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史学思想史吴怀祺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一项分支学科,它和其它分支学科一样,都在起步阶段。从60年代起,吴怀祺同志就有志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十余年以后,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的研究生,提出了关于郑樵的研究,就表现出他对史学思想史特殊兴趣,1992年,他的《宋代史学思想史》出版了,这是他在这方面最初成果,现在,他又写出了《中国史学思想史》,论述了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有关各时期的不同特点,论述了史学和经学、玄学、理学、事功之学、经世之学、实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近代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谢贵安 著在中国古代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治构成中,皇帝具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成了帝国史学关注的焦点,实录便是记录皇帝事迹及其朝政的最重要史书。实录一般属于“编年附传”体裁,既以皇帝编年为主线,又适时插入大臣传记;极少数实录去掉附传,成为纯粹的编年体。自南朝萧梁以来,历代王朝政府均大张旗鼓地纂修本朝的皇帝实录,相沿不辍达1400余年之久。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实录体史学的专著,对实录体的性质体裁、纂修过程、修撰机构、家族修史、直书曲笔、史料来源、价值继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宏观勾勒和微观探讨。认为实录之“编年附传”体裁的特征,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的社会结构,较之纪传体的纪、传分列形式,其“一条鞭”的形式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臣子对君主的紧密依附关系。本书特别分析了,作为“当代史”的实录中发生的直书与曲笔的激烈争斗,剖析了“实录不实”的各种原因和“实录信实”的具体所在。本书既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实录体史书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整个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特质。
-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包伟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无论是那些历经周折、迷途知返者,还是那些得到过高人指点、不费吹灰之力即大踏步登堂入室者,都非常清楚找到门径的重要性。这个门径就是读经典文献,读最少但确实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文献。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中的一本。本书主要讲述了温泉关战役,史德 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路线,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交换纵横谈,新史学,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历史是什么等内容。
-
敦煌学教程李并成该书主要讲解了敦煌学的基础知识,共有八章。分别是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丝绸路上的敦煌,敦煌学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研究,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敦煌教育、科技文献,敦煌文献与古代宗教研究,敦煌学与语言文字研究,敦煌艺术巡览。 该书主要讲解了敦煌学的基础知识,共有八章。分别是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丝绸路上的敦煌,敦煌学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研究,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敦煌教育、科技文献,敦煌文献与古代宗教研究,敦煌学与语言文字研究,敦煌艺术巡览。
-
郑德坤古史论集选郑德坤《郑德坤古史论集选》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郑德坤的中国古史研究文集。该论文集的编辑工作始于200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负责,所选的内容包括:水经注研究、历史地理与民族、史前考古、文物艺术研究。 该论文集的编辑工作始于200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负责,所选的内容包括:水经注研究、历史地理与民族、史前考古、文物艺术研究。作者郑德坤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考古学博士学位。历任厦门大学、华西大学副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水经注引得》、《四川古代文化史》、《中国考古学全》、《中华民族文化史论》。
-
20世纪中国史学论著要目汪受宽,赵梅春 主编一、本要目旨在展现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成就,故所选入的目录以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成就的论著为主,兼及20世纪史学发展的一般情况,不同学术观点、流派的论著兼收并蓄。二、本要目所著录的目录源自20世纪中国学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史学著作、论文,以大陆为主,兼顾港、澳、台地区。凡翻译的论著、国外学者包括外籍华人学者所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中国历史研究方面的论著不在收录范围之内。除特别重要的文章外,一般不对论文集的论文进行单独著录。重要的论文集则作为史学著作予以著录。三、本要目分为上、下编,上编著录专书,下编著录论文。根据历史学学科分类,分别将其区分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史、世界史七大类,每一大类之下又根据其学科属性分为若干小类,以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各方面发展的概貌。论著目录著录的顺序为论著题名、责任者、出版社(或发表报刊)、出版年代(或发表时间)。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著录其较早者,或较通行者。对发表于不同刊物的同一论文,仅著录其中一种刊物。涉及历史年代时,除特殊情况,皆统一为阿拉伯数字。 四、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不断出现分化与融合的趋势。文学史、哲学史、经济史、军事史、法制史、宗教史、教育史等学科已从历史学科领域分离出去,成为文学、哲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宗教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有机构成部分。有关这些学科的论著,本要目仅选录与历史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代表性论著目录。五、本要目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八十年来史学书目》《中国史学论文索引》(初编、二编、三编)、《中国历史学年鉴》《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全国总书目》《世界通史论文资料索引》等目录、索引,以及有关学术综述性论著,在此谨向有关编纂者及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谬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
治史三书严耕望严耕望先生是当代史学名家,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宏大且考证精密,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治史三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自珍其秘,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
吴佩孚研究唐锡彤,吴德运,蔡玉臻 主编本书包括的内容:第三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开幕词、第三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论会贺函、在第三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对吴佩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有关吴佩孚几个问题的辨析、为吴佩孚正名——事实胜于雄辩、珍贵的精神财富——简介《吴佩孚先生集》、一部求实求新的人物传记——郭剑林《吴佩孚传》述评、关于吴佩孚重新定位的思考、吴佩孚:乾坤正气照汗青、吴佩孚从巅峰走向颓势的原因探析、诗人吴佩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吴佩孚史料介绍、论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中的特殊作用、吴佩孚与洛阳等。
-
中国史书札记孙金铃《中国史书札记(第2编)》是一本针对性很强、史料价值很高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现实社会。《札记》中简明扼要地摘录了各朝代的政体官制,经济文化,朝代更迭,建国失国的原因教训,每个朝代的兴衰更迭,尽管情况各异,但原因基本相同。大都与皇室腐败有关。皇帝一但跌入了腐败深渊,很快就会失去民心,脱离群众,最后导致垮台灭亡。这些历史教训几乎每个朝代都经历过,这对今天来说,仍然有现实教育意义。
-
历史的观念(英)R.G.柯林伍德 著;尹锐、方红 译《历史的观念》被西方哲学界盛誉为“英国人对现代历史哲学的唯一贡献”。柯林伍德反对19世纪以来历史朝自然科学看齐的倾向,主张历史就是思想史,历史的对象就是思想;他指出,历史并不是“死掉的过去”,而是“活着的过去”;历史知识就是对被囊括于现今思想之中的过去思想的重演,否则,便成为“伪历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