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张树声奏稿校证杜宏春著《张靖达公奏议》八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五年刻本,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辑,内含《吴中稿》10篇、《桂海稿》32篇、《岭南前稿》37篇、《畿辅稿》31篇、《岭南后稿》33篇,凡143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书真实地纪录了张树声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以及署理直隶总督兼理北洋大臣期间在稳定海疆、察吏安民、发展生产、兴办实业、奖励农桑、捐资助赈、关注民生、改革军事、完善边备、废除旧制、出兵朝鲜、抵御外侮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充分显示了清王朝与地方官吏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情况,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边疆史可靠而又完备的文本。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价值、创新和启示李洁宇本书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原因,充分肯定了新海上丝路倡议的精神及时代价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元素彰显了文化软实力,其创新特征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海上丝路倡议给世界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机遇,也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搭建了多元机制和平台。海南在新海上丝路带来的机遇面前,应该彰显特殊性和主动性,立足区位优势打造21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加强对外开放交流方面展现出责任和担当,在发展海洋文化打造海洋产业弘扬创新精神方面开创先河,在社会动员方面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推动丝路倡议的践行。
-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明清鼎革一般是指明朝灭亡、清朝勃兴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了意识形态、民族认同、中华宗主国认同等的崩塌与重建。在文化、制度与思想等经历了矛盾、冲突与混乱之后,新的秩序逐步形成。发生于17世纪中叶的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亦波及整个东亚地区,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不仅如此,明清鼎革的消息通过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欧洲,引起欧洲政治、宗教、商业、文化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导致欧洲对中国观念以及中欧关系的变化。换言之,明清鼎革不仅是一次国内事件,更是一场区域政治变革事件,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全球性事件。以往国内外学界对明清鼎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史的框架内。本文集则提出突破国别史框架,从东亚区域史乃至全球史的视角重新研究明清鼎革。文集所收各篇论文分别从本土、周边、东亚、全球、军事、文化、双边关系等多重视角,呈现了明清鼎革对东亚乃至全球的不同影响,从而将明清鼎革这一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政治事件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本论文集是从全球史、区域史看本国史的一种尝试,希望使其成为打破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科界限的一个典型案例。
-
清代西北手工业与市场研究刘佩著本书着重论述了清代西北地区手工业与手工业产品市场的相关情况。本书以手工行业为线索,分别从纺织、食品加工、矿产加工、木材加工及其他手工业领域阐述陕西、新疆、甘肃等地在1644-1840年间的行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本书的市场特指交易手工品货物的市场,是传统市场的一部分。因此,本书讨论的市场范围要较一般市场更小,在论述的角度上主要从商人与市镇两个方面入手。本书是对过去探讨清前期西北手工业史的成果总结,并对一些观点加以补充、修整,为研究清代西北经济史尤其是手工业史提供一定的帮助。
-
日出东方丽海山夏志刚《皋泄村志》以皋泄村的人、事、物为对象,全面记述皋泄村的历史和现状,将史与志融为一体,突出思想性、资料性、知识性,努力还原了皋泄村的历史风貌,揭示了生命延续、时代变迁的历史规律,为今人乃至后人了解、研究皋泄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借鉴。
-
清代前期海洋活动编年楼正豪 编本丛书以《清实录》为核心,结合官书、内档、方志、谱牒、稗史、笔记小说等,采用中国传统史学的编年史体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结合考据学研究方法,去伪存真,考订史实,求同存异,并进行必要的注释,详细注明每一条清代海洋史文献资料的出处,便于相关研究者引用核查。本书从顺治元年清军入关伊始,下迄嘉庆二十五年为止,详细搜辑清朝与海洋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以及海洋灾害等相关的内容,对当时的海洋历史进行展示。
-
纪国史研究李沣该书是纪国史研究的论文集。东夷己族、己(纪)国,历史悠久,能征善战,从传说时代,历经夏、商、西周,一直到春秋,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足迹。王献唐先生是纪(?)国史研究的开拓并集大成者。纪(?)国史的研究出现了诸多的分岐和争论。李学勤、曹定云、王树明、王永波、王恩田等先生对考古资料进行梳理、考证、辩析,把纪国史的研究推向了新阶段。李沣新撰写的十几篇文章,在这些学者研究基础上的加以伸展和综合,对纪国史研究中争论较多、被忽视问题进行考证梳理和辩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集聚视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镇研究乔南著本书在充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集聚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对清代山西的产业集聚、资本集聚、人口集聚,以及由以上集聚现象终带来的城镇集聚等问题进行考察并加以理论分析,在丰富清代山西城镇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当代山西城镇体系形成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特征,并使读者对清代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发展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为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的同时,以古鉴今,为当代资源型省份未来走集中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及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
形象史学 2022年秋之卷刘中玉主编《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面向海内外征稿的中文集刊,自2021年起每年出版四辑。凡属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范畴的专题文章,只要内容充实,文字洗练,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均在收辑之列。本书为秋之卷总第二十三辑,共五部分,其中包括旋类服装再考,战国秦汉时期铁足铜鼎研究,汉画像石中的蹶张图像考等内容。
-
上海鲁迅研究. 鲁迅与外国文学上海鲁迅纪念馆 编本书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定期刊物。本辑为纪念鲁迅与外国文学,探讨鲁迅翻译外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本辑还包括常规专栏 “鲁海漫谈” “鲁迅同时代人”“读书杂谈”“史料·辩证”等,均是对史料的重新梳理,运用现代视角进行解读,论出新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国内外前沿的国内外鲁迅研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