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公版·2014-2015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一本通
作者:中公教育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03-01
ISBN:9787510076756
定价:¥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中小学的教学特点,构架起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适合于甘肃省各个地区教师招聘考试的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的专用复习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对知识点有足够透彻的印象和理解,烂熟于心。真正地使考生一书在手,知识尽有。
作者简介
暂缺《中公版·2014-2015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一本通》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
考点深度解析(2)
本章知识框架(2)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
一、教育的定义(3)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3)
三、教育的本质(4)
四、教育的功能(4)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4)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5)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教育学的定义(7)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8)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11)
标准化自测题(12)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5)
考点深度解析(15)
本章知识框架(15)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16)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6)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6)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7)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7)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8)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19)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19)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9)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9)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22)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22)
第三节 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23)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3)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3)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23)
标准化自测题(24)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6)
考点深度解析(26)
本章知识框架(26)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27)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27)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7)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28)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28)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29)
第三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30)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30)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1)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32)
标准化自测题(32)
第四章 教育目的(35)
考点深度解析(35)
本章知识框架(35)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36)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36)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36)
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36)
四、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37)
五、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7)
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38)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8)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38)
二、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38)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39)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39)
五、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1)
标准化自测题(43)
第五章 教育制度(45)
考点深度解析(45)
本章知识框架(45)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46)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46)
二、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46)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47)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47)
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48)
六、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8)
第二节 我国的学制(49)
一、我国的学制发展(49)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50)
三、义务教育(50)
四、终身教育(51)
标准化自测题(52)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53)
考点深度解析(53)
本章知识框架(53)
第一节 学生(54)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征(54)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权利及义务(54)
第二节 教师(55)
一、教师及教师职业(55)
二、教师的角色扮演(56)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57)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58)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及发展(59)
第三节 师生关系(61)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内容(61)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61)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62)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及建立、发展(62)
标准化自测题(63)
第七章 课程(65)
考点深度解析(65)
本章知识框架(65)
第一节 课程概述(66)
一、课程的概念(66)
二、课程的类型(66)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66)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67)
第二节 课程目标(68)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68)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68)
三、课程目标的确定(68)
第三节 课程设计(68)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68)
二、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69)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71)
一、课程实施(71)
二、课程评价(71)
标准化自测题(73)
第八章 教学(76)
考点深度解析(76)
本章知识框架(76)
第一节 教学概述(77)
一、教学的概念(77)
二、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77)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78)
第二节 教学过程(79)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79)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80)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81)
第三节 教学原则(82)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82)
二、教学原则(82)
第四节 教学方法(85)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85)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85)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88)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88)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88)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89)
第六节 教学评价(91)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91)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91)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92)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94)
第七节 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95)
一、备课(95)
二、上课(95)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96)
四、课外辅导(96)
五、学业成绩的评价(96)
标准化自测题(98)
第九章 德育(101)
考点深度解析(101)
本章知识框架(101)
第一节 德育概述(102)
一、德育(102)
二、小学德育的特点、目标及内容(102)
三、中学德育的目标及内容(103)
第二节 德育过程(104)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104)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04)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06)
一、德育的原则(106)
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07)
标准化自测题(110)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112)
考点深度解析(112)
本章知识框架(112)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113)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113)
二、班主任工作(113)
第二节 班级管理(116)
一、班级概述(116)
二、班集体概述(116)
三、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117)
四、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8)
第三节 班级活动(118)
一、班级活动概述(118)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19)
