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了凡家风吴知 著《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训示子孙的家训,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组成。了凡先生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以故事的形式揭示生命的深层真相和改变命运的真实方法,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深远。《了凡家风》针对当今社会现象和大众需求,对《了凡四训》进行讲解。讲稿不完全按照原文,而是概括内容,提炼理念,格物致知,古为今用,契理契机。强调立志做善事假使是为了利益天下百姓,那么,不管善事多么小,功德都很大;假使只是为了自己,那么,不管善事有多大,功德都很小。假如现在的生活不太如意,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好好规划人生,努力多行善事。那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命运?这要看行善的力度、纯度。如果纯度很高、力度很大,像了凡先生那样精进,命运很快就能改变。《了凡家风》内容活泼,形式丰富灵动。附有吴知老师读诵《了凡四训》的音频和多首原创歌曲,读者扫描书中所附二维码即可跟读、聆听。
-
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 著本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教材,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共分为九讲,包含永久的文化灵魂、出世的心灵栖息地、东方大国的精神律法、孕育智慧的摇篮、璀璨的文学星空、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摇曳的民族风情、伟大的科学技术、开放的历史视野。本次修订,在保留原有章节结构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如增加了“中国故事”“古为今用”等栏目。为了利教便学,部分学习资源以二维码形式提供在相关内容旁,可扫描获取。此外,本书另配有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使用。本书适合用作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兴趣读本。
-
纸上寻幽胡烟 著《纸上寻幽:中国画里的二十四节气之美》(精装)
-
鹄光微影徐旭恒 著本书设有编剧、摄像、表演、美术、声音、纪录片六个版块,每个版块选取若干优秀微电影作品作为案例,剖析作品的特点,每部作品都附有大赛评委会的评语。微电影案例均取自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浙艺金鹄电影节暨原创影像大赛,此赛事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有大量读者基础。本书为影视作品赏析著作,选取50部优秀学生微电影作品,从影视教学中涉及的视听语言、编剧技巧、画面拍摄、后期制作、声音设计、影视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案例分析,可为学习影视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也可作为作品欣赏类普通读物。
-
经典民俗学十二讲董晓萍 著本书是民俗学专家董晓萍教授撰写的民俗学理论著作,采用现代国际民俗学中经典民俗学的方法论框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20世纪中国民俗学走过的道路,肯定中国民俗学的成就。通过重读原典和田野作业笔记,揭示已被前人发现而后来被忽略的原创观点、研究方法与具体问题,讨论民俗学从本土民俗学研究转向多元民俗学的建设历程。全书共12讲,重点选择水利、粮食、土地、城边村、传统工艺等专题开展细致的个案分析。本书既能为专业学者把握当代民俗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也可为跨学科读者和一般读者提供比较广泛的民俗学基础知识。
-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徐锦江 编本书稿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文化产业新业态”为主题,是“上海文化发展系列白皮书”系列之一,突出“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运作”,围绕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和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从各个角度研究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关键举措。全书分为一篇“总报告”和四个专题:“数字城市:推动文化转型”“开放优势:提升产业升级”“新兴领域:促进跳变跃升”和“国际视野:把握**潮流”。
-
自由与束缚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的特点,以现代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禅的概念、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述了禅对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的可能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以“我是谁”这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为出发点,对禅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作者将人的成长分为外在成长和内在成长,而禅正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生命的内在进行加工的,促进其成长的体系,在中国已有1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作者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解构和重构,通过四层生命结构理论模型,论证了人的成长的可能,明确了不同阶段的个体生命的成长路径,丰富和发展了生命哲学。
-
飞翔的翅膀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系列教学的总结。作者基于自创的生命四层结构学说,在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关于生命的智慧和实践的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三家的观点, 提出一个贯通儒佛道的关于“中国智慧”的整体观念。通过个体生命内在超越的基础,以及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升华。全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的特点,以传统经典文本为依据,以个体生命和社会实践为线索逐步展开,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理论色彩和较强的学术特点,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
禅道讲演录戈国龙 著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吸取中国哲学中关于个体生命的成长和人格养成的思想源流,以禅的观照,以道家内丹学的经验,阐释了将人的生命本体作为观察也研究的对象,主客体统一的中国文化特色,重点阐明了传统文化中“内圣”的思想脉络。重点探讨了禅与道的生命智慧、道家内丹学的文献、理论、方法和现代阐释,并将其纳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对内丹学中顺逆、返还和静心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本书是多次讲课的整理,是若干专题的组合,不具有完全的系统性,但其理论和思想根源是一贯的,也是作者长期坚持的研究路数和方法,是观虚斋系列讲座的一个组成部分。
-
四川省参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产业合作研究刘军荣,胡丹,吴耀国,刘颖 著《四川省参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产业合作研究》深入研究了四川省参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产业合作的基础理论、现实基础、合作风险、合作机制、合作空间模式和合作措施及要素保障。四川省参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产业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旅游的合作要素和理论框架,区域文旅合作空间模式理论以及旅游合作模式评价方法。四川省文旅融入泛亚高铁经济圈的基础主要包括四川省与区域旅游资源基础、四川省与泛亚高铁沿线文旅合作经济基础、四川省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合作的国际关系基础。四川省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产业合作风险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文化和社会风险、传染病与自然灾害风险。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入泛亚高铁经济圈需要主动作为,积极构建合作机制(政府主导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决策共商机制和品牌共建机制7),增强四川省文旅核心原创,强化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进“十大”特色文旅品牌和单体“大景区”建设,完善内部交通和精致管理服务体系,增强与“渝黔滇桂”的合作,实现四川省内部提质增效,提升区域合作效能。重视“四川+”在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合作中的风险,保证合作安全。在合作空间模式方面,主要采用线性和面域的“点-轴”发展模式及双核发展模式。研究了“四川-中南半岛七国”文化旅游合作的“点一轴”发展模式,形成基于泛亚铁路的中轴、西轴和东轴合作路线。该书提出了成都、四川+重庆、“三省一区一市”(川渝黔滇桂)分别与中南半岛七国合作的主要空间协作模式、合作节点城市和合作节点地区。在合作措施方面,该书提出打造主导性区域合作平台,提升“四川+”在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合作的能级。拓展旅游合作载体和空间,提升四川省泛亚文旅价值地位;协同区域文旅康养产业合作,谋取泛亚区域康养产业领导地位;倡议泛亚文创会展联盟,打造泛亚文创会展“次中心”;打造世界遗产对话平台,促进泛亚国际文旅交流合作。强化“四川+”跨区域国际文旅业态创新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四川+”在“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产业的“云合作”。强化“川渝”和“川渝黔滇桂”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四川省区域的文旅地位以及区域合作能量。为确保四川省参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合作的高质量发展,该书建议完善系统性保障,具体包括组织保障(政府组织、行业组织、境外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设施保障(交通设施、网络设施和场馆设施),金融保障(国内合作的金融保障和国际文旅合作的金融保障)和安全保障(政府部门主导的风险管理、行业组织主导的风险管理、企业主导的风险管理和建立外部风险协作管理系统)四类保障。该书研究了“四川+”国内区域文旅产业合作与“四川+”国际文旅产业合作相协同,这是对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战略在文旅产业领域的创新探索,并从产业融合的角度为跨区域国际文旅合作提供了较新颖的研究思考视角。该书提出四川省参与泛亚高铁经济圈文旅合作机制、合作空间模式、合作措施和保障建议,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对四川省文旅产业南向国际合作决策和实践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