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探访北京中轴线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探访北京中轴线》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确认的中国轴线上的14处遗产点作为主要大纲,向读者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起源发展、重点建筑、历史变迁与遗产保护,形成对于北京中轴线知识的完整介绍,展现北京中轴线上的大国意蕴,立体呈现一个有规划、有生活、有情感的北京中轴线。
-
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 编《江宁非物质文化资源集萃》汇集了南京市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编排,分为传统技艺、民俗艺术、传统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录条目520条,总字数约150万字,图片3000多幅,完整收录非遗代表作品基本信息,同时辅以精选图片与传承人名录,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非遗代表作的文化魅力。本书兼具知识性与文献性,编纂中注重通用性、简要性和可读性,以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和参考需要,使专业人士和非遗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2徐锦江 编本书以“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国际化的表达、包容与合作”为主题,就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国家及城市形象的变化、中国/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文化事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思考。全书内容共分为:总报告、在全球叙事中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对外文化交流史迹钩沉、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五部分。本书在对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获得的成就及遭遇的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为建设文化强国、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借鉴意义。
-
吴良镛与保定苏少华 著吴良镛先生是主要的建筑和规划学家,清华大学学者、两院院士。60多年来,吴先生对保定建设和发展情有独钟、关爱有加。正是在他的力推下,1986年保定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多次到保定调研考察、亲自操刀做保定城市规划、给上千名县级干部做“大北京规划”报告;主持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等研究,多次强调保定在京津冀区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呼吁中央和河北关注保定、支持保定。 吴良镛先生关注支持保定时间之长、谋划思考保定发展之远、用情用力之深,在国内外著名建设规划大师之中当属唯一。从对保定城市功能的定位,到对保定在京津冀地区作用的发挥;从对保定生态保护的嘱托,到对白洋淀保护的战略考量;从对保定交通建设的长远规划,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从首倡“文化保定”到推动“京津保协调发展”等等,无不充满着他对保定的一片殷切期盼之情。 为纪念吴良镛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保定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也为保定进一步回顾历史、汲取教训,抓住机遇、奋起直追提供一些启发,本书作者广泛搜集资料与照片,访谈相关专家与规划管理部门领导,全面翔实地梳理了吴良镛先生的保定情缘。本书既有吴良镛先生对保定多方面高瞻远瞩的战略性考量,也有对保定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是了解保定与京津关系的一本好书。
-
打造东方芝加哥汪苑菁 著现代城市的发展与现代报刊有何关系?现代报刊对现代城市的文化有何影响? 本书以晚清通商口岸汉口和商业报纸《汉口中西报》为中心,融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关注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关怀,考察媒介和城市现代化的成长与变迁。 作者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幅晚清汉口的城市变迁画卷。研究结论主要有:一,晚清新式报刊是推动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二,汉口城市现代化先发生在电灯、马路、报刊、自来水等物质性领域,改变日常生活方式;三,现代报刊读者群体是构建和传承城市文化的中介;四,汉口现代文化的形成由内外因素共同促成,走出了一条自我更新、推陈出新之路。 对城市传播、中国现代化、中国城市化有兴趣的研究者,本书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史料不容错过。
-
百世风范婺源县政协学习文史教文卫体委员会,婺源县老科学技术工协会 编《百世风范(婺源诚义守信故事选)》为婺源地方历史诚义守信故事选,其撰写主要依据《婺源县志》和民间的宗谱、家谱等资料,收录的婺源境内发生的或婺源人的诚义守信故事均有凭有据,真实可考,反映真人真事真情,为传承和弘扬婺源诚义守信文化提供丰富素材。
-
黔东南经济地理蒋焕洲,尚海龙 著《黔东南经济地理》是一部从地理学视角系统阐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经济地理的学术著作,对于科学认知和系统研究该区域发展战略、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经济地理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不仅仅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介绍黔东南经济地理资源、环境、产业及其产业布局的著作,而且也是进行黔东南研究的参考书。全书分三篇,由二十一章构成。具体内容包括:(一)导论,阐明研究的对象、意义、内容和方法,以及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二)自然地理资源,梳理黔东南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分析黔东南自然区位与经济位置、自然环境与资源,分析对黔东南经济地理的产业发展和布局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条件。(三)人文社会资源,通过调查收集和研究数据,综合、归纳分析劳动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等,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产业布局的成因。(四)各县市经济地理,阐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县市的自然区位与经济位置、自然环境与资源,分析对黔东南经济地理的产业发展和布局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条件;通过调查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劳动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等,探讨产业布局的成因;分析各县市—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探讨各县市城镇化体系概述、城镇化发展现状、城乡融合发展对策建议。(五)黔东南主要区域问题与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阐述黔东南存在的重大区域问题,主要包括频繁的自然灾害、脆弱的生态环境;研究提出新时期黔东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工业结构和地域布局、现代农业发展的地域组合、城镇体系的规划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产业发展战略。这些内容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构建了黔东南经济地理的完整体系。《黔东南经济地理》无论是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学习、研究者,还是对县域经济领域的实际工作者,以及中学生学习黔东南乡土地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国匠吴良镛单霁翔 著21世纪是中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筑学科与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书通过介绍吴良镛院士的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其参与规划设计的经历,其提出的广义建筑学和有机更新理论,其创立的人居环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吴良镛院士70多年来在教书育人、建筑设计、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历和杰出成就,展现了其国匠精神和在寻求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上始终不渝的学术信仰。
-
苏鲁交界东部地带方言接触研究王恩建,唐浩,张学城 著《苏鲁交界东部地带方言接触研究》一书选取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项目作为调查内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描写22个方言点音系,针对东部方言特殊的连续变调、苏鲁交界词汇差异以及语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系统揭示东部方言特征、新老派差异及历史演变。
-
家住六朝烟水间薛冰 著南京作家薛冰集四十年南京史、志、地理、文化研究与写作的经验,将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名胜古迹化作篇篇优美的史话,娓娓道来一座沧桑古城的前世今生。全书以时间为经,两千年的城市发展进程和约五百年的建都史,从东吴肈建到辛亥定都,经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以空间为纬,从秦淮文化到钟山文化再到清凉山文化,细致梳理南京的人脉、文脉、史脉、地脉,构建南京的城市灵魂。《家住六朝烟水间》出版二十年来长销不断,已成经典。新版不仅增加了南京在新世纪的新篇章“文学之都”,还加入了已故德国摄影家赫达·莫理逊与南京摄影家冯方宇的南京图共计300余张,文字与图片形成迷人的交织,全方位多时空呈现南京的历史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