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浙江文化和旅游年鉴2021《浙江文化和旅游年鉴》编纂委员会本年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持编纂,是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关心支持文化工作的人士了解和研究浙江文化和旅游的信息资料工具书,具有资政、存史、交流、宣传浙江文化和旅游的作用。主要记载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与浙江省有关的主要文化事件。全书设图记、特载、特辑、专文、概览、概况、大事记、文化和旅游事业与企业、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文献资料、统计资料、附录等十几个部类。
-
西山文脉影像三山五园 玉泉山静明园张宝章《玉泉山静明园》是西山文脉影像“三山五园”中的一册,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山中奇岩幽洞,流泉活水,元、明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玉泉山最早的建筑是金章宗时期修建的玉泉山行宫,又名芙蓉殿。清康熙年间对原有玉泉山行宫翻修扩建,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本书从历史、建筑、艺文、遗址、传说等方面介绍了玉泉山静明园的情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造园艺术的精巧绝伦,更阐述了玉泉山静明园在建筑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发展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
西山文脉影像三山五园 香山静宜园袁长平《香山静宜园》是西山文脉影像“三山五园”中的一册,香山位于北京小西山的山脉东麓,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香山静宜园依山而建,作为皇帝的行宫。本书从历史沿革、自然环境、植被资源、动物景观、四季景观、皇家宫苑和古园新貌等全方位介绍香山静宜园的情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造园艺术的精巧绝伦,更阐述了香山景园在建筑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发展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
图说西山永定河文脉 三山五园张宝章图说“西山永定河”文脉丛书包括了《三山五园》和《永定河与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化中心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官苑囿的总称, 含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和畅春园。《三山五园》以详实的史料和大量历史的图片见证了三山五园在鼎盛时期的文化、景观、建筑、艺术、藏品等方面的辉煌。西郊园林的复苏又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
江苏地域文化徐四海历史长河中,江苏在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历史悠久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本书通过介绍江苏地域文化知识,学习江苏地域历史人文知识,自然地理风貌,地方风土人情,各地传统习俗,各地饮食文化等让读者对江苏灿烂文明的历史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学习江苏地域文化的知识,对了解江苏灿烂文明的历史,培养热爱家乡的乡土情结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课程教材在使用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
半岛星空曲圣文 著本书系统描述了大连地区的文学发展历程,介绍了大连地区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活动,力求全面反映大连文坛的历史和现状。大连地方文学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连作家以其的生活底蕴和艺术气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记录时代和社会的步伐,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邓刚的海味文学、孙惠芬的乡士小说、王素英(素素)的散文等等,以其迷人的风姿在国内外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
-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齐玉花 编译《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分蒙古文原文和汉译两大部分,汉译内容共分七章:第一章《根除十恶名扬天下》;第二章《镇压巨大如山的黑斑魔虎》;第三章《治理贡玛汗的汉地》;第四章《黄金宝塔旁边安居乐业》 ;第五章《夺取锡莱河三汗政权》;第六章《消灭十方妖魔化身的喇嘛》;第七章《革除所有灾患造福众生》。记录的是英雄格斯尔的事迹,蕴含着蒙古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追求,是整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共同记忆。
-
江海之间张应强暂缺简介...
-
多元融合与发展于鹏杰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观察研究东莞社会、族群、经济、文化变迁的心得之作,能较好地反映东莞这十多年来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和面临的困惑。全书围绕“多元融合与发展”的主题,整合了东莞族群演变与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幸福东莞建设、古村落保护、长三角先进城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经验、推动常住人口社会融合、外来人口参与基层治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的石龙范例等研究成果。
-
清丽婉转 音韵流长魏平本书是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度教育科研课题《曲艺进校园课程化实践研究——以四川清音为例》(川教函[2018]495号)研究成果。本书响应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四川清音”进校园,从认识和实践两大维度,概述了四川清音进校园的现状和路径,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展演传播等进行了深度探索,提出了较好的建设性意见。本书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非遗进校园”的研究与实践有指导、借鉴与推广价值。同时,可供中小学、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工作者、美育工作研究者、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者、四川清音爱好者等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