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碌碌有为王笛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关系?古代的轿子、车、船有什么独特发展历程?从集市到城镇,这种流通与集散的网络是如何形成的?真实的“勾栏”“瓦舍”是我们以为的勾栏、瓦舍吗?古人为什么喜欢翻老黄历?“十里不同俗”,传统社区的人们是靠什么凝聚起来的?古代真的无“礼”寸步难行吗?下卷“家、群体和法律”,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觑,那宗族是一个使钱生钱的公司吗?在传统的儒家社会,法律的制定是从哪里出发的?传统社会的那些酷刑与刑具,是怎么发明出来的?除了庙堂,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黑帮会社靠什么来管理?中国传统社会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们真的都“书画琴棋诗酒花”,诗意地栖居?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实的情景可能来自近景与细节。我们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
-
李平心全集胡逢祥,王应宪,王传 编本书为上海市首批68位社科大师全集之一种,由吴泽先生弟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逢祥主编。李平心(1907—1966),江西南昌人,原名循钺,又名圣悦,笔名李鼎声、邵翰齐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共党员,*******会员。他开创了我国运用唯物史观研治中国近现代史的先河。五十年代后有关中国古代史和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多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书稿拟分为三编,即著作编、论文编、工具书编,其中著作收集平心先生23部著作,工具书编为平心先生独立编纂的《现代科学辞典》《现代语词典》《生活全国总书目》三部,论文编收集了平心先生散落各杂志、报纸文章约上百万字。书稿共计500余万字,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古代史、经济学、社会学、人物评传和工具书等各个领域,全面呈现李平心先生治学之面貌。
-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孔多塞;何兆武,何冰 译《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是孔多塞一生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部著作。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彰显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本书被后世公认为代表着启蒙运动理论和思想的一个高峰,孔多塞也被视为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者之一。
-
文明的融合王元庆 著本书基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数学的进步、科学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维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展示文明融合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作用,呈现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辉煌画卷。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史料,明确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古文明的成果,填补了欧洲数学发展的断崖、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着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再认识,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理性思考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
宽容[美] 房龙 著《宽容》是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启蒙作家房龙的世界思想史经典作品,别出心裁地以“宽容”为线索串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用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对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追求,倡导宽容与和平,读来毫不枯燥,发人深思。本书首版于1925年,此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 金句 1、我要重申: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2、有时,我们以为是“宽容”,实际不过是无知带来的漠不关心。 3、但那一天终会到来。只要人类取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胜利,战胜了自己的恐惧,那一天就会随之而来。 4、在上个星期天的一份函授教程广告上我看到,该函授机构承诺,只需交一点儿学费,就可以学到足足两百四十九种科目,学到登峰造极。但迄今为止,没人敢说他能用四十堂课(或四万堂课)说清“如何变得宽容”。 5、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无人只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无人能保有它。
-
元代江南知识人与社会研究于磊 著本书以专题个案的方式,对元代江南知识人群体进行了全面而综合性的剖析,着眼于知识人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了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多层次的复杂性特征。其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指出江南知识人群体有着积极适应新王朝统治的主动性,并且这一主动性与统治阶层是否为汉民族政权其实并无直接关系。二是以较长时段审视宋元交替的真正意义所在,突破传统研究对知识人群体所谓“隐逸”“忠义”“贰臣”的简单区分,从更为广泛的视角展示了宋元交替之际江南知识人群体以及江南社会复杂的历史特征。
-
唐代皇帝行幸礼仪制度研究张琛改变以“巡狩礼典”为中心进行单一礼仪研究的格局,将唐代皇帝行幸礼仪分成卜日礼、驾行太庙告享礼、驾行问起居仪、驾行迎谒仪、銮驾出宫仪、銮驾还宫仪等若干单元进行逐一探讨,既还原礼仪形态又研究其实际运作。同时,运用史料推演法探求潜在制度以及不成文规则条文中唐代皇帝行幸礼仪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及其运作机制,即对请行幸制度、行幸决定制度、驾行问起居制度、驾行迎谒制度、驾行太庙告祭制度、驾行夜警晨严制度、驾行警跸制度、驾行仪卫制度、驾行扈从制度、驾行献食制度、驾行供置制度等内容进行细致考究。两者结合即实现了唐代皇帝行幸礼仪制度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系统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其置于隋唐五代国家与社会背景中予以审视,梳理其历史地位,并揭示其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传输中的功效。
-
史记菁华录[汉] 司马迁 著,[清] 姚苧田 编,王兴康,周旻佳 校《史记菁华录》是《史记》的上佳选本,流传颇广,全书分为六卷,所选包括本纪、表、书各三篇,世家九篇,列传三十三篇,共计五十一篇,姚苧田“掇其精华,略其敷衍”,作精心剪裁,使情节紧凑,同时“发明作者作文的苦心,便于后人阅读”,以眉评、夹评、篇末评等形式,对《史记》的章法结构、遣字造句、微言大义以至总体立意进行评论。书末附录朱自清先生长篇导言。是《史记》入门的SHOU选读物。此次整理,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红杏山房版为底本,精心整理。
-
蜀汉政权的派系变动研究任婕三国历史在中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演绎了一曲曲悲壮山河的感人故事,其中定都成都的蜀汉政权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蜀汉是三国时国力最弱小的,也是最早灭亡的国家。关于蜀汉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刘禅昏庸、黄皓干政、人才匮乏、资源不足等,然而蜀汉占据益州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兵精粮足,却在魏国出兵仅两个月后迅速灭亡,这不寻常的事情,与蜀汉内部派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有着密切关系。本选题正是分析论证蜀汉政治派系与蜀汉灭亡之间变动关系的著作。作者旨在通过大量史料,客观还原蜀汉政权中的派系关系,通过派系关系的变动揭示蜀汉政权灭亡的内在原因。
-
宋代地方官僚制度探研苗书梅著本书是关于宋代地方州县官僚制度的论文集,主要研讨了宋代州级文臣职官的设置及其相关任用和管理制度、两种宋代特殊的基层职官体系监当官与巡检的设置与选任制度、宋代地方官任期制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两宋边远地区基层官员特殊的任用制度,以及州县胥吏制度等,试图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推进宋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情况、宋代地方治理在维护王朝统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时代特点等问题的基础性研讨,为反思新时代地方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