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中亚草原之主张禄彭 著《中亚草原之主(哈萨克斯坦)/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及哈萨克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尝试向我国读者尤其是浙江省读者深入浅出地阐述哈萨克斯坦的历史、现实及哈萨克斯坦人的民族性格,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民“民心相通”目标的实现。全书正文分为4篇共12章。每章内容相对独立,围绕不同主题展开。全书中心线索是从多个维度讲述哈萨克斯坦及其主体民族的国情历史文化和民族性。《中亚草原之主(哈萨克斯坦)/走进“一带一路”丛书》力求有别于市面上已有的介绍哈萨克斯坦概况的图书,因此在章节编排和撰写方面遵循从古到今、由彼及此(即先了解对方国情再思考双方如何开展相互合作交流)的思路逐步展开。
-
中国人绰号故事张壮年,高乐雅 著绰号,亦称诨名、外号,通常是根据某人的外在特征、性格特点等,为其取的非正式的名字。绰号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历史韵味,也使人物更富有个性化特征和人文情怀。本书收录了中国古今各类人物的绰号,涵盖政界、文化界、科技体育界等名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意趣横生。
-
北欧神话果麦文化 出品;茅盾 著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与散漫的希腊神话迥然不同,北欧的神话,是庄严的、悲剧的;北欧的众神,是庄重、正真、博大的;这些如斯堪的纳维亚群山一样粗朴而巨伟的传说,无不透露着北欧民族个性中的冰与火: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所著的一本以北欧神话为主题的神话学知识普及读本。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茅盾先生潜心研究了八本相关的大部头文献书籍,从而梳理出北欧神话的总体脉络,并深入浅出地写就了这一本通俗好懂的普及读物。本书在内容上罗列了各种来源不同的北欧神话素材,并结合茅盾先生本人的观点和解读,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北欧神话中的诸神轶事,以及诸神之间的关系。此外,书中还配有由著名插画师王浣绘制的诸神插画,让读者在视觉上,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诸神之境的宏伟。
-
外国文学与文化导读张世君 著《外国文学与文化导读》是一套立体化教材,由纸质导读本和张世君主持的国*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外国文学史”组成。纸质导读本内容以欧美文学史为主,共9章,包括从古代到20世纪文学。本教材注重学科交叉,在跨学科平台整合外国文学史知识体系。跨学科教学资源包括电影改编的视听资源、西方音乐歌剧视听资源、西方美术视觉资源、西方历史文化视听资源、中国文化视听资源。通过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与歌剧改编的互文性、与美术作品的互文性,艺术虚构与科学真实的互文性,拓展和深化外国文学史教学。在讲授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勾勒出一条简略的西方文化史、西方电影改编史、西方绘画史、西方建筑史、西方音乐史、西方歌剧史的发展线索,重构外国文学史的资源和知识结构。本书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融合为一体,形成图文并茂、绘声绘影的视听外国文学史。纸质导读本的文字有46万字,图片采用自创连环画式“分镜头”组图,共有250余幅组图,由1830余张单图组成,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叙事性,便于学生通过一幅组图,多方面地了解文学与文化、作家与作品信息。资源共享课的视频段落约450个。图片包括作家/艺术家肖像、西方古典名画、外国文学作品插图和视频截图,视频段落包括历史文化、电影改编、音乐歌剧、动漫画视频等。在体例上,本书每节开端有“学习提要”,每节末尾有思考题,便于思考复习。本书在内容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做了比较细致的文本分析,这些文本分析都是作者通过细读作品写成的。一是为了分析文学与其他艺术联系的特点,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和理解外国文学名著的方法,提供一种示范性分析。本书适合大学中文系教学使用,也为广大热爱外国文学的读者提供一套融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本。
-
海上影谭李亦中,万传法 编《海上影谭(第三辑)》是一部电影评论类的著作集。本书汇集了电影研究的相关论文、随笔,并被分为“青年影评人专辑”“笔谈与散论”“电影专论”“上海国际电影节特约快评”“致敬大师”五个部分,作者包括电影界、影评界以及学术界等专业内外人士,对于了解当代影评动态,把握电影理论学术趋势,颇有参考价值。
-
