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心组织编写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读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本书是在调查采访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涉及古琴艺术,代表人物杨青;北京点翠代表人物肖广春;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李侃;北京仿古瓷,代表人物白莉;绒布唐工艺,代表人物唐玉婕。全书共研究了上述五项非遗项目,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使非遗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
-
丝路香俗彭榕华暂缺简介...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加华 张士闪自2003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中国学者在20年中持续关注非遗保护这一热门话题。本卷文集的编选,以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非遗教育与非遗学的体系化、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非遗保护的制度实践、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板块,高度呈现2003—2023年中国学界关于非遗理论思考及非遗保护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集既是对20年来中国学界非遗保护研究经验的总结,也将成为展望未来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论起点。
-
泰顺提线木偶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张冬萍 著《泰顺提线木偶的人类艺术学研究》是一本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泰顺提线木偶”为调查与研究对象的专著。“泰顺提线木偶戏”于201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顺木偶头雕刻”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既关注泰顺提线木偶的制作技艺,展现传承人口述史,又同时跟踪提线木偶的表演技艺,忠于记录提线木偶于村社中的活态演出。并在此基础上,从戏班、制作者、政府、观众的角度共同思考、揭示泰顺提线木偶得以活态传承的生存驱动力。全书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域下,从泰顺体现木偶之源流与流布,以及木偶工艺、木偶戏表演及其传承保护等方面,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
印度洋上的蓝宝石徐磊、刘咏秋本书稿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中的一本,概述了斯里兰卡的历史、现实,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上篇为斯里兰卡的前世,主要介绍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文化遗产、民族历史等。中篇为斯里兰卡的往生,主要分为殖民时代(1502—1948)、民族独立(1957—1982)、内战纷纭(1983—2009)、1949—2009年间中斯经济互助交往。下篇为斯里兰卡的今世,介绍斯印外交历史和印度“季风计划”、斯与美日外交。
-
东南亚的翡翠之国赵春兰本书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对缅甸社会的前世今生、文化传统、经济教育现状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共分4部分:开篇是对缅甸的整体介绍,作为后续内容的引读;上篇主讲缅甸的历史,以白居易的《骠国乐》来阐述缅甸早期历史中的中缅两国关系;中篇主讲缅甸的“今生”,讲述缅甸目前的民族社会情况以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特色;下篇主要讲了缅甸与浙江的交流。
-
中亚明珠孙名蕊本书是走进“一带一路”丛书的一本。本书旨在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历史、现状及中(浙)吉关系三个部分介绍,加深读者对吉尔吉斯斯坦及对中(浙)吉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新时期中吉两国之间增加共识,加强合作,为浙江“文化走出去”贡献历史记忆和故事。
-
看见非遗刘小旦、夏慧文、郭瑞凡《看见非遗》从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以时令、节气中的山西民俗为线索,每周解读一个非遗项目,一图一文,52个非遗主题最终汇成一个“纸上非遗馆”。待日历用完,读者不仅了解了山西非遗,更体会到非遗保护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读者对于山西非遗生态和黄河文化的关注。为将独具风韵的山西非遗艺术活态展示,日历在非遗项目展示序列、编辑体例等方面与时令、节日、民俗等紧密结合,将剪纸、雕刻等非遗技艺元素引入日历的设计,以期凸显三晋文化之精髓,更展现三晋风物之灵动。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
欧亚学刊余太山 李锦绣《欧亚学刊》是不定期、连续性的学术刊物,一般一年两辑。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的研究论文,其内容充实,有一定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每辑约35万字左右。2011年开始由我馆出版,目前出版至第12辑。本辑收入文章包括内陆欧亚历史、地理、文献以及书评等各方面。收录文章如下:阿凡纳谢沃文化研究、帕提亚波斯帝国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从“老虎”论及老子的神格化——汉语专名伊朗化的个案、叶尼塞碑铭解读与研究——纛官俱录·脱克·布古谛略家族墓志铭研究、《瓦薩甫史》“海山合罕的登基”章譯注等等。
-
新时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国非洲研究院,李新烽,李玉洁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非文明交往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等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进而总结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与挑战,思考合作提质增效的举措,从批驳西方文明冲突论、增进中非文明的自信、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阐述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