标准化自测题(120)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24)
考点深度解析(124)
本章知识框架(124)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125)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25)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25)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26)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26)
一、初创时期(126)
二、发展时期(127)
三、成熟时期(127)
四、完善时期(127)
标准化自测题(127)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30)
考点深度解析(130)
本章知识框架(130)
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31)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131)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31)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32)
四、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132)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133)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33)
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34)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35)
一、人格的发展(135)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36)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39)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139)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140)
标准化自测题(141)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145)
考点深度解析(145)
本章知识框架(145)
第一节 学习概述(146)
一、学习的概念及实质(146)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46)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47)
四、学习的分类(147)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48)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148)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49)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50)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51)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151)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152)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52)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53)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4)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5)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155)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156)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156)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56)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56)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157)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157)
标准化自测题(157)
第四章 学习心理(161)
考点深度解析(161)
本章知识框架(161)
第一节 学习动机(162)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162)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62)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163)
四、学习动机理论(164)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166)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167)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168)
一、知识的概念及类型(168)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69)
三、知识的获得(170)
四、知识的遗忘(172)
五、知识的保持(173)
第三节 学习迁移(174)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174)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174)
三、学习迁移的类型(174)
四、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75)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77)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77)
第四节 技能的形成(178)
一、技能的定义及特征(178)
二、技能的分类(178)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179)
四、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180)
五、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181)
第五节 学习策略(182)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点(182)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182)
三、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185)
四、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85)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86)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186)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186)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87)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88)
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88)
六、创造性的含义和特征(190)
七、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90)
八、创造性的培养方法(191)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93)
一、态度(193)
二、品德(193)
三、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论(194)
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96)
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97)
六、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97)
七、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98)
八、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99)
标准化自测题(200)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204)
考点深度解析(204)
本章知识框架(204)
第一节 心理健康(205)
一、心理健康概述(205)
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205)
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05)
四、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206)
第二节 心理辅导(208)
一、心理辅导概述(208)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209)
标准化自测题(211)
第六章 教师心理(213)
考点深度解析(213)
本章知识框架(213)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心理(214)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214)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214)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心理(218)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218)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218)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219)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19)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220)
标准化自测题(220)
第三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222)
考点深度解析(222)
本章知识框架(222)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223)
一、心理及心理学定义(223)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23)
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224)
第二节 心理学的流派(224)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224)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224)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224)
四、格式塔心理学(225)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225)
六、策动心理学(225)
七、认知心理学(225)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225)
标准化自测题(226)
第二章 认知(228)
考点深度解析(228)
本章知识框架(228)
第一节 注意(229)
一、注意的概念和特点(229)
二、注意的分类(229)
三、注意的品质(230)
四、注意的功能(231)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31)
第二节 感觉(232)
一、感觉的概念(232)
二、感觉的种类(232)
三、感觉现象(233)
第三节 知觉(234)
一、知觉的概念(234)
二、知觉的种类(234)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235)
四、观察(235)
第四节 记忆(236)
一、记忆的概念(236)
二、记忆的过程(237)
三、记忆的分类(237)
四、记忆的品质(238)
五、瞬时记忆(239)
六、短时记忆(239)
七、长时记忆(240)
八、遗忘(241)
第五节 想象(242)
一、想象的定义(242)
二、想象的功能(243)
三、想象的种类(243)
四、想象的特征(243)
五、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244)
第六节 言语(244)
一、言语的概念(244)
二、言语的功能(244)
三、言语的种类(244)
第七节 思维(245)
一、思维的概念(245)
二、思维的特征(245)
三、思维的种类(245)
四、思维的形式(247)
五、思维的过程(247)
六、思维的品质(249)
七、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49)
标准化自测题(250)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253)
考点深度解析(253)
本章知识框架(253)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254)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254)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254)
三、情感的分类(254)
