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
青山漫游 扫描欧洲杨青山 著作者希望用理性的思维和艺术的感觉来阅读世界,阅读人类的文化。欧洲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通过“扫描欧洲”,希望渐次洞察西方文化的深邃与神秘。穿行在欧洲的山水之间,行走在欧洲迷人小镇的石子路上,对西方人居环境的探究观览,与那些西方哲人先贤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一路拓宽的岂止是个人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对心灵造成的震撼!
-
吕祖谦本事王文教暂缺简介...
-
胡同里的溜达.宣南马晓冬本书是《胡同儿里的溜达》系列第二部,主要介绍了北京“老宣武”的各个胡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读者一起去寻找那些被流水带走的光阴的故事。书中的文字和照片,无疑是为渐行渐远的北京胡同保留一份宝贵且美好的记忆。
-
山海絪缊初国卿等《山海絪缊——辽西走廊的文化与艺术》一书系统梳理了辽西走廊五千年文化艺术脉络、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展示辽西走廊作为“诗书之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对东亚文化圈形成的作用等。通过对辽西走廊文化遗产的全面挖掘,探索辽西走廊除交通之外的文旅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将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可能性,塑造一个新的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亮点,助力东北振兴,推动文化辽宁建设,重塑辽宁的全新的形象和文化品牌。
-
西藏情上海援藏联谊会《西藏情》编委会 编这本《老西藏》回忆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作者以一个“老西藏”的身分,为这本《西藏情》回忆录的编辑出版喝彩!这是上海援藏联谊会会员们在藏藏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上海援藏联谊会援藏工作的延续,是上海援藏联谊会弘扬“老西藏”精神的继续。在本书里,谱写着上海儿女在西藏革命和建设史上辉煌的一页,在记载着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十八军走路进藏的女兵故事——《风雪千里进藏记》;有像诗一样优美的命题和内容充实的题材。这本纪实性回忆录,是用他们的心,是用他们对西藏浓浓的深情写就的;既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又有感人至深的事迹,确是值得一读。实践充分说明,老西藏精神作为一个特殊地域、特殊环境产生的精神文明之花,已经盛开。同时也说明了,她来源于党的传统作风俗,又是党的传统作风在雪域高原上有了新的发展。
-
回忆旧北京刘叶秋 金云臻 著本丛书为读者提供一系列有关北京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图书。使人们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更热爱北京的今天和未来。
-
嘉庆彭县志校注王锺钫 等;王斌, 艾茂莉校注以国家图书馆藏嘉庆《彭县志》为底本,省称底本;底本残缺、漫漶之处,则以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所藏抄配本参校,省称抄配本。抄配本之误,一般不出校说明;抄配本在全书之末增补之内容,根据其附注门类,散入全书相关卷次,以“【补】”为标志与前文分开,并在条目之末出校说明。光绪《重修彭县志》之末专门撰写《订讹》,对嘉庆《彭县志》之错谬多所是正。此次校注亦全面参考,并将原文作为附录,置于书末,省称《订讹》。以简体字进行重排,异体字、俗讹字等全部统一,人名、地名、书名、经典著作之特殊用字及校勘记中繁简有别之字则保留原字形。避讳字之可判定者一律改回,于首次出现时说明,馀不一一。星野图、舆地图等据底本扫描重印。
-
翥云周嘉 主编本书《翥云(第七辑)》为上海市嘉定区翥云艺术博物馆主编的文化读物,主要内容为谭正璧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包括谭正璧本人的一些文学作品、研究作品,谭正璧子女亲属回忆、怀念他的文章,子女撰写的谭正璧年谱、游记、诗词选刊等,以及专家学者对谭正璧本人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文章等,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史料性、学术性,展现了谭正璧为文学和学术研究贡献一生的事迹、后人的怀念等,与嘉定本地区的人文、历史、风俗等也有一定的关联。
-
苏州山林图鉴朱剑刚 著《苏州山林图鉴》以苏州山林的空间属性为基准,组织有关历史进程、时空关系及自然、人文和发展等专题的内容,不同部分的内容之间可以相互参照,以书内链接加以说明并建立关联。《苏州山林图鉴》文字叙述与图照表述并重,其中,照片与图表按3个系列统一排序,并在书末附有“照片索引”和“图表索引”,以供读者检索。《苏州山林图鉴》所用照片均为原创。每幅(组)照片由照片影像(单幅或组照)、照片标题、照片说明三个部分构成相对独立的基本单元。照片标题后附有照片拍摄年份(组照中的照片拍摄年份不同时,在次级标题中分别标注)。照片拍摄地点在照片标题或照片说明中加以阐述,不再单独标出。照片拍摄参数不再标出。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河北吕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潘鲁生、邱运华总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丛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在河北省委宣传部支持下,由河北省文联和省民协牵头,对河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了系统调查,积累了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河北吕家》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记录吕家村的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传递民族血脉,熏陶民族美德,唤起人们对乡愁的记忆,激发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