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怒族史话李绍恩 著“云南史话·世居少数民族系列”丛书是具有史料性质的文化丛书,本丛书以科普读本的形式,记录云南少数民族源流、进化发展,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彰显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对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怒族史话》介绍了云南怒族名称的由来、关于云南怒族起源的各种说法,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怒族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了云南怒族发展情况。本书具体内容详尽描绘了怒族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或人文景观、现代风貌及发展等方面。文字简洁流畅,内容丰富全面,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
远方的诗和烟火康凯 著一部青藏高原旅行故事集,以旅行者的视角书写古老高原的风土人情,讲述高原上人们的快乐与忧愁。第一辑“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行走在高原,每一场邂逅都是奇遇:雪山,湖泊,星空,牧场,荒原,善良的牧民,幸运的旅人;第二辑“与神的孩子相遇”,记录旅途中因缘际会的藏族友人:用画笔看护留守儿童的唐卡画师;用电影和世界对话的藏族青年导演;从草原牧场走上戛纳电影节红毯的牧民姑娘……他们往返于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梦想与现实,他们的生活史勾勒出古老的高原从过去向未来延伸的轨迹。
-
家国黄河侯全亮 著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纵览万年,尺幅千里,讲解黄河的前世今生,黄河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作用和影响,黄河文化的形成,历代政府和人民对黄河的适应和治理。
-
大话广府大话国 著用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手绘作品为广府的饮食、习俗、庆典、手工艺、建筑留下美好的印记,讲述一个个独特动人的故事,带领读者以多元的趣味方式进入广府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探索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将广府的地域魅力和处世之道展现给世人。
-
重庆历史文化与旅游蒋述东 编本书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蒋述东教授领衔编写的一部专述重庆历史文化旅游的学习材料。本书主要面对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兼顾旅游行业在职人员进修和自学需要,以及对重庆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民众拓展知识的需要。本书以历史时代为序列,讲述了从先秦时代到当代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多重视野、多重角度的方式呈现重庆历史文化的变迁,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各类当地旅游资源。此外,在各章中还附有相应的知识链接,有助于读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
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佛山市博物馆《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以传统中国画中的白描方式勾勒出佛山国家非遗项目和省级非遗项目共15项。粤剧、人龙舞、十番及武术等以动作造型为表现的演艺类项目,石湾陶塑技艺、木版年画、剪纸、狮头扎作、香云纱染整技艺等工艺类项目,以及秋色、祖庙庙会等群体性参与的民俗项目,作者均以独特的视角精心绘制,对其分解动作、工序过程等进行了细致的体现。佛山粤剧中十八罗汉架招式动作的代表造型;人龙舞中的表现重要意义的环节;石湾陶塑艺术家手里做出的作品;冯大师的雕版中气息古朴、寓意吉祥的木版年画,剪纸大师刀下玲珑剔透、精细典雅的剪纸,香云纱染整技艺中的特殊工艺,群体性民俗的盛大场面……这些表演艺术、工艺技艺与民俗场景的表达,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环节的定格。作者还别具匠心地在白描绘画中加入了具有特色风物草木的背景,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清丽的南国风情。《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的绘画作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子洲先生,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热情。作为一名曾经的军旅画家、20世纪70年代的连环画创作者,从军队转业之后来到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历任副主任、主任,他创作了很多军人、历史人物,以及地方民俗题材的作品。在从事民间艺术管理工作的同时,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创作,因而对民间艺术十分熟悉,并在剪纸壁画、大型景观灯等方面有不少出色的作品。他在退休之后长达9年的浸润中,对佛山非遗的代表性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传承人的表演和工艺制作过程中一招一式的动作进行了一笔一画的白描绘制。他的绘画注重写实细节,追求信达,因此,本作品集还具有作为非遗资料的价值。
-
清代游台士人笔下的台湾形象刘耀本书希望通过对清代台湾历史形象的研究,展示大陆士人对台湾的认同,以及这种认同对于台湾历史文化的影响,从而展现大陆与台湾作为一个文化整体的真实历史形象。考察清代游台作品中的台湾形象,对不同的台湾形象加以整合与研究,明晰清代士人是如何看待台湾的,以及他们眼中的台湾形象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从而拓展台湾文化史的研究内容。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清代游台作品中台湾形象对于大陆士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清代台湾不同形象产生的变异。通过分析台湾在清代游台作品中的不同形象,分析这些不同形象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密码”,即这些形象与清代大陆学术间的联系,乃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生动地把握清代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与中国文化间的关系。通过辨明清代台湾的不同形象的产生,驳斥海外学者将大陆士人在台湾的活动称为“文化殖民”的论调,挖掘清代士人将台湾纳入中国文化体系的努力,进而论证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的整体性。
-
白马藏族宗教文化研究拉先《白马藏族宗教文化研究》一书,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白马藏族村寨,在挖掘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藏族本土宗教,也即以藏族苯教文献中的原始斯巴苯教为视角,从白马藏族特有的神职人员、神灵结构、祭祀仪轨、杀生祭祀、宗教神舞、念诵经文、供施祭品、仪式过程、信仰习俗、宗教实物和语言文化等入手,第一次全方位分析研究了这一远古宗教的活态形式、面貌及各个宗教事象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提出白马藏族的宗教属藏族远古苯教的本土活态遗存,大部分文化元素具有公元10世纪或11世纪之前的特征,后期的藏族宗教文化对其影响不大的观点,并对这样一个远古活态本土文化所面临的处境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考释的白马藏族宗教文化,还能从一个侧面了解藏族远古社会的宗教形态,对进一步探讨藏族远古文化提供了研究范例。
-
漫游中轴线高小龙 著,于连成 绘《漫游中轴线》一书主要从元大都的兴建、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发展完善、漫游中轴线三个部分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由来、中轴线上及中轴线附近的著名古建筑,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本书图文并茂,文字作者和插图作者均为北京市文物局系统工作者,对北京中轴线较为熟悉。本书有助于让读者了解北京中轴线,助力中轴线申遗。
-
京都大学藏苗图五种田中和子苗图是记录贵州、云南等地民俗生活的画本,是宝贵的图像民族志。成书时间以清代为多,既为国家治理提供参考,又在民间发行流传,手绘抄本种类繁多。日本京都大学珍藏了题为《进贡苗蛮图》《苗族画谱》《滇省苗图》《黔省苗图》《苗图》的五种藏本,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合作整理,附上解读文字结集成书。藏本彩图总计400余幅,配色亮丽,人物生动形象,配有介绍民族风俗的题解,记录了各地民族的习俗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