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最后的家天下杨猛 著,孙燕京 编清代政治的“家天下”色彩较重,由宗室王公构成的亲贵集团是统治集团的核心部分,在国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史稿》谓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以摄政始,以摄政终”。宣统朝的“亲贵用事”历来被视作导致清王朝覆灭的一大弊政,这一时期活跃在政坛上的亲贵,除奕勖外皆是年富力强、新进政坛的少壮派,他们主导或参与了清廷历次关键决策,对政局走向有重要影响。《最后的家天下:少壮亲贵与宣统政局》尝试以宣统朝少壮亲贵的政治实践活动为考察重点,以时间为线索,将宣统朝分为摄政开启、立宪提速、走向覆灭三个发展阶段,对少壮亲贵与宣统政局的互动关系做一番动态考察,展现宣统政局的演进历程。《最后的家天下:少壮亲贵与宣统政局》着力搜集与少壮亲贵相关的各类史料,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对重要史实的建构与关键细节的考证,系统探讨了少壮亲贵对宣统朝清廷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丰富了对清末政情的认识。
-
追慕与忧惧罗伯特·马克利 著作者对殖民主义欧洲中心的否定,和对后殖民批评范式局限的批评,这一共存的双重叙述,使得这部十余年前出版的专著,至今仍具有其重要性,或者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显得更为重要。 ——马丁·普赫纳(Martin Puchner) 17世纪至18世纪,中国、日本和香料群岛等远东异域令英国人一度目眩神迷。当时的远东供应着欧洲渴求的香料和奢侈品,也是欧洲幻想中潜力无限的商品外销市场。作者罗伯特·马克利重新思考了彼时英国文学对国族和个体身份的想象,由此考察富强的远东如何唤起英国的追慕与忧惧。 本书是英语世界中国形象研究的“转向”之作,也是一部“亚洲主导秩序下的英国文学史”。继萨义德《东方学》及后殖民研究之后,马克利进一步超越欧洲中心论的理论框架,审视了弥尔顿、德莱顿、丹尼尔·笛福和斯威夫特等作家如何应对一个愈发陌生又颇具挑战的世界格局:迄至1800年,远东帝国主导着全球经济,而英国则身居边缘。 为了还原早期现代欧洲作为“弱势”文明对富庶的亚洲的历史想象,在细读文学经典的基础上,作者还广泛探讨了荷兰商人、欧洲传教士、俄国使团、西方地理志作者等群体撰述的两百余种作品和史料,勾勒出一幅“远东中心”的全球史图景,深刻影响了同领域此后至今十余年的研究方向。
-
特伦托1475夏伯嘉 著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一名两岁男孩西蒙失踪,当地官员随即展开调查。随着小西蒙的尸体在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被发现,三个犹太人家庭的命运从此便被改写。经过一系列酷刑、审讯、调查与营救活动,特伦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震动了整个欧洲。反犹主义是笼罩在欧洲上空的一团阴云。在小西蒙事件之后几百年,欧洲的犹太人一直处于被排斥的状态,直到“二战”期间酿成巨大的悲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夏伯嘉以一手史料耶希瓦手稿为叙述的根基,在其生动而细腻的笔下,教士、执法官、医生、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犹主义对中世纪犹太人甚至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
中国社会史吕思勉 著本书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史学论著,吕思勉一生研究的领域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文字学等方面。吕思勉把西方社会学理论引入史学研究领域,开始关注和研究社会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路和认识。重视社会关系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地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社会组织的变化,经济实际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的观点。全书以农工商业、财产、钱币等十八个讲题为经,以时间为纬,对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作了深入而系统概括的论述,历来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专著。
-
中国商业史王孝通 著本书是一部专门叙述中国从上古时代直至20世纪30年代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1936年首次出版。商业史的演进,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变革,曾经并且还在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商业史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很长时期内认识不足。本书以“上古商业”、“中古商业”、“近世商业及现代商业”为三编,全面叙述中国商业尤其是中国商业政策自黄帝、尧、舜、禹至民国之数千年发展历程,揭示商业兴衰与民族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作者希望通过研究我国商业史,分析“我国今日外受强邻经济之侵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缘由,找到振兴我国商业之路。
-
中国简史+世界简史吕思勉 著暂缺简介...
-
宽容[美] 房龙 著《宽容》是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启蒙作家房龙的世界思想史经典作品,别出心裁地以“宽容”为线索串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用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对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追求,倡导宽容与和平,读来毫不枯燥,发人深思。本书首版于1925年,此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 金句 1、我要重申: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2、有时,我们以为是“宽容”,实际不过是无知带来的漠不关心。 3、但那一天终会到来。只要人类取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胜利,战胜了自己的恐惧,那一天就会随之而来。 4、在上个星期天的一份函授教程广告上我看到,该函授机构承诺,只需交一点儿学费,就可以学到足足两百四十九种科目,学到登峰造极。但迄今为止,没人敢说他能用四十堂课(或四万堂课)说清“如何变得宽容”。 5、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无人只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无人能保有它。
-
史记菁华录[汉] 司马迁 著,[清] 姚苧田 编,王兴康,周旻佳 校《史记菁华录》是《史记》的上佳选本,流传颇广,全书分为六卷,所选包括本纪、表、书各三篇,世家九篇,列传三十三篇,共计五十一篇,姚苧田“掇其精华,略其敷衍”,作精心剪裁,使情节紧凑,同时“发明作者作文的苦心,便于后人阅读”,以眉评、夹评、篇末评等形式,对《史记》的章法结构、遣字造句、微言大义以至总体立意进行评论。书末附录朱自清先生长篇导言。是《史记》入门的SHOU选读物。此次整理,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红杏山房版为底本,精心整理。
-
历史主义的兴起[德] 弗里德里希·迈内克 著《历史主义的兴起(汉译名著本19)》是德国有名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的代表作之一。迈内克将历史主义的兴起看作西方思想中的极其重要的伟大精神革命,是用个体化的观察来代替对历史的普遍化观察的过程。在书中,迈内克追踪了历史主义的缘起,考察了沙夫茨伯里、莱布尼茨、维柯、伏尔泰、孟德斯鸠、洛克、柏克、罗伯逊、温克尔曼、默泽尔、赫尔德、歌德等一系列早前思想家的历史思想,明确描绘了历史主义滥觞和发展的过程。在迈内克看来,后三位德意志思想家对历史主义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兰克的出现则标志着历史主义的绽放。
-
春秋经传集解[战国] 左丘明 编,[晋] 杜预 注《春秋》和《左传》本是两本不同的编年体史书,西晋杜预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春秋经传集解》,共三十卷,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一部基本的历史典籍。杜预集解本是对《春秋左传》的最权威的解释本,也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解。其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在编排上沿袭马融、郑玄“分传附经”的先例,使原来分别成书的《春秋》《左传》合为一书。本书采用繁体竖排,标有专名线,点校所用底本是《四部丛刊》影印的宋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原书无目次,爲便于读者查检,按照鲁国十二个国君的纪年次序编目,《春秋二十国年表》原在卷首,其中有的地方与史实有出入。因系原书所附,将它移放在卷末,供读者参考。另外编有《春秋经传人名索引》,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