济学分析。首先,通过东、西方(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历史人口增长的比较,中国南方与北方人口史的比较,“两税法”前后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较,东、西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性比较,突出中国历史人口增长中的几个特征。然后,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人口史、经济史、社会史与科技史的 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土地分配制度以及税制变革通过人口增长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演进产生的长期影响。
-
玄言诗批评史研究李斯斌 著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历代批评。两晋至南朝强调了玄言诗“韵灵旨清”的特点以及体则《诗》《骚》的诗学批评走向。唐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侧重于嵇阮、郭璞游仙诗、《兰亭序》《兰亭诗集》和陶渊明历代批评变化,总结玄言诗诗学特征。下编重视玄言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强调宗教一维对于当时玄言诗创作影响,提出玄言诗“神趣”追求与中国传统诗学“理趣”追求的差异,挖掘六朝诗学独特的一面。
-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研究李并成著本书包含对于丝绸之路及其交通路线的研究,丝路沿线古代城址、关隘的调查考证,丝路文化中代表性的敦煌文化研究几部分。书中对于丝绸之路研究中若干学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通过多年来持续地在丝路沿线的实地考察,对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丝绸路上遗存的一批古代城址、关隘驿站的位置及其历史变迁等做了必要的探讨,摸清了其历史面貌;同时对于丝路文化中代表性的特点、作用和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于能够充分体现丝路特质的若干重要的敦煌文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注重发掘敦煌文化对于丝绸之路繁荣和发展的历史作用和价值,由此摸清了丝路沿线线路及一批重要遗址的历史面貌,纠正了前人的若干疏误,凸显了丝绸之路重大的历史贡献和意义。
-
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胡澱咸 著本书是“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中的第八卷 ,是胡澱咸先生手稿、批注稿的影印汇总,主要分为古史研究手稿、古文字学研究手稿、殷墟为铁器时代(批注本)三个部分。本书对于研究胡澱咸先生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保存其学术成果具有重要价值,学术价值高。
-
云南宗祠调查与研究徐俊六云南的滇中、滇南、滇西、滇东与滇东北等地有大量宗祠分布,这些宗祠富含区域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与遗产信息,亟待调查、研究与保护。本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一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宗祠进行综合性研究,这对全面深刻了解古代宗法制下云南地区的家族、宗族结构与形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地方制度、习俗、建筑、雕刻、绘画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具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意义。二是云南宗祠大多具有多元文化特征,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表征,深入研究云南宗祠的历史与空间分布对构建中华文化认同与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是对云南各地区现存宗祠的一-次全面完整性调查,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与整体性研究,进而对遗产类宗祠提出可行性保护对策,因此本书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可为宗祠的保护、修缮、重建与开发提供指导性建议与具体措施。
-
盘古神话基本数据辑录王宪昭神话是人类悠久的文化记忆,也是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经典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进程中创造、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体现出中国各民族有史以来团结奋斗、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善于创新、敢于胜利的昂扬斗志与民族精神。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多民族长期以来交流、交往与交融的见证,也是多角度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本书以盘古为神话数据辑录对象,从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神话作品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中提取盘古母题7216个,其中盘古关联项母题 773个。这些母题一般均列举出相对应的神话文本实例或研究成果实例,形成盘古神话阅读与研究的系统性数据集成。为读者更好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一步理解和探讨有史以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相对完整的数据资源。《盘古神话基本数据辑录》可以作为目前盘古神话文本以及盘古神话研究成果的体系性专题数据集成。
-
束与分的变奏赵炜 著本书是一部总结古代黄河治理经验的专著。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黄河的乱与治一直是古人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先秦治水开始,一直讲到清末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在“束与分”的理念下,不断治理黄河的历史。作者通过对前人治河经验的梳理,总结出了“跑、壅、堵、障、疏、分、束”等历代治理黄河的措施。透过这些实践探索,可以了解前人对这条最为复杂难治河流规律的不断认识,感知母亲河滋养两岸文明发展的步伐,彰显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治理黄河提供宝贵的借鉴。
-
商代考古与甲骨学刘一曼著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编,商代考古的论文14篇,既从宏观上总结数十年来殷墟地区商代考古发掘的收获,也从微观上对殷墟发掘中发现的一些遗迹(如基址、墓葬、车马坑等)及遗物(如青铜礼器、兵器、刀等)进行具体的研究。下编,甲骨学与文字学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甲骨的整治与占卜;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墟新出土的甲骨文的考释、研究;论述甲骨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并将二者结合来研究甲骨文的字义及卜辞中的相关内容,进而探讨商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对殷墟出土的陶文进行整理与研究;对中国文字起源问题进行探索。本书运用甲骨文与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商代考古与甲骨学中的问题,研究方法较科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