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第6辑〔唐〕陆羽 〔清〕陆廷灿 乙力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人们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们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2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考虑到普及的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对象,就每一部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译,即对从该名著中精选出来的部分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畅通,免去了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适应快节奏的时代,使读者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使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另外,该套丛书采用图文双色的形式推出,即人们在欣赏,赏读文字的同时,又能看到著名的山水画,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
先知的智慧张立新著老聃、庄周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孔丘、孟柯的伦理思想、墨翟的宗教理念,屈原的求索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对内可以多元互补,对外可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沟通,也可面对现代全球化浪潮中各种思想的挑战,在与世界文明相激荡、相呼应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价值。
-
择吉通书万年历乙力 编本书概括地记载了从战国到清朝的各个时代的一些历史之谜,极具知识性、趣味性。不但涵盖了历史、考古、天文等范畴的知识,而且对目前人们所困惑的历史谜团,大都给予了深入浅出、生动精辟的剖析。想念读者会从中获得独到的见解。
-
诸子百家兴起的前奏黄开国,唐赤蓉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本书认为春秋是从宗教迷信向人文理性转变的历史转型期,以对道德的重视和人的觉醒为二大主线,全方位地揭示了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并力求说明这一转型对儒学的形成及其整个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确立的历史意义。
-
万家笔记聂永华编著本书从历代笔记文中选录优秀笔记文作品300余则,分志怪轶事、历史琐闻、考据辩证三类,每类之下以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对所采原书及作者,首次出现者以注释形式作常识性介绍。
-
灵魂与心钱穆著本书系钱穆先生关于宇宙人生之重要论著。作者既涵咏中国古先圣哲遗言旧训,又体察西方诸学说明其大要,剖析人生生死、魂灵、性命、心灵诸问题,发明文化传统中深奥蒙昧以言传者,藉以修养心性,培正精神,导往光明与康坦之途。本书包含作者数年来对灵魂与心的看法,由“灵魂与心”、“孔子与心教”、“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中华民族之宗教信仰”、“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一直谈到“儒释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这几篇为作者早年的观点。从“再论灵魂与心”、“重申魂魄鬼神义”、“漫谈灵魂转世”、“生命的认识”、“人生向何处去”到“人生之两面”,则为近年来的看法。各篇所见,或有不同,大体则一贯相承。措辞虽有重复,然要之可以各自成篇,一依其旧,亦可看出作者对此问题历年存想累积之真相。
-
松漠风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 著契丹为古代东胡族的一支,据说起于"松漠之间"。唐末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享祚二百余年。契丹人早期生活于北方草原,以游牧渔猎为生,建立辽朝以后,与中原汉文化不断交往融和,创造了博大精深,具独特面貌的草原契丹文化。展览从不同层面及多元角度,探讨辽代(916-1125)创建者契丹族在艺术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成就。展品共170多项,划分为八大类:冠帽及冠饰、袍服及丝织品、项饰、佩饰、腰带及带饰、马带饰及狩猎佩饰、器具、宗教文物。涵盖各式文物工艺如金器、银器、铜器、琥珀、玉器、水晶、陶瓷、丝织等。展品主要精选自香港私人珍藏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书中共有四篇专题论文:莫家良〈题材与文化-辽代墓葬壁画〉、许晓东〈辽代的东西方交通和琥珀的来源〉、赵丰〈契丹人的丝绸服饰〉、宁雄斌、黄俐君〈运用传统工艺修复辽代丝织品〉。图文并茂,为探讨研究契丹艺术与文化之重要参考书籍。
-
诗画同源与山水文化李亮著山水文化的核心是自然审美意识,其生成与发展本于人对自然的不同体认,而这种不同,又为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制约。某种自然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演变,作为民族文化形态的一个方面,往往蕴涵着更为深层而独特的文化因子。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决定着传统文化主干的士大夫阶层与集权体制长期的对峙与同一,这种对峙与同一往往以各种形式加以呈露,而山水文化无疑属于一方极为重要的领域。以士人为主干的山水文化的普泛和衍射,甚至波及整个人文观念的变化,造就了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山水文化体系”。历史地看,自然审判意识的生成,常常伴随着人的意识的活跃,人的情感的释放,人的心态的自觉。与其说人在自然中发现了美,毋宁说人在自然中发现了自身。因为人的感觉对(自然)对象的把握,是一种主体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的活动,是一种主体在对象世界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的活动,是人的自我价值在外在事物中的实现。中国山水文化发展的全部进程可以证实这一点。本书正文十二题,前九题重在清源,围绕唐前诗画与山水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作了概括性梳理;后三题重在正本,以山水诗画联袂为中心从两个侧面作综合性考察。附录五题,就与本书相关章节加以补足,希求全貌。
-
诗里乾坤崔墨卿《诗里乾坤》是诗人崔墨卿的一本新诗集,或者说是一本诗文集,因为每首诗都有一篇所写景点、古迹文物的介绍文字和作者感受,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和诗相映成趣,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这本集子写了近五十处景物,作者步履所至,都热情吟咏讴歌,使我们随着诗人的笔,从作者生长并熟悉的北京西山到八百里秦川;从苏州到绍兴;从扬州到黄山;从宁波到海南;从洛阳到深圳;从白帝城到都江堰……让我们领略了诗意的山川风物,也感受到了诗人那一腔炽热的情怀。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没有饱满的激情,是不会写出这些感人的诗篇的。因为诗是感情的升华、是感情的火焰、是感情的结晶。崔墨卿在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很注重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从中吸取营养和表现手法。他的诗是用“传统”的方法创作的。这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手法,在《诗里乾坤》集子里表现出了其固有的特色,如主旨明晰,艺术构思严整,不晦涩、不怪异,琅琅上口,不仅给人以艺术愉悦,也给人以思想启迪。“只有刻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才会千年不倒”(《都江堰二王庙》)、“一切负心的汉子/驶过你的面前/都会感到无地自容”(《神女峰》)这些从感情中提炼的哲思,很容易和读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本诗集在语言上颇具特色,保持着作者一贯的风格:凝练、准确、有色彩、有韵味。诗歌对语言的要求远远超过其他文学形式,它不仅要求语言精当,更要求富有诗意,富有强烈的表现力。《诗里乾坤》是一本颇有特色的诗文集,也是作者创作的新收获,是向诗歌新领域拓展的尝试,而这尝试是成功的。诗人是勤奋、敏捷而多产的,希望他继续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写出更多更好的诗篇来。
-
边疆民族地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赵长青、马树勋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