四、情绪的分类(255)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256)
第二节 意志(257)
一、意志的概念(257)
二、意志行动(257)
三、意志的品质(258)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259)
标准化自测题(260)
第四章 个性心理(262)
考点深度解析(262)
本章知识框架(262)
第一节 个性(263)
一、个性的概念(263)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263)
三、个性心理结构(263)
第二节 能力(264)
一、能力的概念(264)
二、能力的分类(264)
三、智力(265)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267)
一、气质的概念(267)
二、气质的类型与学说(267)
三、性格的概念(268)
四、性格与气质(268)
五、性格的类型(269)
六、性格的结构(269)
七、良好性格的培养(270)
标准化自测题(271)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274)
考点深度解析(274)
本章知识框架(274)
第一节 教育法律概述(275)
一、教育法的含义(275)
二、教育法规的含义(275)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275)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275)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275)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276)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277)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277)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277)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278)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79)
四、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280)
第四节 教育法律救济(282)
一、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282)
二、法律救济的特征(282)
三、法律救济的渠道(282)
四、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282)
五、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83)
六、教师申诉制度(283)
七、学生申诉制度(284)
第五节 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284)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284)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285)
三、对教师的法制教育(285)
标准化自测题(286)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89)
考点深度解析(289)
本章知识框架(28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9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9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9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01)
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303)
六、《教师资格条例》(307)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10)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12)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15)
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18)
标准化自测题(321)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24)
考点深度解析(324)
本章知识框架(324)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325)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25)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25)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26)
标准化自测题(327)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328)
考点深度解析(328)
本章知识框架(328)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329)
一、教学观的转变(329)
二、新型教师观(329)
三、新型学生观(330)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331)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332)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332)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变革(333)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333)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334)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336)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变革(338)
标准化自测题(340)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42)
考点深度解析(342)
本章知识框架(34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43)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地位与特点(343)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34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44)
四、教师职业道德品质(34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45)
一、教师义务(345)
二、教师良心(346)
三、教师公正(347)
四、教师荣誉(347)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48)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48)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348)
标准化自测题(349)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351)
考点深度解析(351)
本章知识框架(351)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352)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352)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任务(352)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352)
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353)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353)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原则(353)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355)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355)
标准化自测题(356)
第七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360)
考点深度解析(360)
本章知识框架(3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361)
一、辩证唯物论(361)
二、唯物辩证法(362)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64)
四、历史唯物主义(36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70)
一、商品(370)
二、货币(371)
三、价格(372)
四、资本与剩余价值(373)
标准化自测题(375)
第二章 法律(377)
考点深度解析(377)
本章知识框架(377)
第一节 宪法(378)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378)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378)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379)
第二节 行政法(380)
一、总论(380)
二、行政处罚(380)
三、行政强制(381)
四、行政许可(382)
五、行政复议(383)
第三节 刑法(384)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384)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384)
三、排除犯罪性的行为(386)
四、未完成罪(386)
五、刑罚(387)
第四节 民法(388)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388)
二、民事法律事实(388)
三、民事主体(388)
标准化自测题(389)
第三章 经济(391)
考点深度解析(391)
本章知识框架(391)
第一节 市场经济(392)
一、概述(392)
二、基本功能(392)
三、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3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9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393)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94)
第三节 市场机制(395)
一、供求法则(395)
二、市场结构(396)
第四节 市场竞争(398)
一、市场体系(398)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398)
三、竞争与垄断(398)
四、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399)
第五节 财政与税收(400)
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400)
二、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400)
第六节 货币与银行(401)
一、货币政策(401)
二、三种基本的货币政策工具(401)
三、利率及利率政策(402)
四、紧缩性的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403)
五、通货膨胀(403)
标准化自测题(404)
第四章 甘肃省省情(406)
考点深度解析(406)
本章知识框架(406)
第一节 省情概况(407)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规划(407)
二、自然状况(407)
三、人口与民族(408)
第二节 历史人文(409)
一、历史沿革(409)
二、文化遗产(409)
三、民风民俗(410)
标准化自测题(410)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412)
考点深度解析(412)
本章知识框架(412)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413)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413)
二、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413)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组织(414)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415)
一、事业单位概述(415)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416)
第四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420)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420)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420)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421)
第五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422)
一、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概念(422)
二、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分类(422)
三、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方法运用的特点(424)
标准化自测题(424)
