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近代中国社会学杨雅彬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社会学从起步走向繁荣的个五十年。中国社会学领域里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学术队伍,严复、瞿秋白、梁漱溟、陈达、费孝通、雷洁琼等学术大家各领风骚,使社会学在中国稳稳扎住了根基,在世界社会学界形成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学派,也为社会学在1978年恢复后迅速走向新的繁荣奠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近代中国社会学》集中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学各领域大家的主要代表著作及其学术成就,兼顾社会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概况,并通过专题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各自特点。
-
两宋与都市化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本书为杭州研究院项目之一。《南宋研究报告》为南宋研究论文集,收录学者关于南宋及南宋杭州城的研究文章,研究方向南宋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文物、遗产保护等多方面,力图展现当前南宋研究的zuixin进展,为杭州南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奠定基础前提和依据载体。本辑《南宋研究报告》共收录学者文章二十余篇,涉及内容包括两宋文化、经济、教育、军事、遗产保护、城市建设等方面,学者全面探讨了两宋的饮食文化、两宋的都市发展与经济、两宋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化的联系、两宋都城遗迹与现代城市发展等问题,为两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明史学会、安顺学院、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本书是以屯堡研究为核心议题的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的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题论文集,所选论文都是在会上充分讨论,会后认真修改而成,也是“中国屯堡学”被提出后相关学者参与的次大规模学术讨论的成果。论文作者来自国内外的科研机构或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论文主题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以及旅游发展研究等多个领域。
-
中国古代史年鉴2020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史年鉴(2020)》下设六个基本栏目:“古代史研究综述”概述自先秦至明清八个断代史,以及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六个专门史的年度学科动态;“学术动态”栏目载录当年重要的史学会议、项目、奖项信息;“著作选介”“论文观点摘编”“新出考古材料与文献整理”三个栏目对国内外出版、发表的史学专著、论文、考古文献和资料整理成果分别作针对性的提要与评述。“学人”栏目回顾本年度离去的重要史学家的生平与成就。本年鉴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撰写探讨史学重要问题的“特稿”,以及反映海外中国史研究进展的“国外研究动态”,展现古代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另附“古代史研究所动态”“古代史研究大事记”,以便学界同仁对编纂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有更多了解。
-
明清民本思想研究陈碧芬著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优秀的政治思想文化之一。明清时期,传统民本思想发生嬗变,新民本思想应运而生。新民本思想的“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民本思想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产生一些有重大突破的核心命题;二是民的核心内涵为富民阶层,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对自身社会价值进行明确估量。新民本思想成为富民阶层在思想领域内释放力量和发挥作用的集中反映。
-
惠州市华侨农场社会化转型研究陈友乔著华侨农场的设立,是国家归难侨安置政策的产物。广东是与福建同为早创办国营华侨农场的侨乡省份,也是华侨农场以及安置归难侨多的省份:全省华侨农场有 24 个(现存23个);安置的归难侨人数为 6.9 万人,来自 24 个国家,占全国华侨农场归难侨总数的 43%。华侨农场兼具政治、经济双重属性。1985年起,中国开始了华侨农场改革。大致说来,华侨农场改革,包括20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以及21世纪以来的改革。广东省惠州市杨村华侨柑桔场、潼湖华侨农场代表了其中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一种类型,先后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两次转型发展。华侨农场转型给这两个侨区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既有机遇,又不乏挑战。因此,惠州市杨村华侨柑桔场、潼湖华侨农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广东省乃至全国华侨农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丝绸之路与古代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李世荣著本书以丝路重镇固原为研究对象,以丝绸之路的兴衰为研究视角,系统探究了古代固原地区行政区划沿革、军事地位嬗变、经济开发、民族大融合、文化交流与传承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轨迹。在此基础上全面论证了历代王朝经略西北边疆政策得与失的经验教训,阐释了古代固原地区由边地演变为腹地的历史过程。
-
重订元次山年谱肖献军著本书详述谱主行状,包括谱主家世、思想、生平、交游及诗文创作情况,这是年谱的核心部分。介绍与谱主相关的时政,以与谱主的生平活动及诗文创作互相参证,从而揭示出文人创作活动与社会政治环境之关联。考订相关作品,通过诗文与正史、笔记、金石等互证,以印证行状无一事无来历。辑佚相关作品,结合作品对现存年谱或类年谱进行补正,全面展示谱主家世、生平及诗文创作情况,以图对元结研究有所裨益。
-
二十世纪敦煌汉文叙事文献的西方英译活动研究桑仲刚 著敦煌遗书指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为主体,在敦煌全境出土的古代文献。作为敦煌遗书的重要部分,敦煌叙事文献讲释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哲学,载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间文学和社会文化。20世纪以来,敦煌叙事文献在西方文化语境中逐渐被译介,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二十世纪敦煌汉文叙事文献的西方英译活动研究》基于活动理论框架,采用描写翻译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敦煌叙事文献英译活动的产品、过程与功能,重构了制约该活动的翻译规范,提出了叙事文献翻译活动的方法论理据。
-
《近代中国》精选文集沈祖炜, 戴鞍钢 ,廖大伟《近代中国》丛书三十年间出版了30辑,先后发表国内外两代知名学者学术论文六百余篇,对推动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优秀学术成果的总结和对前辈学者的缅怀,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论文,分历史人物研究、辛亥革命、近代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等六个栏目,汇编成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交通为实业之母”——孙中山交通思想初探》《略论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独特地位》《上海法租界的归还》《供给和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的市场模式》《论近代中国的产业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