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体验世界文化之旅阅读文库 缅甸KYI KYI MAY暂缺简介...
-
张骞探险之地[乌兹别克斯坦] 瑞德维拉扎 著;敦煌研究院 编;高原 译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是欧亚文明交往中一个综合的现象,它的存在对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张骞探险之地》一书原书名即为“伟大的丝路”,为东西文明交流研究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代表作。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诞生绝非偶然,瑞院士巧妙地通过“从西方到东方”“从东方到西方”的梳理论述,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沿着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的文明足迹,追寻了粟特人、突厥人以及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的千年历史,对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纵览式的论述。而正是这些历史,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如今东西文明交互的格局。在瑞院士的笔下,丝绸之路纷繁错杂又光彩频现的历史,显得绚烂又悠远。
-
青藤白阳作品的基因密码庞欧等 著丛书以传世艺术巨匠的个案研究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学界新近研究成果,配以艺术家年表,注重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希望以史为鉴,为当今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具有经典性、代表性与传承性的艺术精神、艺术理想和艺术观念。先以单行本面向大众,随后将不断丰富,按不同历史时段集结成套。
-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乐仲迪 著;敦煌研究院 编;毛铭 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存有三件珍贵的波斯石刻,这些曾被误认为是赝品的珍贵文物,是因为乐仲迪的研究考证和极力挽救而免遭厄运;作为国际学界zui早指出北朝文物上有拜火教葬仪的学者,乐仲迪早在1993年就发文指出日本Miho馆藏北朝石棺屏风上有粟特人的葬仪场景,从此打开北朝与粟特文明交流的新大陆,并掀起国际丝路学界对入华粟特人石葬具的研究热潮;乐仲迪对粟特人的丝路贸易帝国以及丝路的游牧人、商队、圣徒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zui新考古研究成果。乐仲迪的《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一书所收录的大夏和萨珊印章、波斯摩崖石刻以及来华粟特葬仪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正是见证了这些在丝路文明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堪称该领域考古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也让敦煌学、吐鲁番学大篇幅改写,使得波斯学、中亚学与中国的长安、洛阳文明完美辉映。乐仲迪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守护人、纽约大学的波斯学家,更是近二十年来wei一以现代波斯语在西亚国家大学授课的欧美考古界女学者,多次参加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大夏、犍陀罗考古遗址发掘,是中亚丝路学领域的国际quan威。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乐仲迪的著作内涵宏富,纵跨了中亚粟特、大夏、波斯、阿富汗等地文明,囊括了壁画、摩崖、印章、金银器等各类艺术,气势恢宏地书写了从粟特到北朝的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宏大篇章。正是《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一书所收录的文章,奠定了乐仲迪在丝路学界的崇高威望,填补近十年世界丝绸之路学的空白。
-
培生艺术史[美] 大卫·G.威尔金斯 等 著;陆豪 译;张坚 校本书一改传统艺术史的写作思路,在全书的开篇先教给读者分析艺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始以历史时间为轴线展开分析。第二章介绍了经典的史前艺术,包括新石器时代的西欧、亚洲、东亚和非洲艺术。除此之外,还从人文的角度介绍了史前的艺术家与当代艺术家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是基于其具体的社会情境来进行的。第三章围绕古代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涵盖苏美尔艺术、古埃及艺术、印度河流域的艺术、爱琴海艺术、中国商朝的艺术、亚述艺术与波斯艺术、中美洲艺术、伊特鲁里亚艺术、古希腊艺术以及希腊的铸造法和希腊柱式等内容。这些内容以经典性著称,能代表和反映当时的高艺术和文化水平。是一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普及类读物。
-
法国文化记忆场刘波,胡博乔选暂缺简介...
-
培生艺术史[美] 大卫·G.威尔金斯 等 著;陆豪 译;张坚 校本书共分为两个大章,首先介绍了公元前400年至公元200年的艺术,包括了西伯利亚的游牧艺术:巴泽雷克、中国秦朝的兵马俑艺术、希腊化艺术、中国汉朝的佛教艺术、越南东山文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艺术、罗马帝国时期的艺术、罗马建筑、中美洲艺术:特奥蒂瓦坎等,这一时期的艺术常常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宗教和政治理念,因此,这些艺术背后通常都代表了深层次的宗教和政治诉求。第二章,介绍了公元200年至1000年的艺术,包括了早期的基督教艺术、印度佛教艺术、日本伊势神社、拜占庭艺术、拜占庭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艺术:拉文纳圣维塔莱教堂、盎格鲁-萨克逊的金属工艺和爱尔兰-萨克逊插图艺术、中国唐朝的皇城——长安、日本法隆寺佛教艺术、埃洛拉的印度教艺术、科尔多瓦的穆斯林艺术、加洛林艺术与奥托艺术、西方修道院、印度尼西亚的佛教艺术、中国艺术:山水画内容,这一时期的艺术本质上是以宗教为主,这些作品关系到当下依旧数百万人信仰的宗教:印度教、神道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理解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去认识浙西宗教的萌发时期。这些内容以经典性著称,能代表和反映当时的艺术水平。是一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普及类读物。
-
文化工程樊书华 著;方堃杨 译从1924年哈佛燕京学社创立,到哈燕社的中方代表——设在燕京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在1951年撤销,哈佛燕京学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东西方大学合作的典范,直至今日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对哈燕社的研究热潮一直未间断,对哈燕社的成立缘起、整体概况及成就等作过较详细的论述,但并未有专书论著。 作者从九十年代开始研究哈佛燕京学社,用十几年时间写成了这部作品,于2014年8月出版。该书的引进对于研究哈佛燕京学社与中国的学术交流史非常有意义,折射出背后的中、美两国国际关系。
-
巴黎浪漫吗?[英] 皮乌·玛丽·伊特维尔 著一个地铁里满是尿臊的城市如何成了“世界上zui浪漫的地方”?法国人的性观念真的异乎寻常的“解放”?法语是世界上zui美的语言?……我们经常对法兰西抱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好幻觉,然而法国人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本书从外国旁观者的视角探索了10种人们贴在法国人身上的“文化标签”:“巴黎很浪漫”、法国电影全是文艺片”、“法国女人都很优雅”、“法国人对婚外恋不以为然”……并从文化史的角度追溯了这些标签式印象的由来。这本书从“正史”不会涉及的种种细节还原了法国人真实生活的各个面向,不失为一本色香味俱全的另类法国文化概览。对于即将前往法国旅行留学的读者,本书将会是一次有营养的行前教育,对于曾经在法国生活过的读者,本书会帮你追忆逝去的时光,还原一个真实的法国。
-
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激励机制研究刘小蓓 著以往遗产保护的研究更多关注政府如何采取行动,往往忽略了公众在遗产保护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本书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应积极引导全民共同参与遗产保护,尤其关注遗产利益相关者在遗产保护中的利益诉求及其作用,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为我国如火如荼的遗产保护及遗产旅游开发时间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