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历史的证伪·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
作者:赵庆元 著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01
ISBN:9787564719678
定价:¥5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波普是20世纪最有名望、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赵庆元编写的《历史的证伪: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从“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主义与历史预测”、“科学知识增长的非决定论”、“科学知识决定论及其理论实质”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历史哲学的相关理论问题,对波普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批判,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辩证的历史决定论。同时,依据对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分析批判,该书还对“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技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必然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见解,回应了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理论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哲学研究论丛:历史的证伪·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对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家与学者,对于对相关理论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部极有理论与学术价值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赵庆元(1947—2005),安徽宿州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系办公室主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图书馆馆长,曾任校党委委员,兼任“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波普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1.2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的时代价值
1.3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的原则与策略
第二章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基本理论构架
2.1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社会历史条件
2.1.2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条件
2.2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理论资源
2.2.1 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理论背景
2.2.2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理论资源
2.3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基本理论构架
2.3.1 逻辑基础:证伪主义与“个别论”
2.3.2 逻辑支柱:科学知识增长的非决定论
2.3.3 逻辑结论:“乌托邦”工程批判与科学的社会渐进工程
第三章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批判
3.1 批判之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3.1.1 “个别论”的历史演变及对历史哲学的影响
3.1.2 历史的个别与一般
3.1.3 历史学学科的分立与统
3.2 批判之二:历史主义与历史预测
3.2.1 科学理论的预测功能及唯物史观对历史预测的态度
3.2.2 (自然)科学理论预测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根据
3.2.3 历史预测在唯物史观中的实现
3.2.4 历史科学中自然科学实证方法的合法性
3.3 批判之三:科学知识增长的非决定论
3.3.1 “特里桑的Shandy酒之悖论”中的循环论证
3.3.2 证伪主义与经验证实
3.3.3 科学知识增长的革命与渐进
3.4 批判之四:科学知识决定论及其理论实质
3.4.1 意志的绝对自由是可能的吗
3.4.2 科学知识的自主性与依存性
3.4.3 科学知识决定论及其唯心主义实质
3.5 批判的结论:必然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技术
4.1 关于科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4.1.1 波普“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现实底蕴
4.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作用问题上的认识与局限
4.1.3 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4.2 关于科学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4.2.1 从科学知识到科学文化:科学作为历史哲学范畴的诞生
4.2.2 科学文化在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中的地位的理论启示
4.2.3 文化及科学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逻辑定位
4.3 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观的确立及其现实意义
4.3.1 科学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关联
4.3.2 从现代物理科学来看现代科学观的特点
4.3.3 迎接挑战: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现代转型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
5.1 历史必然性是否存在
5.1.1 从波普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看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本体论的固化
5.1.2 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本体论的变异与反思
5.1.3 历史唯物主义之经济必然性及其正确理解
5.2 历史必然性能否认识
5.2.1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认识论屏蔽”的形成
5.2.2 “认识论屏蔽”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质
5.2.3 立足历史实践,破解历史哲学的“认识论屏蔽”
5.3 历史必然性如何利用-
5.3.1 从规律与趋向的逻辑区分到初始条件的“变”与“不变”
5.3.2 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初始条件及其变化的研究
5.3.3 “意识暗箱”问题的实质及其破解
附录 论文化的本体功能与历史唯物主义
后记
再版后记
1.1 波普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1.2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的时代价值
1.3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研究的原则与策略
第二章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基本理论构架
2.1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社会历史条件
2.1.2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条件
2.2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理论资源
2.2.1 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理论背景
2.2.2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理论资源
2.3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的基本理论构架
2.3.1 逻辑基础:证伪主义与“个别论”
2.3.2 逻辑支柱:科学知识增长的非决定论
2.3.3 逻辑结论:“乌托邦”工程批判与科学的社会渐进工程
第三章 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批判
3.1 批判之一: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3.1.1 “个别论”的历史演变及对历史哲学的影响
3.1.2 历史的个别与一般
3.1.3 历史学学科的分立与统
3.2 批判之二:历史主义与历史预测
3.2.1 科学理论的预测功能及唯物史观对历史预测的态度
3.2.2 (自然)科学理论预测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根据
3.2.3 历史预测在唯物史观中的实现
3.2.4 历史科学中自然科学实证方法的合法性
3.3 批判之三:科学知识增长的非决定论
3.3.1 “特里桑的Shandy酒之悖论”中的循环论证
3.3.2 证伪主义与经验证实
3.3.3 科学知识增长的革命与渐进
3.4 批判之四:科学知识决定论及其理论实质
3.4.1 意志的绝对自由是可能的吗
3.4.2 科学知识的自主性与依存性
3.4.3 科学知识决定论及其唯心主义实质
3.5 批判的结论:必然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技术
4.1 关于科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4.1.1 波普“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现实底蕴
4.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作用问题上的认识与局限
4.1.3 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4.2 关于科学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4.2.1 从科学知识到科学文化:科学作为历史哲学范畴的诞生
4.2.2 科学文化在波普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中的地位的理论启示
4.2.3 文化及科学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逻辑定位
4.3 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观的确立及其现实意义
4.3.1 科学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关联
4.3.2 从现代物理科学来看现代科学观的特点
4.3.3 迎接挑战: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现代转型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
5.1 历史必然性是否存在
5.1.1 从波普的历史非决定论思想看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本体论的固化
5.1.2 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本体论的变异与反思
5.1.3 历史唯物主义之经济必然性及其正确理解
5.2 历史必然性能否认识
5.2.1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及“认识论屏蔽”的形成
5.2.2 “认识论屏蔽”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质
5.2.3 立足历史实践,破解历史哲学的“认识论屏蔽”
5.3 历史必然性如何利用-
5.3.1 从规律与趋向的逻辑区分到初始条件的“变”与“不变”
5.3.2 加强对人类社会发展初始条件及其变化的研究
5.3.3 “意识暗箱”问题的实质及其破解
附录 论文化的本体功能与历史唯物主义
后记
再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