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 回族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编纂委员会本书稿是《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之回族卷。该丛书是中国少数民族设计文化的抢救性整理工程,是国内套全面、整体、系统展示中国少数民族设计艺术的大型丛书,共55册。本卷甄选回族各族群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餐饮、传统生活用具、传统生产工具、传统民俗和宗教等方面的数百个传统造物设计案例,对其设计形式、设计特点以及文化价值进行专业阐释和评述;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专业设计图片。书稿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回族的民族文化特点。
-
四川藏、羌、彝族群众传统体育健身特征及健身行为形成机制研究陈振勇 著本课题在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以体育人类学为重点考察目标,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体育文化为主线,按照“体育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人类学逻辑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我国体育人类学 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国内特点,去探讨和研究我国体育人类学的时代特征和内容,以期系统梳理我国体育人类学在经典理论、问题取向、学科交叉、方法创新和视域转换等理论发展问题,探究当前学术前沿关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人类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理论与方法应用问题进行思考,以前为我国体育新兴交叉学科——体育人类学的发展以及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提供学术层面上的参考。
-
艺雷虎 撰《大国工匠》丛书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是为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而策划的,共编写10卷,分别为《文》《艺》《彩》《织》《绣》《器》《雕》《金》《复》《新》。本丛书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为参考,由采编人员深入匠人工作地,经实地调研、采访、拍摄,以图文记录的形式,将上百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故事分别编入其中,让那些湮没于民间,甚至于几近失传的非遗技艺呈现在读者眼前。通过娓娓道来的传承人故事,介绍传承人的独特技艺,展示老一辈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匠人气质、匠人风范,宣扬工匠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唤起读者对传统手工艺的珍视和保护。《艺》介绍了10种与曲艺艺术相关的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斫琴技艺,宣卷、侗族大歌、云梦皮影戏、茶馆曲艺,琵琶、通道芦笙、箫笛、侗族牛腿琴、二胡制作技艺,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表现形式的曲艺技艺之独特魅力。
-
民族瑰宝王馗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民族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旨在对散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宁夏、湖南、江西、重庆等 15 个省市区的藏戏、壮剧、白剧、傣剧、彝剧、苗剧、满族新城戏、花儿剧等 20 多个少数民族剧种进行归纳、整理,精选其中既代表我国少数民族戏曲的艺术成果,也代表中国传统少数民族表演艺术精髓的101出剧目,系统介绍每个剧目的源流、历史传承、表演特色和艺术价值,完整呈现每个剧目的剧本等内容,全面反映出70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民族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郭汉城,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韩子勇担任荣誉顾问。王安奎、王福州、石一宁、田青、曲六乙、吕育忠、刘文峰、刘彦君、李悦、陈彦、秦华生、谭志湘、薛若琳担任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担任学术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王馗所长担任主编。国内少数民族戏曲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倾情加盟,成为这套重点文化工程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在内容编排上,首先介绍每个剧种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艺术价值,其次针对每个剧目的剧情和作品风格、表演特点等进行介绍和点评,后附上每个剧目的剧本和一些相关剧照,以此向世界传播秀的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文化。
-
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蒙古族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编纂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蒙古族》是对蒙古族设计文化的抢救性整理工程,全卷约80万字,数百幅图片,从设计学角度详细展示了蒙古族传统建筑、服饰、餐饮、生产生活工具、传统手工艺、民俗宗教艺术等,是对蒙古族造物设计的集中梳理和展示,也是对蒙古族生产生活、审美等民族文化的深刻解读。
-
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藏族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编纂委员会本书为我社重点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之一,书稿约50余万字,数百幅图片,从设计学角度,详细展示了藏族传统建筑、服饰、餐饮、生产生活工具、传统手工艺、民俗宗教造像等,是对藏族造物设计的集中梳理和展示,也是对藏族生产生活、审美等民族文化的深刻解读。
-
文雷虎 著《大国工匠》丛书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是为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而策划的,共编写10卷,分别为《文》《艺》《彩》《织》《绣》《器》《雕》《金》《复》《新》。本丛书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为参考,由采编人员深入匠人工作地,经实地调研、采访、拍摄,以图文记录的形式,将上百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故事分别编入其中,让那些湮没于民间,甚至于几近失传的非遗技艺呈现在读者眼前。通过娓娓道来的传承人故事,介绍传承人的独特技艺,展示老一辈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匠人气质、匠人风范,宣扬工匠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唤起读者对传统手工艺的珍视和保护。《文》介绍了与文字、笔墨纸砚有关的10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包括金陵刻经、雕版印刷、饾版印刷、徽墨、小岭宣纸、丹寨皮纸、香格里拉东巴纸、端砚、苏州折扇。从《文》中可以了解雕版印刷与笔墨纸砚的制作者,对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
-
明实录南方民族研究史料伍新福 编纂本书系《明实录》的分类辑录,保持了原书的编年体例,以年系月,以月系日,以日系事,并将原书的甲子纪年、纪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和农历纪日,一一加注。全书按朝代顺序编纂。所收集的史料内容,包括:(一)明廷对南方和西南各省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统治的建立;(二)民族地区军政建置沿革及其吏治;(三)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迁;(四)明廷对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军事征剿与民族抗争:(五)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与教育;(六)朝贡与税赋制度、徭役及土兵征调;(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民生;(八)西南疆域与边事等。为方便检索和查找,所记载的每一事项,均提纲挈领,拟定一个标题。又将标题按辑分别编成目录,置于各辑正文之前。
-
满语口语会话关利满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在清朝两百多年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满文资料,这对于研究清史、民族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本书以关利、黎刚、瓜尔佳·塔娜2014年7月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发行的《现代满语口语1200句》为基础,结合三家子老人说的口语以及鄂伦春语学生课本为辅助,试探讨一下满语口语语调及相关事宜。《满语口语会话(附光盘)》共50段,保留了清代满语口语的风格和特点,把这些句子用现代满语口语表述。把清代满语分成书面语和口语,做出语言学和历史学方面的研究。
-
楼望皓楼望皓 编著古今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和平友谊之路。它从中国的古都长安出发,横贯亚洲,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的经济文化联系,增进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我们西北五省区,地处丝路的东段和中段,在长达四千余公里的丝路干线上,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为了帮助青年一代和中外旅游者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和壮丽风光,歌颂中外人民的传统友谊,宣传祖国的大西北,促进四化建设,我们西北五省区协作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它分别向广大读者介绍丝路的起点长安,必经之地和重镇成阳、天水、兰州、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三关(阳关、玉门关、嘉峪关)、高昌故城、喀什、吐鲁番等地的史地沿革,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引导大家在古丝绸路上参观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