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阎崇年史学论集阎崇年《阎崇年史学论集》收录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满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满学卷》结集的文章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满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章,其中既有对满学概念的讨论,也有对满族历史文化的探究,还有对满学发展的展望,同时对国外满学研究状态也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介绍。其中,多篇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思考与学术努力。
-
曾巩接受史研究黎清、刘双琴本书是“曾巩研究书系”之一。作者站在学术思想研究以接受美学的视角,对曾巩从宋到清的接受历史进行梳理和廓清,重点对曾巩古文的接受进行论述,亦涉及曾巩诗歌、史学、校勘等方面的接受。着力挖掘曾巩接受史事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审美价值变化等内容,进行综合论述,做到以史带论,史论结合,推进曾巩接受史的深入研究。全面反映了曾巩接受史的丰富性、独特性和深刻性。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演讲集万明、黄纯艳本书为国内知名专家在云南大学参加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的演讲集,专家包括王子今、张剑光、黄纯艳、刘迎胜、万明、耿?N、谢必震、钱江、李孝聪、刘义杰、孙键、曲金良。题目涉及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六到十世纪的东亚经济交流、宋代海上丝路的新格局、宋元时代的亚非海域、明代中国与海洋、从西方发现中国茶叶到海上茶叶之路的繁荣、从明清册封琉球使团的组成看中国人的航海生活、清中叶中国帆船在苏禄群岛的贸易、中外古地图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一号”宋代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及当代启示等。名家荟萃、精彩纷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曾巩年谱辑刊何素雯本书是“曾巩研究书系”之一,包括六种曾巩年谱:(1)姚范《南丰年谱》,《援鹘堂笔记》;(2)孙葆田《曾南丰年谱》,钞本;(3)杨希闵《曾文定公年谱》,十五家年谱本;(4)周明泰《曾子固年谱》,三曾年谱本;(5)王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商务印书馆;(6)王琦珍《曾巩年谱》,《曾巩评传》本。
-
走出湾塘 志在卫国卢晓衡.卢伟如,一九一九年十月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新圩镇约场村。一九三七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惠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一九四一年在著名的抢救香港文化人士的“秘密大营救”中任惠州秘密联络站站长。一九四二年加入东江纵队,任大队政治委员、支队长、江南指挥部指挥员等职。一九四六年六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调至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三纵,先后任步兵副团长、炮兵团长,参加了许昌、开封、洛阳、济南攻坚战以及淮海、渡江、舟山等战役。一九五一年任华东第三炮校训练部部长。一九五二年赴朝鲜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任炮七师副师长、代理师长。一九五五年到苏联列宁格勒炮兵指挥学院学习。一九六零年毕业回国后到刚组建的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任一所所长、副院长。一九六五年任炮兵科研部副部长。在军委炮兵武器研制和科研工作的领导岗位上奋战20多年,为我军炮兵科研事业发展做出许多重要贡献。一九七零年至一九八二年先后任后勤部副部长、副参谋长、副司令员。一九八二年任广州军区副政委。一九八五年一月一七日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本书由卢伟如的长子卢晓衡执笔。2008年起,作者开始着手搜集、整理资料,走访了有关单位和卢伟如生前的战友与同事,2010年完成了《走出湾塘——卢伟如的革命人生》一书,详细记述了卢伟如的一生,讲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光辉人生。本书第一版出版后,作者陆续收到来自各方的意见、建议及补充材料等。此后,一直在不断修改、完善书稿内容,直至2016年5月24日,因病去世。本次出版的《走出湾塘志在卫国——卢伟如的革命人生》即是在作者生前完成的修订稿基础上,经过其家属补充、整理相关材料后完成的。全书共19章,附有卢伟如文选及卢伟如年谱。
-
三知斋余墨汪长根本书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发展和苏州文化建设为主题,紧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发表在《世界遗产与古建筑》的“卷首语”和发表在《苏州日报》等报刊上的随想、言论、读书札记为两个版块,共80篇文稿,形成合集。文章涵盖了苏州古城保护更新与世界遗产保护的多个方面,有面对古城保护与复兴的世界性难题的艰辛探索,有对新时代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孜孜深研,有针对古城保护的民生和业态治理的反复讨论;还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美的本质思寻、文化遗产高品质保护和创新利用之路的探究;以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好世界遗产、文化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与创新等课题。
-
亡宋流人家铉翁研究闫雪莹.家铉翁(1213-1298?),号则堂,世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德祐二年(1276)正月十九日,即南宋投降的三天前,他与文天祥同时受命于危难,被委以签枢密院事。宋廷颁布降诏,惟他拒绝署名,而后作为五祈请使之一,被押解大都。元欲尊以高官,他义不二君,被圈禁河间(今河北河间),遂以《春秋》教授弟子。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成宗即位,感佩其志节,特放归蜀。时已年逾八十,羁困北方长达十九载。家铉翁著述现存《则堂集》六卷、《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几乎全部完成于羁北时期。作为宋亡之际的爱国士大夫,家铉翁不以文学家著称、不以学者地位彰显,而以气节最为当时及后世所称道。若把家铉翁放在整个宋代文学史中,他确实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从他为南宋终结所作的人生选择,从其志节人格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来看,家铉翁本身确实非同凡响而且饶有深意。家铉翁作为南宋遗民和流人的双重身份,使其研究增添了多维的视角和探索空间。本书从家铉翁的生存环境、家族世系、生平著述、交游、家国思想、创作论等方面出发,对家铉翁做了全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南宋遗民文学研究提供多维视野及动态考察,为研究理学型文学家的创作提供宝贵资料,以及丰富爱国主题文学的研究。
-
西方国家制度史和国家理论研究沈汉暂缺简介...
-
庆祝马克垚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李隆国本书是学术界为纪念马克垚先生九十华诞精心撰写的学术论文。作者几乎集中了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尤其是中古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如刘新成、侯建新、彭小瑜、晏绍祥、陈志强、黄洋,以及中国史研究专家阎步克、邓小南等,其论文大都围绕马克垚先生近年来的学术兴趣和探索,主题集中在封建、制度与中西比较。这些论文尽管风格各异,无论是偏反思性的文章抑或对个案的研究,都散发着某种强烈的学术一致性,一言以蔽之,或许即为是马先生所追求的“创建自己的体系”。从古代波斯的专制制度的分析到今日国际社会的反思,从汉代分封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国际因素,无不基于扎实的文献史料,独特的观察视角,得出富有启迪的结论。所收42篇论文,除个别篇外,其余均为首次公开发表,可以说也代表了目前我国学术界在该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
-
游牧生产方式及其生态价值研究崔思朋著游牧生产方式是历史时期北方草原诸游牧民族的经典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草原环境、季节变化与草原承载力等相关自然要素做出的合理选择,也是不断适应草原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多变气候条件、牲畜繁育习性,并不断应对自然灾害侵袭,人与环境不断相互适应的精致选择、精准组合和精当创造。游牧生产方式有效维护了历史时期游牧民族生存发展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由此凸显其厚重的生存智慧,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同样有其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