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吾国与吾民》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了解与体会。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钜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绩。尤可宝贵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根蒂巩固地深植于往昔,而丰富的鲜花开于今代。 《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是“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评)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文化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本书曾有几个版本,目前最近的是2002年1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全译本),14.75印张,定价24.8元。本书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影响深远,不断再版。《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1895年:1976年)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被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 ,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
众神狂欢孟繁华著学者孟繁华以他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饱满的激情,藉生花之妙笔,带领我们穿过喧嚷纷扰的世界,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行了一次俯视的扫描。他告诉我们,全球化景象下的狂欢只是这个时代虚假的表征,现代性断裂了历史经验,而传统仍在延续,文化冲突无可避免地降临,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具有了宿命般的色彩……本书将为我们拔开大众文化的层层迷雾,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孟繁华:山东邹县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辽宁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著作:《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理想的盛宴》以及《众神狂欢》中文、韩文版等十余部;与人合主编有:《?倌曛泄难ё芟怠贰ⅰ吨泄倌晡难Ь洹贰ⅰ豆埠凸难?50年》、《当代文学关键词》等;主编有:《90年代文存》、《先锋写作文丛》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200余篇。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获文学奖项多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前沿文化、文学研究。世纪之交,在市场经济中解放了的“众神”迎来了狂欢的时代。文化的众神狂欢,使中心与边缘、精英与大众的界限被打破,一种多元、开放、现代、新质的文化正在生成、展示和传播。消费的大众文化、享乐的大众文化、正神话般地在进行着文化的重构。与此同时,所谓的“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市场文化”在相当复杂的关系中纠缠不休,大众文化令人炫目的流光溢彩掩饰不了我们的失落与伤痛。对于经典、传统,我们是否还应怀着尊崇和敬畏?理想的坍塌与内心的困惑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和倾诉?我们的心灵是否正逐渐衍变为五颜六色的荒漠?……
-
巴伽活佛温普林著美丽的阿须,多少动人的传说。活佛、草原、康巴汉子,酥油、奶茶、阿佳拉……也许她不是香格里拉,但她的静谧,如梦似幻……巴伽活佛是阿须草原格西·噶举朵杰丹增第六世转世活佛,他是草原上的“精神英雄”,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作者记录了自己和弟弟温普庆在康巴大地上的一段丰富的游历,特别是和巴伽活佛的深厚友谊,他与巴伽活佛多年来心与心的交往,已经直接深入到藏人生活的核心部分,那就是西藏佛教。应该说他已经很接近一报普通藏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对于一报藏人来说,宗教不是一件色彩强烈的外衣,宗教纯粹与他们的血缘有关,因而也就成了他们生活的根本意义。
-
老外侃中国(英)郭莹著郭莹,英籍华人,专栏作家,著有《相识西风》;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评论员;她专程赴欧洲、北美、澳洲、港台及中国大陆,采访了数十位在中华地区生活过的西方人,完成《换双眼睛看自己:老外侃中国》实录,记录了老外在中国、港台生活学习、婚恋及与中国人交往的经验。郭莹的丈夫是英国的汉学家布莱恩.霍顿(BrianHolton),《水浒传》苏格兰文本译者,并被誉为英国汉英翻译最出色的前三甲之一。
-
危险的愉悦(美)贺萧(Gail B. Hershatter)著;韩敏中,盛宁译《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全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
龙的传人与龙的精神董广杰著本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核心精神、宇宙之观、价值内涵、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和科学思想等。
-
中国官文化批判刘永佶著为什么有着一流基本素质的中国人不能创造和享用一流现代文明。一个民族中有根据历史的辩证法批判旧的文化改变与现代文明发展不适应的社会关系和制度才能提高并发挥其民众的素质才是有前途的。本书提写作,力求从逻辑与历史统一原则,论说官文化的形成、演化和衰落,探讨其基本理论与具体内容之间的有机存在,明确它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批判和克服官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问题。
-
中国近代藏书文化李雪梅著龚书铎我国藏书事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即以秦汉以来而言,皇室、官府、书院、寺院、私人等藏书先后出现,构成古代藏书的多样系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藏书事业也发生了变化。近代藏书,从性质、使用到地域分布等许多方面,都与古代藏书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古代藏书以封闭性私藏为主要特征;近代则以公共藏书为主导,私人藏书为辅,化私秘为公开、公用成为近代藏书的发展趋势。古代藏书偏重于图书的购藏、校雠、抄刻,使用率较低;近代的公共藏书则更为重视图书的分类、使用与传布,公私藏书机构对书籍的保护和利用所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古代藏书事业先以长安、开封等地为盛,后向江南转移,明清时形成以江浙为藏书中心的局面;近代的藏书事业则从江浙向南北扩展,南方的广东、湖南和北方的京、津地区又形成了新的藏书中心,等等。中国藏书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其原因除去藏书事业本身的因素之外,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是分不开的。藏书事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其盛衰变化必然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对藏书文化的研究,既要在藏书事业本身下功夫,又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更好地阐明近代藏书文化的变化。李雪梅同志在研究中国近代藏书文化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不是就藏书谈藏书,而是把它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密切联系起来考察,揭示了近代社会变迁对藏书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书中着重以从传统藏书的私秘性转变为近代藏书的公开、公用性为主线,论述了公共藏书意识、图书馆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完善,以及公藏与私藏的并存等问题,大致反映了近代藏书的基本面貌。她对近代藏书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的,但又注意把图书馆学史、目录学史、藏书史三个互有关联而研究对象不尽相同的领域放在“藏书文化”这样一个视野下进行观察,展开研究,很具有开拓性。对于中国近代藏书文化,以往学术界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这部著作的出版,对弥补这一薄弱环节是非常有意义的。作者自1989年以来即有志于收藏史和收藏文化的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藏书文化是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近代藏书文化的研究,无疑会有助于收藏史和收藏文化的研究。书的出版,不等于研究的结束。中国近代藏书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多,由于学识的限制,书中难免会存在不足,这有待今后的继续研究来加以弥补。1997年年终
-
现代日本政治王新生著作者王新生 1956年生,山东济南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合著有《日本政治概论》、《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等及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现代日本政治》是一本探讨和论述战后日本政治的专著,它为观察和了解日本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本书结合基本上是按照日本政治过程的顺序进行论述的,分别从“选举与投票”、“利益集团”、“行政省厅与执政党”、“在野党与国会”、“行政指导”、“对外政策”、“大众传播媒介”、“事例分析——销售税的政治过程”等八个方面对当代日本政治进行了剖析。
-
考吃朱伟编著《考吃》以笔记的形式对我国历史上各地风味饮食以及烹饪方法进行考证、诠释、在引证大量的典籍文献的基础上,从各地的饮食习俗、烹饪技法、烹饪特色和饮食典故等方面着手、刻意表现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饮食文化精髓折射出华夏文明的发达程度。作者博采广征,用通俗简练的文字,生动活泼的语言对饮食文化进行形象的描绘、赏读之余,回味无穷。\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