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柔远能迩张利军著本书在总结古今学者研究先秦服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围绕先秦服制的内涵、起源、发展演变、历史影响,以及服制与中国早期国家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揭示服制所蕴含的国家认同内涵与社会治理功能,详细论述了服制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结构初建的关系、服制与夏代王权国家的建构、商代内外服职官的具体构成与职能作用、商周之际服制演变与国家认同的转变、服制与西周国家认同建构的关系、周代五服制的国家形态及发展变迁等重要历史问题。服制形态的变革对于认识夏商周国家政权更迭的脉络、先秦国家结构形态的演进规律,以及服制内涵向后世古代社会的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码头与源头马学强 简军 主编 ,马学强 张秀莉 李东鹏 等著本书为“城市更新与人文遗产·上海系列”丛书之一,对北站街区的成长与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本书以位于苏州河畔的“北站街区”为研究对象,依循其形成脉络与演变逻辑,从独特的视角揭示苏州河与近代上海城市崛起的关联性。作为苏州河核心区域的一段河流,位于“公共租界之中区”,随着苏州河沿岸的开发,这里从初的码头林立,到后来成为仓储中心、工厂重地。清末,沪宁、沪杭甬等铁路开通后,这些码头连同苏州河航道,与铁路上海北站(当时北站被称为“京沪交通之总枢纽”)形成有效的水陆互动格局,更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区域的城市化进程。本书紧扣北站街区在形成与发展中的特点,突出商贸活动中的“码头”角色,社会文化演进中的“源头”地位,进而解析这一区域特有的人口结构、经济样态与功能嬗变,从中彰显“北站”的文化内涵与街区特色。
-
治史与取径刘卓异 著本书主要讨论陈垣先生与顾颉刚先生之间的交往、他们对近现代中国史学的贡献与影响,以及他们对学生的培养。在近代史学大家中,陈垣与顾颉刚都重史料、重文献、重考证,但二人研究领域不同、治学方法迥异,因此历来很少并称,以往研究者也不甚重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细致爬梳《顾颉刚全集》《陈垣全集》,可以发现陈垣与顾颉刚有过密切的交往,其学术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合力,共同为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史料为主导的中国史学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同时培养出了下一代史学界的中流砥柱。
-
中国书画研究集刊薛龙春 主编《中国书画研究集刊》主要刊载与中国书画研究有关的文章,常设栏目包括论文、学术札记(文献笺注、史料钩沉与考释、研究综述等)、书评等,旨在为海内外高质量的中国书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本辑为创刊号,刊出文章8篇,包括论文4篇、史料2篇、札记2篇。涉及领域包括《篆隶文体》《墨池编》等艺术文献的版本研究与释读校议,《天发神谶碑》中两方钤印的考证,宋代谐声画主题之论析,董其昌用印之断代问题及其卒年新考,新见程邃“印谱”的释读与分析,晚清书法生态中的墓志书丹请托行为分析,等等。
-
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汪高鑫《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文集,所收集的30篇论文是作者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研究或专题研究,具体包括史学思想史综论和经史关系两个部分;下篇为具体研究或个案研究,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各个不同时期史学家、思想家们的史学思想,以期人们能够对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史的总貌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有:关于历史动力的见解、关于史学工作的认识、史学思想研究的对象、方法等,对中国史学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学术志吴小安行走,总是流动的,也是改变的;学人是一辈子在行走的,行走是在大地上的;燕子是季节性迁徙的,迁徙是飞越时空的:是谓《学术志:田野、星空与飞燕》。顾名思义,本书既是笔者关于专业学术的历史书写,也是笔者关于从事专业学术活动的智识书写,由《田野集》《星空集》《飞燕集》三部分构成。《田野集》是笔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荷兰、英国、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的系列札记;《星空集》是中文序言、书评、寄语与致辞;《飞燕集》则是笔者离开燕园、加盟华园后创作的赋能与**的新诗。本书为笔者同时出版的《学人记:大地的思想与行走的历史》姊妹篇。
-
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李文海
? ? 19、20 世纪之交,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分崩离析的世纪之交,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世纪之交。新旧时代交替,中西冲突融合,组成了这个世纪之交多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本书以“社会”为焦点,对这一时期晚清社会的社会风习、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灾荒做出了多面的、相当透彻的剖析,为晚清社会史研究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
宋代地方官僚制度探研苗书梅著本书是关于宋代地方州县官僚制度的论文集,主要研讨了宋代州级文臣职官的设置及其相关任用和管理制度、两种宋代特殊的基层职官体系监当官与巡检的设置与选任制度、宋代地方官任期制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两宋边远地区基层官员特殊的任用制度,以及州县胥吏制度等,试图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推进宋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情况、宋代地方治理在维护王朝统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时代特点等问题的基础性研讨,为反思新时代地方治理提供参考。
-
曾巩散文研究金容杓、韩家俊、罗艳梅本书是“曾巩研究书系”之一。本书研究的重点,并不在于事迹的考述,也不在于版本、问题的考辨等方面,而在于深入的探讨曾巩的“思想”及“文章”的真正面目。曾巩师承欧阳修“道胜文至”的观点,提出“蓄道德而能文章”之说,主张“先道后文”,然后再将“文”与“道”结合,企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桐城派之所以推崇曾巩散文,其理由也正在于此,桐城派提出的“义法”,即所以谋“道”与“文”的融合。曾巩的古文理论,可以说是从“文以明道”向“义法论”迈出了一步。本书以其辩论文为探讨的主要对象,探析其学术及文学思想。
-
秦扩张史王子今 著本书是秦对外扩张终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历史专著。秦崛起于西北,逐步向东拓进,终得席卷天下,实现统一。在成功实现富国强兵的基础上,秦积极进取,通过军事征伐扩张国土,增益国民。这一历史进程是秦文明史研究应当关注的学术主题。本书总结了西汉政论家称之为“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的历史过程的大致脉络,从争夺与控制国家行政的基本要素“土地”和“民人”的视角,分析秦史的动态,同时比较了秦扩张进程中不同地区相关策略的成败得失。对于秦决策者的区域观念、军事攻略、人口政策等,亦有涉及。从而以新的文化视角、新的学术方法深化了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