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研究刘志红 著本书从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视角,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及现状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学术图书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环境、竞争态势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学术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中国学术图书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具体而言,本书分为以下几部分对“学术图书出版”这个研究对象做了一定的探索。 第1部分(绪论),主要关注本次研究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2部分(第1章),阐明学术图书的定义、特点、类型,分析其出版功能。 第3部分(第2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不同阶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并且对各个阶段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状况给以客观的评价。 第4部分(第3、4、5、6章),主要是针对国内外学术图书出版产业进行具体研究。从学术图书出版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出版行业、传播者、受众、科技等发展环境分析,竞争能力评价,中外学术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出发,对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现状、优劣势、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其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等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 第5部分(第7章),主要从国家、行业协会和学术图书出版企业运作等层面,提出加快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附录A,图表索引及相关网站信息。 附录B,学术图书出版面面观。主要从学术图书读者、作者、出版社资深编辑层面来记录相关专家和学者对学术图书出版的思考,以期给本书的阅读者带来一个从不同侧面认识学术图书出版的借鉴素材。 附录C,学术图书质量评价指标部分。针对如何保证学术图书的出版质量,节选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出版能力评价》相关评价指标信息,以期为同行优化学术选题质量,全面提升学术图书选题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
香之书亚比煞 著如果说古老的香道是一片深海,你害怕不得其门而入,或是在其中迷失方向,那么《香之书》就是一艘小小的潜水艇,你可以搭乘它,更有效率,更快速地去领略深海中*美的风景,去观赏那些色彩斑斓的鱼群,壮阔的珊瑚礁以及美丽的水母和海星,我相信它的美一定会吸引你再次归来。 ——作者香道文化曾经盛极一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制香用香外,还有许多传说典故。本书依托古老的香道经典之作——《香乘》,精选其中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部分,按照新的方式编排、整理、翻译、点评。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寻香、用香、制香、品香、香传奇,从古时人们日常所用香料,到细数香的传奇故事,分享香之美,分析香道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意趣,读懂香道背后的中国文化。
-
文献·文学·文化杜晓勤,河野贵美子 著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学术交流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古典学界希望作进一步交流的呼声更高。正基于此,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典学研究的一些学者,与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日本古典籍研究所从事日本古典学的学者开始联合起来,正式建立了“中日古典学交流与融通工作坊”这一常规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并定于每年秋季举行一次学术会议,就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讨。四十多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会议讨论期间提交近六十篇文章,这些文章大致集中在六大研究领域,分别是:中国早期经典文献的日本写刻本研究;日本古代汉文学与中国文学典籍之关系;日本古典文学对白居易的受容问题;日本汉诗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日本文字、史书、佛教研究的中国古典学视野。本书从学术研究前沿角度出发,选取其中24篇高学术水准的文章结集出版,定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觉与研究参考。
-
庄子选译丛云《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现存《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文字雄美、想象丰富,善于通过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兼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选译》对《庄子》精选精译,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哲学的内涵。
-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研究李育富 著,詹石窗 编就易学思想而言,元代是我国易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对于元代易学人物和易学史的研究,目前学界有一定成果。不少易学通史著作如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廖名春、康学伟、梁韦弦合著的《周易研究史》,林忠军先生的《象数易学发展史》等有所涉及;对元代易学人物如王申子、俞琰、胡一桂等人的易学专题研究学界也有一些。但总的来说,学界对朱子学与婺源地域文化研究偏重朱子理学的研究,对元代朱子后学易学的研究偏重于对单个易学人物的整理或概述。其中对婺源胡氏易学的研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至今尚未出版一部系统的以元代朱子后学群体的易学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元代朱子一脉的易学和婺源地方易学特色的研究专著。本书的主要是以婺源为地域中心,以元代朱子后学胡方平、胡一桂、胡炳文的易学为研究对象,将婺源胡氏易学置于朱子学道脉性与地域性相融合的鲜明视界下,考察他们的生平著作、治易特点、易学观和易学思想,比较婺源胡氏易学与闽浙等同时代其它地方易学关系,从而阐明元代婺源胡氏易学对朱熹易学的传承发展和地方易学特色,揭示其易学影响和历史地位。
-
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李远华茶书《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图解版)内容丰富,讲述内容涵盖乌龙茶的品种、栽培、制茶技术、鉴赏、品饮、储藏、贸易和茶俗茶事等,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乌龙茶有帮助。本书作者团队权威,主编李远华教授为国教育*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学委员,任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武夷学院万里茶道研究院副院长,副主编、编委中有资深茶叶高级工程师、茶培训师、国级评茶技师、高级茶艺技师、茶行业管理人员,对资料的使用与甄别严谨。
-
存故与鼎新张保见,高青青 著逛夜市、吃小吃、品茶听戏……是开封人的日常,也是这座城市的特色。回望过去,开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昔日繁华的东京城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回忆,但是对比国内城市发展现状,开封城市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开封深居平原内陆,工业发展相对迟缓,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且相对滞后。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市政建设的推进,开封独具特色的街巷胡同以及很多具有时代标记的建筑相继被拆除。高楼多了,马路宽了,但是“开封”的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了。这好像是当代很多城市的通病,不过好在开封“病”得不重。本书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去探索近代开封的城市特色,并借此为古城的开发与保护略尽绵薄之力。
-
《论语》英译与中华典籍对外传播策略探究张晓雪 著待
-
中国节日蔡伏青什么是节日?节日是怎么来的?我们怎样过节?为什么要那样过节?本书将文字与视频结合在一起,多角度展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再现节日氛围,提炼、传播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二维码方式呈现由广东电视台节目制作、荣获2020年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奖的《中国节日》的视频:2018年到2020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历时两年多,以影视人类学的视角拍摄了制作十二集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节日》,分别记录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月三、七夕节、中秋节、火把节、那达慕、重阳节、丰收节、藏历年等十二个节日,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发展过程为脉络,以中国节日传统节日时间节点为框架,以中国人对节日文化的情感为基调,融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为一体,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基本、深层、持久的精神力量,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展现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是专家访谈录,也是电视节目的延展。电视节目荣获2020年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奖后,主创人员进一步发掘节日内涵,邀请了国内19位民俗学专家对中国传统节日从社会学、人类学和当下民众关心或有争议的热点、盲点进行权威解读和探讨。读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还可以跟随着专家的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节日的仪式及其历史根源与传承,以及新民俗的形成等。
-
瑞虎佑安王春法 主编虎的形象勇猛威武,常被视为是强大力量的象征,很早即成为古代先民们的部落图腾和信仰崇拜物。虎的形象出现在庄严庙堂,出现在文人书房,也出现日用器物上。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代表强健、勇猛、威风凛凛、活力四射等品质,为人们所喜爱和称颂。本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虎有关的文物,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虎的历史、文化和与虎有关的节俗信仰,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展览还将展出多件当代书画艺术家的新春楹联和绘画作品,以展现时代心声和对新春的美好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