附录1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精选)(425)
附录2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精选)(430)
附录3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选)(432)
2014年甘肃省教师招聘笔试面授课程(436)
2014年甘肃省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43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40)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
考点深度解析(2)
本章知识框架(2)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
一、教育的定义(3)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3)
三、教育的本质(4)
四、教育的功能(4)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4)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5)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教育学的定义(7)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8)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11)
标准化自测题(12)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5)
考点深度解析(15)
本章知识框架(15)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16)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6)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6)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7)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7)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8)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19)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19)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9)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9)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22)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22)
第三节 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23)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3)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3)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23)
标准化自测题(24)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6)
考点深度解析(26)
本章知识框架(26)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27)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27)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7)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28)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28)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29)
第三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30)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30)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1)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32)
标准化自测题(32)
第四章 教育目的(35)
考点深度解析(35)
本章知识框架(35)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36)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36)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36)
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36)
四、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37)
五、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7)
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38)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38)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38)
二、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38)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39)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39)
五、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1)
标准化自测题(43)
第五章 教育制度(45)
考点深度解析(45)
本章知识框架(45)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46)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46)
二、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46)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47)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47)
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48)
六、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8)
第二节 我国的学制(49)
一、我国的学制发展(49)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50)
三、义务教育(50)
四、终身教育(51)
标准化自测题(52)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53)
考点深度解析(53)
本章知识框架(53)
第一节 学生(54)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征(54)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权利及义务(54)
第二节 教师(55)
一、教师及教师职业(55)
二、教师的角色扮演(56)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57)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58)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及发展(59)
第三节 师生关系(61)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及内容(61)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61)
三、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62)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及建立、发展(62)
标准化自测题(63)
第七章 课程(65)
考点深度解析(65)
本章知识框架(65)
第一节 课程概述(66)
一、课程的概念(66)
二、课程的类型(66)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66)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67)
第二节 课程目标(68)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68)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68)
三、课程目标的确定(68)
第三节 课程设计(68)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68)
二、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69)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71)
一、课程实施(71)
二、课程评价(71)
标准化自测题(73)
第八章 教学(76)
考点深度解析(76)
本章知识框架(76)
第一节 教学概述(77)
一、教学的概念(77)
二、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77)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78)
第二节 教学过程(79)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79)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80)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81)
第三节 教学原则(82)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82)
二、教学原则(82)
第四节 教学方法(85)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85)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85)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88)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88)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88)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89)
第六节 教学评价(91)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91)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91)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92)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94)
第七节 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95)
一、备课(95)
二、上课(95)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96)
四、课外辅导(96)
五、学业成绩的评价(96)
标准化自测题(98)
第九章 德育(101)
考点深度解析(101)
本章知识框架(101)
第一节 德育概述(102)
一、德育(102)
二、小学德育的特点、目标及内容(102)
三、中学德育的目标及内容(103)
第二节 德育过程(104)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104)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04)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06)
一、德育的原则(106)
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07)
标准化自测题(110)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112)
考点深度解析(112)
本章知识框架(112)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113)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113)
二、班主任工作(113)
第二节 班级管理(116)
一、班级概述(116)
二、班集体概述(116)
三、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117)
四、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18)
第三节 班级活动(118)
一、班级活动概述(118)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19)
标准化自测题(120)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24)
考点深度解析(124)
本章知识框架(124)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125)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25)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25)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26)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26)
