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文化
-
中丹对话[丹]约恩·德尔曼,[丹]魏安娜 主编, 谷健 等译本书梳理丹麦近20年来的中国研究成果,让中国学界了解丹麦研究环境、研究传统和研究重点。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开展有效的学术对话。研究不仅仅是中国的丹麦研究,更要关注丹麦的中国研究,了解丹麦中国研究的态度、范式、内容等,以促进中丹之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互识互信。本书讨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教育,以他者的眼光给出全新的认识与观点。本书让读者在批判性阅读的过程中,借助他者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
-
北美学踪唐小兵本书系历史学者唐小兵的北美访学录,记录了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与哈佛大学的遐思见闻。从温哥华的UBC,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相隔十年的访学经历,串连起一位青年学人的学思历程。初次访学的局促与好奇,再次访学的从容与稳重,以及对异域文化的观察与反思,对文化名家的探访与交流,使本书既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视角,为读者了解北美学术文化与人文世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导览窗口。
-
鼓车道王若光本书作者历时九年,通过深入田野,搜集了全面、翔实的材料,完整地勾勒出民俗文化个案——鼓车赛会所承载的地方民众的乡愁记忆与传承愿景,以及这种社会情感记忆背后的现代困惑。本书通过田野资料与既有的学术观点展开学术对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足与局限,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民俗文化保护需要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同步转向;“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文化保护逻辑需要重新被审视;“地方民众生活的稳定延绵”是民俗文化保护的前提。
-
后万隆高世名 编艺术理论。“行动之书”系列丛书是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专业师生联合同行者共同进行的策展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性梳理与集结,《行动之书:后万隆》是“行动之书”丛书的第一册,这套丛书系统梳理了国美策展的几条实践脉络。《后万隆》侧重策展的文化脉络,自“地之缘”开始,探讨亚洲的地缘政治结构中当代艺术的发生与迁徙;经过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直至亚际书院知识网络的建立,以及对“后万隆”时代第三世界思想运动的提案,呈现出国美策展研究是如何在优选文化政治的话语批判中确立起自身的思想坐标与精神向度。
-
塔拉萨上海博物馆 编,杨志刚 主编《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为上海博物馆2022年“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览的同名图录,书中收录古希腊至当代希腊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与海洋有关,或以海洋为主题,旨在表现海洋之美,展现了海洋对希腊艺术的重要性。《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分三个部分:“海之生灵”“大海深处”“逐浪远行”,涉及古希腊的瓶、锅、饰品、耳环、雕塑等古代艺术品,以及希腊20世纪艺术家与当代正活跃的艺术家们所创作的绘画、版画、装置、多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作品均配有简明解说。
-
看见拉美谌华侨 著本书为“看见世界丛书系列”之一本。内容主要从影像角度探究拉美诸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所选取的影像案例都是拉美题材的经典之作,例如《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追捕聂努达》《上帝之城》《摩托日记》等等,包括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富有文艺欣赏趣味和价值。由案例引申出对拉美政局变幻、毒品泛滥、腐败横行的社会问题探讨,深刻而富有启发。本书将本是小众的拉美影像荐于读者,将混乱而诱人的拉美世界表于纸上,是拓展眼界的佳作。
-
宏大理论的当代演绎张卫军 著本书主要论述的是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批评。
-
启蒙话语的复兴周小玲 著本书主要论述的是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批评。
-
拯救逻辑与国族话语张波 著本书主要论述1937年到1949年这一特殊的战争时期的电影批评。
-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邓文河 著本书主要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