超现实主义宣言安德烈·布勒东 著奇异、疯狂、直觉、非理性、反逻辑、梦幻全能……超现实主义革命,是梦的浪潮! 作为一种革命思潮,超现实主义要求对社会进行深刻的变革,其意图创造一种包含着“诗歌、自由与爱”的光明。而作为先锋艺术的重要思想源头,超现实主义对整个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美学、绘画、电影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书收录了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等作品,这些文章最终确立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为布勒东赢得了巨大声誉,使他成为超现实主义运动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人物。
-
大自然的殖民地[美] 蒂莫西·P.巴纳德 著,陈静 译新加坡植物园始建于1859年,是新加坡市民和游客的公园,也是科学机构以及热带种植园作物的试验场地。它的每一项功能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也是推动行政当局与自然世界融合的叙事基础。它是大英帝国为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创建的植物园,在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冲突中成为饱受争议的场所,呈现了新加坡和英国对权力、科学和自然的理解不断变化的历程。这种变化在新加坡独立后依旧持续,直到植物园成为这个国家的“绿化”特色,并成为新加坡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自然的殖民地:新加坡植物园史话/遗产保护译丛》将新加坡植物园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印度植物园、锡兰植物园、毛里求斯植物园和西印度群岛植物园进行比较研究,讲述了大自然殖民地的故事——一个植物园通过收集、分类和培育植物,改变了人们对这一地区和世界的理解。
-
喀尔巴阡山麓的神奇国度陈亚轩,韩晓亚,[罗] 黛安娜·艾莱娜·韦列什 著《喀尔巴阡山麓的神奇国度:罗马尼亚/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为“走进一带一路”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由三个部分组成:上篇——罗马尼亚的前世,中篇——罗马尼亚的今生,下篇——中罗友谊谱新篇。《喀尔巴阡山麓的神奇国度:罗马尼亚/走进“一带一路”丛书》主要内容涵盖罗马尼亚的历史和国情,罗马尼亚的历史名人和事迹,罗马尼亚神奇而独特的风光与习俗,中罗两国交往的历史渊源,罗马尼亚与浙江的交流现状。书稿旨在于普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民情。
-
欧洲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杨炳麟,[摩尔] 琳娜·帕特拉氏库 著《欧洲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摩尔多瓦/走进“一带一路”丛书》将通过三个篇章来介绍摩尔多瓦的前世今生,以及当下与我国的关系。在《欧洲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摩尔多瓦/走进“一带一路”丛书》的上篇和中篇中,编者们力图简洁地勾勒出摩尔多瓦历史发展的轮廓,带领读者去探究这个国家的由来,去领略这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在下篇中,编者们则集中介绍摩尔多瓦的土地资源、地理优势与投资环境,希望能将摩尔多瓦这个“一带一路”欧洲经济圈国家的实用信息提供给更多的相关人士,为中摩两国的友谊与经济合作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厄瓜多尔十二夜谈蔡劲松 著《厄瓜多尔十二夜谈:赤道之国血脉中的历史与文化》的创作始于2012年6月。“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创作本书秉持的宗旨。这一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全书,并体现在每一个章节中。 本书共分12个章节,篇幅超过400页,彩色印刷。是一部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南美赤道之国的全景式图书。内容涵盖厄瓜多尔安第斯山区、太平洋沿岸、亚马逊热带雨林和加拉帕戈斯群岛四个典型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和历史积淀。本书另辟单独章节,披露一个半世纪以前华人移民在异乡的心酸经历以及立足、创业的艰辛。文字部分参考了40余部欧美和厄瓜多尔文化历史原著,另有封尘于档案馆中的史料,还有作者亲历及采访实录。均为作者两次在厄瓜多尔工作生活共计4年多时间里获得的一手素材。本书图文并茂。全书配文图片超过一百幅,一部分来自作者旅厄期间用胶片拍摄的纪实风格照片。为保持原创忠实性,未经任何调色与裁剪。另一部分则系厄瓜多尔国立历史档案馆、私人基金会、文化之家、海军、消防队、当地学者提供,授权专供本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