一、初创时期(126)
二、发展时期(127)
三、成熟时期(127)
四、完善时期(127)
标准化自测题(127)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30)
考点深度解析(130)
本章知识框架(130)
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31)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131)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31)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32)
四、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132)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133)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133)
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34)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135)
一、人格的发展(135)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36)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39)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139)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140)
标准化自测题(141)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145)
考点深度解析(145)
本章知识框架(145)
第一节 学习概述(146)
一、学习的概念及实质(146)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46)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47)
四、学习的分类(147)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48)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148)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49)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50)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51)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151)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152)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52)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53)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4)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5)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155)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156)
三、建构主义知识观(156)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56)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56)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157)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157)
标准化自测题(157)
第四章 学习心理(161)
考点深度解析(161)
本章知识框架(161)
第一节 学习动机(162)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162)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62)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163)
四、学习动机理论(164)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166)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167)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168)
一、知识的概念及类型(168)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69)
三、知识的获得(170)
四、知识的遗忘(172)
五、知识的保持(173)
第三节 学习迁移(174)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174)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174)
三、学习迁移的类型(174)
四、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75)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77)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77)
第四节 技能的形成(178)
一、技能的定义及特征(178)
二、技能的分类(178)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179)
四、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180)
五、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181)
第五节 学习策略(182)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点(182)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182)
三、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185)
四、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85)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86)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186)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186)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87)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88)
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88)
六、创造性的含义和特征(190)
七、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90)
八、创造性的培养方法(191)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93)
一、态度(193)
二、品德(193)
三、品德形成的基本理论(194)
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96)
五、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97)
六、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97)
七、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98)
八、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99)
标准化自测题(200)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204)
考点深度解析(204)
本章知识框架(204)
第一节 心理健康(205)
一、心理健康概述(205)
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205)
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05)
四、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206)
第二节 心理辅导(208)
一、心理辅导概述(208)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209)
标准化自测题(211)
第六章 教师心理(213)
考点深度解析(213)
本章知识框架(213)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心理(214)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214)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214)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心理(218)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218)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218)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219)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19)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220)
标准化自测题(220)
第三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222)
考点深度解析(222)
本章知识框架(222)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223)
一、心理及心理学定义(223)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23)
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224)
第二节 心理学的流派(224)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224)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224)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224)
四、格式塔心理学(225)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225)
六、策动心理学(225)
七、认知心理学(225)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225)
标准化自测题(226)
第二章 认知(228)
考点深度解析(228)
本章知识框架(228)
第一节 注意(229)
一、注意的概念和特点(229)
二、注意的分类(229)
三、注意的品质(230)
四、注意的功能(231)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231)
第二节 感觉(232)
一、感觉的概念(232)
二、感觉的种类(232)
三、感觉现象(233)
第三节 知觉(234)
一、知觉的概念(234)
二、知觉的种类(234)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235)
四、观察(235)
第四节 记忆(236)
一、记忆的概念(236)
二、记忆的过程(237)
三、记忆的分类(237)
四、记忆的品质(238)
五、瞬时记忆(239)
六、短时记忆(239)
七、长时记忆(240)
八、遗忘(241)
第五节 想象(242)
一、想象的定义(242)
二、想象的功能(243)
三、想象的种类(243)
四、想象的特征(243)
五、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244)
第六节 言语(244)
一、言语的概念(244)
二、言语的功能(244)
三、言语的种类(244)
第七节 思维(245)
一、思维的概念(245)
二、思维的特征(245)
三、思维的种类(245)
四、思维的形式(247)
五、思维的过程(247)
六、思维的品质(249)
七、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249)
标准化自测题(250)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253)
考点深度解析(253)
本章知识框架(253)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254)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254)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254)
三、情感的分类(254)
四、情绪的分类(255)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256)
第二节 意志(257)
一、意志的概念(257)
二、意志行动(257)
三、意志的品质(258)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259)
标准化自测题(260)
第四章 个性心理(262)
考点深度解析(262)
本章知识框架(262)
第一节 个性(263)
一、个性的概念(263)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263)
三、个性心理结构(263)
