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中国古代的江湖骗子和骗术韩鹏杰,朱金萍著《中国古代的江湖骗子与骗术》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脫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
中国古代的人口买卖马玉山著《中国古代的人口买卖》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脫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
姓氏·名字·称谓籍秀琴著姓氏、名字、称谓,说到底就是中国人的姓名问题。“中国人的姓氏”解释了姓氏的概念、起源、使用及发展、尊卑及中国姓氏趣谈;“中国人的名字”讲述了中国人的名和字、中国人名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人怎样取名;“中国人的称谓”说明了什么是称谓,并分析了称谓的类别、称谓与社会变革、称谓的等级差别及称谓内涵的嬗变。了解了中国人的姓名问题,不得不惊叹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
英国诗史王佐良著本书开卷曾提到英国国内有几种文化相互激荡又彼此吸收,同样情况也见于现代英国与外国文化的关系。虽然总的说来,英国是对外国文化开放的,诗人则有或迎或拒的不同情况。拒也不全是坏事,它促使诗歌更有本土的根基,更深刻,但是长期内向则又产生狭隘的岛国气。迎而又拒,拒中有迎,这才能使诗歌健康地成长起来。纵观英诗全局,似乎它是能够把内面和外面两个世界的优点都收归己用的。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两个时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个结合。当代世界情况远比过去复杂,经过现代主义对西欧和美国文化的大开放,英诗似乎又开始内向,写身边琐事,写心头烦闷,但现在已有迹象,它在增强历史感,响应外来的呼声。一个相联而难决的问题是诗歌语言。诗人使用语言最精又最大胆,而对眼前的语言情况经常不满意。英国历来就有对“诗歌用语”的争论,从浪漫派起更为尖锐。华兹华斯要求以“人们真正用的语言”入诗。济慈从弥尔顿式的倒装句法转向纯净的北方英语。现代派艾略特依靠美国口语诗传统,要求“纯净部落的方言”。苏格兰的麦克迪尔米德追求“一种能尽各种功用的语言,它有一种奇妙的透彻,又有火光样的品质。”更近的东尼·哈里逊也要“吞下父亲们的火一样的语言”,用它去“点燃多少代压抑着的沉默”,并说即使他的声带被烤焦,“也将有火焰不断地唱歌”,这是把诗歌语言同为受剥削的“哑巴”们仗义执言的责任联系起来了。可见问题不仅是文言白话之分,白话也不仅有舞台式与街头式之别,而还有阶级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多数英国诗人当然是不管这一套的,但他们也每天面临选择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争论的好处之一是英国的诗歌语言没有长期停滞过,不仅平时是流动的,而且每逢一个大的诗歌运动,总以刷新诗歌语言为其前奏。以后的情况将如何?一个新因素已经出现,即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英国国内是有不少人对此反对的,但未必能抗拒历史潮流。英语诗原来起自北欧,家当不过一二首史诗,现在已成为世界诗坛上一支强大力量,又回到欧洲的怀抱,会出现什么局面,这将是世界上所有的诗歌爱好者怀着兴趣注视的事。
-
西方文化名著选读杜瑞清 主编《西方文化名著选读》(上、下卷)节选、汇编了从公元前5世纪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即从古希腊文明到当代后工业化社会得西方思想文化名著39篇,囊括哲学、宗教、文学、政治学、心理学、生物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未来学等领域。每篇选文独立成篇,包括作者简介、选文题解、选文和注释。内容丰富,选文精当,简介和题解言简意赅。一卷在手,读者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准确地领略西方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轨迹,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同时可以提高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简介:杜瑞清,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1979-1981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87-1990年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杜瑞清教授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开设过英美文学、西方文化导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以及高等教育管理,科研成果有: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 Decade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1978-1988),St.Martin's Press & Macmillan、儒家经典译丛《尚书》、《20世纪英国小说选读》以及用中英文撰写地论文数十篇。由于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杜瑞清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
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玫译本书是第一次以中文在我国出版,介绍了意大利民事法律制度。本书译者留学意大利,用时数年,翻译准确,是研究民法的重要资料。
-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Alan Bullock)著;董东山译人道主义原来本是人文主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内涵,也就是为了强调人文主义这个新含义时所采用的译法,凡是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的人是不难理解的。但是人道主义一词一经在汉语中确立,它就具有了独立存在的涵义。有人不仅把它同人文主义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认为主文主义不过是是狭义的人道主义,完全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就是由于对人文主义一词的含义没有一致理解,说得不客气一些,甚至连概念也没有弄清楚,以致在有关的讨论中,匆忙披挂上阵,进行论战起来。结果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混战一场不了了之,问题仍没有解决,倒把观战的读者弄得益发糊涂了。
-
特卡乔夫兄弟(俄)阿·特卡乔夫(А.Ткачев),(俄)谢·特卡乔夫(С.Ткачев)绘;全山石主编画俄罗斯母亲,是特卡乔夫兄弟的宿愿,新科奇希是实现这一愿望的理想地方。首先,这里有特卡乔夫兄弟自己的画室。其次,村里有许多年龄各异的妇女,她们的命运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她们的形象是那样的生动,使你不山自主地要坐下来挥笔。她们从早到晚地劳动,养育着子子孙孙,那坚忍不拔的意志震撼着特卡乔夫兄弟的心灵。表达对艰辛母亲的爱,是特卡乔夫兄弟欲作此画的动机。数年中,为此积累了资料,画了一系列苦命母亲的肖像,从中挑选了《母亲们》所需的一切。特卡乔夫兄弟感到,不拘泥于情节,对人物平铺直叙,是巨幅作品的最佳方案。因此,特卡乔夫兄弟选择了普普通通、屡见不鲜的场而:长凳上,并排坐着不同年龄的女人——穿白色衣服、有孕在身的未来母亲;旁边是身着深蓝色连衣裙、头戴黑色头巾的老母亲,她有点像特卡乔夫兄弟的母亲;正中是托着孩子的母亲;最右端,是年轻妇女的形象,更像城里来客;母亲中间,加进了三四岁的小女孩;远处,是走动的鹅群。为追求最大限度的表现力,特卡乔夫兄弟没有给画面添加过多的内容,力求以粗犷的方式和较大的画幅展示给观众。作此画时,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情。这有赖于所处的环境。有时特卡乔夫兄弟把画搬到院子里,以便从远处审视比例是否有误。有些细节是直接画上的:模特就在身边,总有人坐在特卡乔夫兄弟浴室旁的长凳上。这里成了某种俱乐部,在此可以听到村里的新闻。最主要的是,可以见到处于自然状态下将要入画的主人公。在创作此画时,特卡乔夫兄弟力求使每一位妇女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形象,同时又使坐在一起的她们互不疏远和孤独,让人感到她们彼此精神上的一致。因为这是俄罗斯的母亲们……
-
俄罗斯民歌珍品集薛范编薛范编译的《俄罗斯民歌珍品集》是《苏联歌曲珍品集(1917-1991)》一书的姐妹篇,编进歌曲180首,有伏尔加纤夫,西伯利亚流放者,大草原驿车夫的咏唱,也有历史和传奇歌曲、革命歌曲、爱情歌曲等。
-
中国人的名字别号吉常宏著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类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