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资治通鉴司马光 著.
-
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 著《我的前半生》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侧面反映了那段巨变的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Z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1912年2月,他跌下皇帝宝座的时候年仅六岁,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我的前半生》中,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入宫做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清朝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全书真实地呈现了溥仪在狱中接受改造的精神面貌,对了解溥仪的思想转变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中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体现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
致富难舍乡梓恩廉朴《致富难舍乡梓恩——长沙富商朱昌琳》为“乡贤文化丛书”第二辑之一种,内容讲述了晚清长沙富商朱昌琳的身世、发家历程和反哺乡里的慈善义举。全书有十章一结语一附录。章讲述了棠坡朱氏的发展迁徙。第二至九章,依时间次序讲述了朱昌琳的成长发家、抗灾救荒、投身洋务、解囊行善等内容,向读者介绍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晚清富商,客观地审视他的发家、认识他的行善义举,解读他行商的独到之处。第十章,介绍朱昌琳为棠坡朱氏所流传下的家风家训,介绍了棠坡朱氏的后人。本书稿附录为朱昌琳之事迹,以年谱的形式展现。该书很好的将朱昌琳这一对社会、乡里有慷慨义举的晚清富商介绍给读者,对我们当今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乡贤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元城先生语录 刘先生谭录 刘先生道护录【宋】马永卿 撰,【宋】韩瓘 撰,【宋】胡珵 撰,常爽爽 校点刘安世(1048-1125),字器之,大名府元城(今属河北)人,世称元城先生,师承司马光,为元祐更化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马永卿所撰《元城先生语录》三卷、韩瓘所撰《刘先生谭录》一卷、胡珵所撰《刘先生道护录》一卷,为三人求教刘安世后记录其言谈之作,是研究刘安世的重要文献史料。本次整理,均采用《诸儒鸣道集》本为底本。其中《元城先生语录》通校以张儒刻本、明解本,参校以严肃刻本、小万卷楼丛书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校点过程中根据内容所需,再辅之以其他史料。整理者还做了相关辑佚工作,将佚文及历代序跋、历代书目著录,并附于全书之后。
-
清末社会调查资料丛编·初编·习惯卷总主编 黄兴涛 夏明方 ;本卷主编、点校 邱志红清末社会调查是时人早以现代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调查、了解国情和世情的一种认识、实践活动,调查的领域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国人早使用现代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和相关专业知识调查、搜集当时社会情形留下的一手宝贵材料,对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世界情形很有裨益。本卷主要收录清末习惯调查资料,即各省法律行政习惯调查资料,包括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尤其是宣统年间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统筹领导的习惯调查资料,其中修订法律馆系统以民事、商事习惯调查资料为主,而宪政编查馆系统则以各省调查局(多以某某省宪政调查局为名)为依托进行的包括本省民情风俗、地方绅士办事与民事商事及诉讼事习惯、督抚权限内各项单行法及行政规章,以及行政上沿习利弊等内容。这些习惯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点校出版在学界尚为首次,对于认识清末预备立宪、法制改革、地方因应与自治等,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闺阁与画舫李汇群 著本书重点考察清代嘉庆道光年问(1796—1850)江南文人与女性的交游唱和以及相应的文学创作。“闺阁”,指能诗善文的闺阁女诗人;“画舫”,得名于清代中期出现的几部记载江南城市轶事的笔记,在书中借指那些与文人唱和的女子。嘉道文人对“闺阁”与“画舫”的书写中,存在着一些相同的特点,这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女性观念,并折射出他们特殊的生存状态。除了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作者更倾向于将目光关注在鲜为人知的名字上。“落实到文学史的书写,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固然是文学研究所应关注的重点,而要更全面地反映‘彼时’文人的生活及文学活动,则应将更多‘第二流’‘第三流’的文人纳入研究视野”,故除了袁枚与陈文述外,本书将更多的关注给了车持谦、陈裴之与蒋坦,因而使得本书有了别具一格的史料价值。
-
浮生梦影桑梓情郑永福,吕美颐本书深情记述了王锡彤一生经历、业绩以及其魂牵梦绕的桑梓之情。王锡彤(1866-1938),字小汀,又作筱汀,河南省卫辉人。中国近代知名实业家,河南著名乡贤之一。自幼刻苦磨砺,曾赴开封大梁书院肄业。科举路上屡屡受挫,1897年被选为拔贡,1898年赴京朝考,注(非实授)直隶州州判。学宗伊洛,汉宋兼采。授徒乡里多年,以乡绅参与地方事务,整顿汲县车马差役弊政,策划守望乡里的河北道筹防局,热心赈灾救荒等公益事业。讲究经世致用,与时俱进,曾任禹州三峰矿务公司经理有年,参与洛潼铁路建设,在20世纪初河南收回利权斗争中,是赴京与英国福公司谈判代表之一。1909年受袁世凯重用,北上京津冀,由理学家转变为实业家。曾任近代著名企业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启新洋灰公司协理,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唐山纱厂专务董事,业绩斐然。家国情怀,桑梓情深,倾力故乡华新纺织公司河南卫辉纱厂的创办和运营。1915年曾任中华民国参政院参政。晚年功成身退,重理旧业,潜心文史,有《大学演》《抑斋自述》《抑斋文集》《抑斋诗集》《抑斋读书记》等多种著述存世。
-
天下郡国利病书[清] 顾炎武 撰,黄珅 等校《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凡史籍、实录 、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本书一一予以辑录,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重点辑录兵防、赋税、水利。《天下郡国利病书》收录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人文地理政治之要,并权其利病以图治,书中许多内容放在今天犹未失时,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
孝宣情结与东汉政治田丰 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编纵观东汉一朝,其政治与“孝宣情结”皆有莫大关联。在“孝宣情结”的驱使下,东汉皇帝重构国家政治,拔高宣帝地位,如光武重新确立宣帝在汉家宗庙中的位置以颂扬其功,更换精明能干的太子以继承大业;以班固为代表的一批文士则综合前史塑造,以历史书写的形式固定了汉宣帝的中兴形象。明帝以降,东汉士人的“孝宣情结”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皇帝身上,几乎看不到其对孝宣政治的认同和归属了,东汉初年由皇帝主导,君臣共尚的“孝宣情结”转为由中下层士人主导。东汉末年,仅见于中下层士人的“孝宣情结”则出现了明显的异变。汉宣帝中兴汉朝的幻景与汉朝难以复兴之现实的抵牾使得“孝宣情结”从对王朝的归属与对治道的认同走向了更加纯粹的治道认同与异象比附。
-
原始崇拜之源盛律平著本书广泛引用原始族群的材料,梳爬学界相关理论成果,破立结合,在批判与继承前辈学者观点的同时,以解决问题和解答疑惑为导向,对图腾崇拜、灵魂崇拜、龙崇拜、自然崇拜和神的起源等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认为各类原始崇拜都起源于对族群男性英雄祖先的一具再生尸骨的崇拜,在本质上都是对族群男性英雄再生祖先的崇拜。本书观点新颖,对原始崇拜的起源等相关研究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