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光阴一叶高鹏《光阴一叶——茶史两千年》分四个主要章节,从中国到世界,以茶为媒介,书写了一部人类文明史的独特篇章。本作以历史为脉络,根本性解答读者、茶人在品茶、谈茶时遇到的疑惑,类似“茶是否、何时起源自中国?”“以茶怎么代酒?”“唐代、宋代民间是不是像宫廷剧那样饮茶?”“‘茶马古道’在哪?”“日本茶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中国?”“英国人真的是一开始就喜欢红茶吗?”“全世界这么多种茶究竟来自何方?”“茶道仅仅是如何泡茶吗?”“在未来,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本书以轻松的语言,真实、生动的茶故事为基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群对获取茶知识的需要。初级茶爱好者,完全可以通过正文不到15w字,做一个茶领域的智者。以超过两百部史籍、数十家博物馆陈列为佐证,还原茶饮、茶事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意愿深入研究茶史的资深茶人,一定要关注章节后,总共将近3万字的注解。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古籍善本,部分内容首次在茶书籍中披露。以中、日、英三语史料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国际茶贸易的观察,力求客观、翔实地反映茶在不同民族中的兴衰过往。
-
闲趣坊·酒人酒事夏晓虹、杨早 编酒,可谓泽被众生。古今中外,好酒贪杯者难以胜数,而真正知酒乐饮,且形诸笔墨者,却属少数。本书辑录了包括周作人、张中行、唐鲁孙、金受申、王蒙等现当代58位学者、作家的散文、随笔共69篇。他们中有的是品酒名家,上海的柜台酒、京味十足的大酒缸,酒香四溢,令人神往;有的是自得其乐,或月下独酌,或与酒友浅斟,无鲸吸百川之量,但求悠然舒雅之味;有的则不会喝,或干脆不喜欢酒,却倒也乐谈酒事。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夏晓虹教授携杨早博士编选,内分四辑:辑一“何以解忧”直接谈酒,兼及酒故,陶渊明之贪杯,刘伶之沉湎,李白之豪饮,读来逸趣横生;辑二“壶边天下”说各地酒品,苦老酒、绿茵陈、绍兴老酒、回沙茅台,酒未入唇,意已微醺;辑三“酒话连篇”泛谈酒史与文化,既有酿造之法,也有饮者之德,还有酒令之趣;辑四“酒界往事”忆旧念故,或思及挚友,或怀念亲人,或感慨人生,世味在酒香中弥漫。诚如编者所说:“当年的豪举氤氲化为纸上的墨迹,追思起来才更显韵味深长。”
-
中华经典十三讲郭继承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文化对于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修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和阐发。本书从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中间寻求智慧,通过对《尚书》《管子》《大学》《易经》《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的解读,总结中华文化如何提升人的修为的论述和启示,希望其成为中国人自身的成才之道。相比简装版,本书中还新增郭继承老师对自身求学之路、文化传播之路的系统梳理,并赠送价值88元的郭继承老师音频课程。
-
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共中央党校“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项目组 编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中央党校“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项目组特约请二十多位国内学界专家对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予以深入解读,阐释其古典涵义如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相结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彰显其恒久价值。
-
风月无边刘悦笛 赵强本书旨在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切入点,以“上篇:生活成美”“下篇:美化生活”为主要结构,分九章依次介绍了具有华夏美学特征的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其中涉及到“儒行之美”“道化之美”“禅悟之美”“居家之美”“赏玩之美”“交游之美”“文房之美”“园圃之美”“文人之美”九大类。具体内容详细描述了从中国古典宗教到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孔颜乐处”“鱼乐之辩”“日用禅悦”“花道茶艺”“琴棋书石”“雅集之乐”“笔墨砚纸”“造景天然”“诗情画意”“山水林泉”,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及文人雅致之趣的生活美学的方方面面。本书把生活美学一分为二地既看作“当代美学”,又看作“古典美学”,将其植根于华夏的文化传统之中,使“审美代宗教”成为可能的理想之路。
-
调鼎集张延年调鼎集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据手抄本整理出版。该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本书是原著的注译本,主要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延伸阅读、名家杂谈等几个版块,完美重现中国古代珍馐美味及烹制法则,直观解读物性为上、适口为珍的饮食艺术。
-
古人的日常生活陈元綵等“古人的日常生活书系”在中国传统文化“衣食住行”的基础上,从古人精致的把玩生活、古人服饰的精华与衍变、古人“意在物外”的茶饮艺术、古人家居建筑美学、古人日常膳食中选取了数百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从言行举止到锅碗瓢盆,从园林宅居到收藏雅玩,有趣的文字搭配上千幅高清插图,集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全方位展现古人日常生活的传承与变迁。
-
八仙过海皮影故事自然造物 绘,艾可 文本书是“戏出东方,玩转童年”系列图书,旨在向儿童再现传统故事和皮影艺术的魅力,激发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非遗文化艺术的兴趣。书稿采用皮影画的形式,绘制了中国传统故事八仙过海,讲述了八位神仙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铁拐李、汉钟离、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各自使用法宝过海,后碰上龙王太子,并展开一场大战,在观音的劝和下,偃旗息鼓、云游四方的故事。书稿邀请自然造物团队绘制插图,配以八仙过海的皮影故事音频,让读者感受传统故事和传统艺术相得益彰的魅力。
-
公天下与家天下干春松天下大同,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共有和共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共和政治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接受。由《礼记•礼运》等文献所提出的“大同”“小康”的说法,可以深化我们对诸如贤能政治、禅让和世袭、礼制以及亲亲、尊尊等儒家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理解。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同、小康观念的演化,勾勒了儒家对天下国家的认知途径,立足于文明的多样化、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指出建立突破民族、地域、国家局限的人类共同意识的必要性。这可以帮助现代人理解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体察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复杂面向。
-
青铜之道张远山用于国家祭祀的青铜器,主体纹样“饕餮”是食人恶兽吗?象征至尊天子的神龙,是形象杂凑的幻想动物吗?神话经典《山海经》,是怪力乱神的荒唐碎片吗?绝非如此!本书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精选散于全球、全国博物馆的夏商周以至秦汉的海量青铜器纹样资料,用几何论证的逻辑,详细考证两千年青铜纹样所表达的内涵:华夏天文历法和华夏宗教神话,解密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系列谜案:青铜器纹样“饕餮纹”之谜,青铜器第二纹样中国龙之谜,《山海经》天神、地祇、祖神、万舞等图式之谜……本书是张远山伏羲学三书的压轴之作,通过海量图证,为我们解开“饕餮”、神龙、《山海经》的玄机,为“饕餮”解密,为天帝正名,探寻华夏民族信仰的本源,为我们找回民族文化之根,重塑民族精神之魂。本书涉及对上古华夏至中古夏商周主要考古遗址和区域文化的解读,对于中国古史重建和华夏文明溯源工程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