第二节 能力(264)
一、能力的概念(264)
二、能力的分类(264)
三、智力(265)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267)
一、气质的概念(267)
二、气质的类型与学说(267)
三、性格的概念(268)
四、性格与气质(268)
五、性格的类型(269)
六、性格的结构(269)
七、良好性格的培养(270)
标准化自测题(271)
第四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274)
考点深度解析(274)
本章知识框架(274)
第一节 教育法律概述(275)
一、教育法的含义(275)
二、教育法规的含义(275)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275)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275)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275)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276)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277)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277)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277)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278)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79)
四、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280)
第四节 教育法律救济(282)
一、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282)
二、法律救济的特征(282)
三、法律救济的渠道(282)
四、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282)
五、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83)
六、教师申诉制度(283)
七、学生申诉制度(284)
第五节 依法执教和对教师的法制教育(284)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284)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285)
三、对教师的法制教育(285)
标准化自测题(286)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89)
考点深度解析(289)
本章知识框架(28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9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9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9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01)
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303)
六、《教师资格条例》(307)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10)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12)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15)
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18)
标准化自测题(321)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我国课程改革概述(324)
考点深度解析(324)
本章知识框架(324)
第一节 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325)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325)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25)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26)
标准化自测题(327)
第二章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328)
考点深度解析(328)
本章知识框架(328)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329)
一、教学观的转变(329)
二、新型教师观(329)
三、新型学生观(330)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331)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332)
二、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特点(332)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变革(333)
一、课程结构的变革(333)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334)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336)
四、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方面的变革(338)
标准化自测题(340)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42)
考点深度解析(342)
本章知识框架(34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343)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地位与特点(343)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34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44)
四、教师职业道德品质(34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345)
一、教师义务(345)
二、教师良心(346)
三、教师公正(347)
四、教师荣誉(347)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48)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48)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348)
标准化自测题(349)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351)
考点深度解析(351)
本章知识框架(351)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352)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352)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任务(352)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352)
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353)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353)
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原则(353)
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355)
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355)
标准化自测题(356)
第七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360)
考点深度解析(360)
本章知识框架(3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361)
一、辩证唯物论(361)
二、唯物辩证法(362)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64)
四、历史唯物主义(36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70)
一、商品(370)
二、货币(371)
三、价格(372)
四、资本与剩余价值(373)
标准化自测题(375)
第二章 法律(377)
考点深度解析(377)
本章知识框架(377)
第一节 宪法(378)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378)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378)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379)
第二节 行政法(380)
一、总论(380)
二、行政处罚(380)
三、行政强制(381)
四、行政许可(382)
五、行政复议(383)
第三节 刑法(384)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384)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384)
三、排除犯罪性的行为(386)
四、未完成罪(386)
五、刑罚(387)
第四节 民法(388)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388)
二、民事法律事实(388)
三、民事主体(388)
标准化自测题(389)
第三章 经济(391)
考点深度解析(391)
本章知识框架(391)
第一节 市场经济(392)
一、概述(392)
二、基本功能(392)
三、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3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9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393)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94)
第三节 市场机制(395)
一、供求法则(395)
二、市场结构(396)
第四节 市场竞争(398)
一、市场体系(398)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398)
三、竞争与垄断(398)
四、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399)
第五节 财政与税收(400)
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400)
二、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400)
第六节 货币与银行(401)
一、货币政策(401)
二、三种基本的货币政策工具(401)
三、利率及利率政策(402)
四、紧缩性的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403)
五、通货膨胀(403)
标准化自测题(404)
第四章 甘肃省省情(406)
考点深度解析(406)
本章知识框架(406)
第一节 省情概况(407)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规划(407)
二、自然状况(407)
三、人口与民族(408)
第二节 历史人文(409)
一、历史沿革(409)
二、文化遗产(409)
三、民风民俗(410)
标准化自测题(410)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412)
考点深度解析(412)
本章知识框架(412)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413)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413)
二、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413)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组织(414)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415)
一、事业单位概述(415)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416)
第四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420)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420)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420)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421)
第五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422)
一、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概念(422)
二、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分类(422)
三、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方法运用的特点(424)
标准化自测题(424)
附录1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精选)(425)
附录2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精选)(430)
附录3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选)(432)
2014年甘肃省教师招聘笔试面授课程(436)
2014年甘肃省教师招聘面试面授课程(43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4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