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战国文字研究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编;徐在国 主编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期至秦统一以前,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文字,上承春秋文字,下启秦汉篆隶。战国文字的载体有铜器、兵器、货币、玺印、陶器和简帛等,其中以竹简为大宗。近年来,战国文字材料大量出土。在所有的古文字分支学科中,战国文字研究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研究成果最为丰硕,解决了很多古文字学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古文字学的发展。《战国文字研究(第四辑)》收录战国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包括:金文研究,对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出土的铜器铭文和《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著录的金文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玺印、货币、陶文研究,主要考释战国秦汉玺印、货币以及新公布的燕国、齐国陶文中未释或误释的疑难字,提出新的释读意见,探讨其所反映的战国秦汉职官制度和地理沿革情况;简帛研究,重点探讨上博简、清华简等出土文献中疑难字的形体结构和字词关系等;书评,对该领域内新近出版的重要著作的评介。
-
山东运河区域方志序跋校注周广骞校注山东省聊城市为京杭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地级市,存世方志均为明中期之后纂修,保存了明代以来京杭大运河疏浚维护、漕粮运输、城市建置、民俗文化等丰富的地域文献资料。聊城方志序跋是方志文献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代以来聊城方志纂修理念和发展脉络的直观记述。通过对聊城方志序跋的系统搜集、整理与注释,全面展现聊城旧志纂修的基本风貌,有助于整体把握、深入研究聊城方志,对于充分挖掘聊城方志运河文献资料,服务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宦梦录 馆阁旧事黄景昉 朱曦林 著《宦梦录 馆阁旧事》一书是明朝黄景昉所撰写的一部“回忆录”。书中记叙了黄景昉从乡试中举到致仕归田29年间的亲见亲闻,当时的册封、讲幄、票拟、考试、风谣,官署遗事,典章故实,世态物情等,在本书中多有记录。本次以雪堂本《宦梦录》与清抄本《馆阁旧事》为底本进行整理,保留其底本原有之附录,并收辑黄景昉之诗文与生平资料,以更全面展现其生命历程。
-
在上海的美国人吴心伯 主编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 编本书为《在上海的美国人》系列丛书第三卷,将继续从个体故事的角度记录、反映和剖析上海与美国地方交流的情况;并以中英双语版的形式,更好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上海,同时也借以扩大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本书中访问的10位美国人,是奋斗在上海各界的精英人才和行业翘楚。他们之中不少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来到中国,亲历了中国和上海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他们懂得抓住机遇,通过辛勤耕耘,取得了骄人成绩,也得以与走向国际舞台的上海共同进步和飞跃。
-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严耕望本书为地方行政制度史领域的经典研究著作。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类型,其组织与运转截然不同,而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之历史为其转型过渡期,在制度的演进中尤为复杂。本书考据严密,极大地占有材料,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切入口,兼具宏观与微观视角,对中古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精微的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中国与古代东亚世界[日]堀敏一 著,冯立君 译,乐山 审校本书为中国史研究名作,据岩波书店1993年版引进翻译。书中,作者将中国、日本、朝鲜视为东亚世界主体,对中国民族意识和国土意识的形成、中华思想与天下观念、中原王朝对异族的统治以及东亚诸民族国家间的交流等,都做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他也注意到了东亚与北亚、中亚民族的密切关系,对一些容易习焉不察的核心概念提出了批判性思考。本书与堀敏一前作有所不同,它既有系统性的知识,又具备理论的张力。翻开本书,可见具体的内容新知,亦可见学术写作的精心结构对于学人之启发。
-
新编北京历史舆图集首都图书馆《北京历史舆图集》是一部用地图来阐述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鸿篇巨制,并以其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将成为人们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史的书目,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古都风貌、加强三个文化带建设提供历史参考依据。它收录地图750余幅,上自宋代,下迄民国。其中包括区域总图、北京城图及城内分区图、郊区、郊县(畿辅)地图、外文图及风景名胜图、专题地图等。由折页和2册图书组成,封面覆膜,配套装盒。100幅4开折页,2册16开共530页软精装图书。
-
政治与思想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刘力耘著本书聚焦宋代《尚书》学,运用语境重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考察经典阐释中基于时政判断的理想图景和行动指向,揭示《尚书》学之于两宋变法、中兴、灾异论和理学等重大政治思想、实践主题的回应和贡献,以期历史地理解经典阐释的成因与意义,丰富关于传统中国经学的认识,并尝试从《尚书》学的视角,探索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
-
元稹研究文集·新编元稹年谱吴伟斌《新编元稹年谱》,全书300万字,以年为序,以《新编元稹集》元稹诗文之编年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当时国家时政大事等背景资料,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全面考证元稹一生的生平行事、诗文编年、政治活动、交游唱和等,勾勒考论了元稹生平的方方面面,同时纠谬《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错误记载,对元稹研究同行留下的诸多错误进行纠谬,纠正古人、近人、今人对元稹的误解,客观地描绘并还原了元稹的历史本来面貌。本书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的诸多新观点,破解了中唐历史上的不少谜团,解决了学术界关于元稹研究中一直无法自圆的诸多疑团,主要成果:1.搞清楚了元稹是后魏昭成皇帝17世后代和元稹历祖历宗的情况。2.搞清楚了元稹在世53年的生平以及元稹之后子孙延续情况。3.搞清楚了元稹的诸多交游情况。4.对元稹现存1283首诗文编年,大多精确到年、到季、到月,甚至到日。5.辑佚元稹散失诗文1283篇,同样编年精确到年、到季、到月,甚至到日,还原元稹的创作道路。6.纠正元稹勾结宦官、元稹打击裴度、元稹就是张生自寓等重大问题20个,有理有据廓清元稹疑点、污点近百个,洗清元稹的冤案,还元稹的历史本来面貌。《新编元稹年谱》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当代元稹研究的水平和高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
[万历]黄安初乘[明]耿定向 纂;[清]耿应昌 补本书为《〔万历〕黄安初乘》整理本,纳入《荆楚文库·方志编》。采用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三年修、清康熙四年刻本为整理底本,以影印方式出版。是志,明代耿定向纂,清代耿应昌补,共二卷,文辞体裁较为简约,分创画、规建、封域、山川(附古迹)、物产、赋役、牧秩、学校、选举、风俗、景贤、壸懿、文征等十三纲,下卷末附《纪邑始》一篇。是记载和保留黄安地区地理、物产、风俗、人文、经济等历史变迁的较早的地方性文献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