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多维视域内的现象学研究
作者:李金辉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01
ISBN:9787010129778
定价:¥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哲学是否包含着“个人”的向度?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道路上,对“个人”的关注与考察是否始终贯穿在其中?我们研究马克思的个人概念,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对马克思的个人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对上述诸多问题进行了解答:第一部分概述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方法和总体对象,为论述马克思的个人概念提供总体上的理论背景;第二部分立足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史,在梳理其个人概念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阐述这一进程的内在逻辑,并完整地勾勒出马克思个人概念的描述意义;第三部分从规范意义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向我们所勾勒的一种朝向未来的、个人完满存在的可能性状态;第四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谈谈马克思个人概念的现代处境问题。
作者简介
李金辉,1971年生,黑龙江讷河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象学。出版专著一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摘编。完成教育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等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面向哲学本身:对纯粹哲学的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 现象学和哲学的纯粹性
第二节 现象学与科技哲学研究的哲学意识的苏醒
第三节 现象学与科学技术的“语境性”分析
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追问
第二章 文化间性的现象学追问
第一节 作为“间性存在论”的现象学
第二节 作为交互现象学的文化问性现象学
第三章 文化间性现象学的几种解读模式
第一节 文化问性的现象学模式
第二节 文化间性的辩证法和解释学模式
第四章 身体知觉现象学
第一节 身体体现的现象学:触觉现象学
第二节 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技术和身体 导言 第一章 面向哲学本身:对纯粹哲学的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 现象学和哲学的纯粹性 第二节 现象学与科技哲学研究的哲学意识的苏醒 第三节 现象学与科学技术的“语境性”分析 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追问 第二章 文化间性的现象学追问 第一节 作为“间性存在论”的现象学 第二节 作为交互现象学的文化问性现象学 第三章 文化间性现象学的几种解读模式 第一节 文化问性的现象学模式 第二节 文化间性的辩证法和解释学模式 第四章 身体知觉现象学 第一节 身体体现的现象学:触觉现象学 第二节 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技术和身体 第三节 视觉图像现象学 第四节 听觉声音现象学 第五章 语言和实践:一种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面向语言本身:一种语言现象学 第二节 面向实践本身:一种实践现象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第一章 面向哲学本身:对纯粹哲学的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 现象学和哲学的纯粹性
第二节 现象学与科技哲学研究的哲学意识的苏醒
第三节 现象学与科学技术的“语境性”分析
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追问
第二章 文化间性的现象学追问
第一节 作为“间性存在论”的现象学
第二节 作为交互现象学的文化问性现象学
第三章 文化间性现象学的几种解读模式
第一节 文化问性的现象学模式
第二节 文化间性的辩证法和解释学模式
第四章 身体知觉现象学
第一节 身体体现的现象学:触觉现象学
第二节 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技术和身体 导言 第一章 面向哲学本身:对纯粹哲学的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 现象学和哲学的纯粹性 第二节 现象学与科技哲学研究的哲学意识的苏醒 第三节 现象学与科学技术的“语境性”分析 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追问 第二章 文化间性的现象学追问 第一节 作为“间性存在论”的现象学 第二节 作为交互现象学的文化问性现象学 第三章 文化间性现象学的几种解读模式 第一节 文化问性的现象学模式 第二节 文化间性的辩证法和解释学模式 第四章 身体知觉现象学 第一节 身体体现的现象学:触觉现象学 第二节 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技术和身体 第三节 视觉图像现象学 第四节 听觉声音现象学 第五章 语言和实践:一种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面向语言本身:一种语言现象学 第二节 面向实践本身:一种实践现象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