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节气百图沈泓 编本书以图为主导,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传统图案里的中国节气故事。作者不是简单地整理分类,而是深入研究和阐述这些图案的典故和寓意,注重传统图案背后的民俗知识和文化内涵,生动描述其来历和传说故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虽寥寥数笔,但旁征博引,言简意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有新的突破,让读者不仅能获得审美愉悦,还能看到无限辽阔的精神境域。该书中的传统图案主要选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年画、剪纸等,其中有许多是鲜见或即将消失的传统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继续应用这些传统图案时,其蕴含的积极意义必将随着人们新的认识和理解而得到升华。而在民间,传统图案所代表的美好、善良的愿望,依旧是人们克服一切困难、掌握自己命运和意志的体现。
-
中华服饰文化李燕,罗日明 编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服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从秦汉时期的朴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美、隋唐五代时期的华贵,到宋代时期的淡雅、明清时期的华丽,各式各样的服饰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美丽。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选取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帮助读者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魅力。
-
中华传统节日李燕,罗日明 编中华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记录了中华民族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节日,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也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本书从众多传统节日中选取了十个影响较大的节日,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加以介绍,从而帮助读者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
裰织仙名廖小菁 著廣州增城相傳為“八仙”唯一女仙──“何仙姑”的故里。本書綜合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聚焦廣東增江流域的何仙姑崇拜傳統從宋代至清咸同時期的長期演變,藉之揭示此一以女性形象為核心的傳說話語和廟祀傳統,如何在不同人群創造、選擇與挪用的過程中,經歷“下山”(在地化)與“出城”(廟祀版圖擴張),同時漸次鑲嵌進入地域社會的組織結構與文化肌理,反饋成為模塑社群歷史記憶與族群關係的重要文化資源。爬梳何仙姑信仰與增江地方社會相互構造的近千年歷程,本書亦嘗試比較分析中國南方不同地區的女性崇拜案例,展陳與何仙姑相似的女性角色──未婚無嫁之女性,如何在華南社會長時段演進歷史中,以女仙、女兒、女祖先等身分,在多元的宗教話語、變遷的社會制度以及不同社群的文化操作下,逡巡往返於社會結構與文化象徵體系的邊陲與核心之間,展現出雜糅凡俗與神聖形象的豐富面貌與意義。
-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方李莉 著本书围绕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及其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艺术乡建的经验与启示,争议与反思,多维度地呈现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
礼俗时刻刘新宇 著本书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家庭的婴儿诞养风貌,结合2016年至2019年作者在这一区域内的田野考察,从育儿母职、家计过程、哺育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不同社会转型期中家庭切身体验的礼俗之变。本书认为,中国家庭婴儿诞生与养育过程发生转变的背后是彼此交锋中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道德机制。通过跨时段的历史研究能够发现,维系家庭生活的力量并非单纯的治理逻辑或市场机制,乃是道德合法性的塑造与再造过程。
-
《茶经》精读李勇强 著《茶经》是被尊为“茶圣”的唐代陆羽所作,全书三卷,共十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茶经》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涉及茶叶的种植、采摘、炒制、加工、鉴别、储藏、烹煮、品茗、产区等环节,几乎囊括茶叶从生产、加工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技术,以及由此而来的品饮艺术。可以说,《茶经》是百科全书式的专业之作,是“术”与“道”兼具的智慧结晶。本书独辟蹊径,不再简单地重复前人对于《茶经》各卷各章的文字注解和释义,而是重点依据《茶经》文本,以“精读”的方式,不仅第一次尝试对《茶经》中涉及的史实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进行细致入微的钩沉发掘与立体式呈现,而且对于《茶经》与陆羽交游中涉及的重要范畴,如《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皎然茶诗中的“茶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和诠释,力求做到专业性呈现和大众化表达的结合,让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拥有一次关乎茶、关乎人文、关乎精神境界的阅读体验。
-
大概念统领下的中学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刘洪生,汪琪,林泽 著课程标准对“大概念”的强调引发了学界热议。2020年暑假后,笔者整合地区中学历史教研资源,申请组建了珠海市历史名教师工作室,并围绕大概念成功申报市级课题。课题开题后,工作室成员旋即开展了大量实践研究,先后有多篇成果在《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其中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成功申报了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历史教研基地。在省高中历史教研基地和市名教师工作室双重阵地的加持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研究得以持续推进,最终促成了《大概念统领下的中学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的出版。事非经过不知难。“历史大概念教学”是一个人人可做,而又人人难以做好的关键议题。其本身的内涵界定尚且言人人殊,至今仍未取得学界共识。再加上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员大都是中学一线教师,平日繁重的工作之余只能开展零敲碎打的阅读,每每等到寒暑假才有闲暇进行大部头的写作,这使初稿的交付日期一拖再拖。但从另一侧面反观,实践检验与理论探讨的长时段循环往复,恰恰增加了书稿的厚度。在此期间,编写组成员每月都围绕书稿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和教学实践经验交流。部分老师还根据大概念开展教学设计,参加“南方教研大讲堂”活动,通过省级公开课、市级讲座提炼和打磨观点。
-
文明的回响陈平 著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绵延不断,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传统文化的特征与个性:民族多样性、文化多元化、共荣共生且包容性极强。这种极其强大的文化,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巨大作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各国遗产保护者们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十周年,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主持主编了这本书稿,收录“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文章及讨论,希望能够助力遗产保护,推动文化进一步发展交流。
-
诸仙纪严优 著古人为何热衷成仙?他们是如何成仙的? 仙话“以记叙神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追求长生不死和自由为中心主题”;与神话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在远古童年期的观念相比,仙话更多反映了中国漫长历史时期中不同阶层不断发展变化的某些“共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 本书所涉仙话上起《左传》《山海经》,下至清人笔记与世情小说、神魔小说。本书对仙话的基本内容和类型进行了梳理,对带有原型意味的神仙故事及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讲述、深入的考辨和解析,对其历史形象的嬗递及其社会文化意涵进行了透彻的阐释,是一本可读性与学术性、新奇性与严肃性兼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