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苏格拉底的申辩[古希腊] 柏拉图 著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和旋涡”(尼采《悲剧的诞生》15节),他的受审和受死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与孔子、佛陀和耶稣等其他圣贤一样,苏格拉底述而不作,却被推举为西方哲学的真正开创者,这也让人难以理解。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大概就是理解“苏格拉底问题”的好路径。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园》里,位于中间的柏拉图一手指天,代表着虔敬,一手拿着《斐多》这本书与《苏格拉底的申辩》极为相似,都是临死前的回顾、劝谕、安慰和告别,只不过《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对所有雅典人演讲,而《斐多》是向极为亲近的人讲述。《苏格拉底的申辩》是苏格拉底平生首次公开演说,因有人控告他不信神和败坏青年,他被迫出庭答辩。这大概是西方非常著名的一场庭审,对思想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人曾经把《荷马史诗》比作基督教的“旧约”,而把柏拉图的著作尤其这篇《苏格拉底的申辩》视为“新约”。苏格拉底知道,这场官司是很多年前人们对他的诽谤造成的,于是他借此机会讲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谈到了自己对人生、智慧、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因为献身于神的事以致一贫如洗,而这恰恰就是他的使命之所在。这场申辩一大奇特之处在于,苏格拉底不是为了救自己的命而讲话,而是把法庭当成了人生的大讲堂,为伦理、政治、哲学和宗教观念辩护。他一生都在拯救气息奄奄的高贵精神,这也是神明把他作为“牛虻”派遣到雅典来的原因。总之,《苏格拉底的申辩》是西方非常感人的作品之一,就如同《论语》一样,我们在其中能够聆听伟大的圣人非常深刻的教谕:“缺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士不可以不弘毅,自以为是可笑,不能太关心外在的东西,世界上不只有生死……
-
普罗塔戈拉柏拉图 著《普罗塔戈拉》在柏拉图的所有作品中堪称非常富戏剧性,虽然它记叙的事件本身很简单。一个名叫希珀克拉底的雅典年轻人听说闻名遐迩的智术师普罗塔戈拉到了雅典,激动不已,一大早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要苏格拉底同他一起去见下榻雅典富人卡利阿斯家的普罗塔戈拉,引荐他做普罗塔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责备希珀克拉底鲁莽,还不认识普罗塔戈拉是怎样的人就冒失地决定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这人。尽管苏格拉底让希珀克拉底意识到做智术师的学生是丢人的事情,最终还是带他去见了普罗塔戈拉。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克拉底的交谈。原来,苏格拉底带希珀克拉底去见普罗塔戈拉,为的是通过自己与普罗塔戈拉交谈让希珀克拉底亲眼看到,做普罗塔戈拉这种哲学家的学生的确十分危险。柏拉图让我们看到。苏格拉底挺身挡在了智术师与年轻的爱欲之间,凭靠高超的修辞技巧刻意引导与普罗塔戈拉的对话,让年轻的爱欲免于智术师的诱导。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对话乃至争辩,自始至终是表演性的。苏格拉底在与普罗塔戈拉的对抗性论辩中多次显得说话不地道或者说“不正义”(如强迫普罗塔戈拉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乃至最后把普罗塔戈拉逼得当众丢面子。然而,苏格拉底对普罗塔戈拉的“行不义”,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正义”:救护涉世未深的年轻爱欲。施特劳斯开设过《普罗塔戈拉》讲疏课。在笔者看来,这一课程的思想史意义不亚于他的《会饮》讲疏,从古典政治哲学角度讲甚至更为重要。因此,笔者依据尚未整理出版的录音记录稿摘要编译了施特劳斯的讲疏,随文附注,贯通全篇。《普罗塔戈拉》注释分三类:施特劳斯的讲疏(标明[施疏]),笔者的译注(标明[译按]),凡未标明者均为采自其他西文译本的注释。
-
皖南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研究卢婷 著暂缺简介...
-
走,到美术馆去!苏也 著这本书不同于你所理解的美术馆馆导览,更不是枯燥无味的艺术图解,在书里,作者依照自身判断和私人回忆,收集并回味了过去在美国的7座城市所拜访与学习过的 14 座美术馆。作者从大众生活角度,聚焦美术馆,结合日常生活、人文和地理、过去与未来,分享了多年来在美术馆中感受到的东西——人类智慧、时代勇气与艺术之美。身处美术馆内的我们,时常会在图文信息的茂密森林中迷失方向,而本书无疑会成为一盏温暖的明灯,为普通人点亮去往艺术世界的道路。
-
2022年日历书 了不起的非遗闻钟主编暂缺简介...
-
文体学新发展研究张德禄,贾晓庆,雷茜 著,罗选民,庄智象 编《文体学新发展研究(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重点探讨新时期文体学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自20世纪以来文体学的总体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探讨文体学理论的发展,重点探讨近十年来文体学理论的新发展;第三部分探讨文体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和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探讨文体学研究的主要实践。该书将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全面性、探索性、预测性相结合,突出文体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该书适合从事文体学、文学、语言学等研究的研究者参考使用。
-
荷兰的中国研究[荷] 伊伟德 著,耿勇,刘晶,侯喆 译荷兰的中国研究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本书所收录的论文不仅回溯了19世纪中期至今荷兰中国研究的历史发展,还探讨了荷兰对中国研究领域中特定学科的关注。荷兰的中国研究源于荷兰在荷属东印度群岛进行殖民统治的需求,在20世纪上半叶对语文学高度重视,并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转向对现当代中国的学科研究。
-
风月同天江静、关雅泉 等本书是以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为视角,通过群体描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作专门研究的著作。研究对象主要是唐朝至清朝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我们在对这些人物群进行总体介绍的同时,选取其中的典型人物,对其事迹、著作、思想等进行研究,使读者在对古代中日人物交流的特点有整体把握的同时,形成对个体人物鲜活生动的印象,从而丰富大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识。
-
J浪潮微糖 著新知日的创刊号将以现代感与历史气息完美结合的新宿为主题。作为东京的缩影,中国人对新宿的印象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歌舞伎町、新宿二丁目等地,这也许与日本人对新宿的公认印象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我们认为新宿的有趣之处并非止步于此,更多地是在功能性和多元文化交融而成的街道上。在这本特辑中,我们将纵观新宿的历史,同时也想好好地看看它从日出开始到日落为止的样子。平日里,商务人士往来穿梭的西新宿,到了周末却只有寂静前来拜访;车站周边总是热闹非凡,甚至让人怀疑车站里到底有没有乘客?东区有大大小小的新旧影院、落语、漫才、曲艺等剧场以及各式各样的爵士演奏厅等。我们将一边走访新宿的大街小巷,同时也静观它的一天。
-
巴黎[英] 格雷厄姆·罗布 著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探索法国》的作者格雷厄姆??罗布为你揭开“光之城”巴黎的秘密。 这是你前所未知的巴黎。罗布精心提炼了自法国大革命至今发生在巴黎的真实事件,以一则则比小说更离奇的故事,带你走近一个个对巴黎的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他们或者伟大,或者不太知名,或者已干脆被人遗忘。有王公贵族,有诗人摄影师、有城市规划师、歌剧《波希米亚人》中“咪咪”的原型、作家、将军等,皆在罗布的笔下一一登台。书中的场景丰富多样,既有巴黎的采石场、地下墓穴、各式宏伟的古建筑,也有环城而设、让人惊骇不已的郊区地带。这部带着强大力量和丰沛情感的《巴黎》描绘了巴黎别样的历史,定能令每一位读者心生向往、心存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