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文化力高占祥简介 《文化力》是一本人人都可读,可说,可想的书。本书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让您发现蕴藏在你自身,在社会,在人类中的文化力,并把它向前推进!作者在本书中对文化力做了条理清晰的分析,严谨细致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富有创见的思想和观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七日谈山奇、(日本)加藤嘉一《七日谈》的中国对话者是诸多颁奖典礼总导演、著名音乐人、著名导演山奇,来自日本伊豆的对话者加藤嘉一是一个日本八零后的年轻人,也是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在短短的四年里,作为策划人、组织者、主持人参与了“京论坛”等四十多个中日交流活动。他们是中日两国乐于将自己所体验的人生感悟、经验和思想与更多人分享的青年的代表。 正如两位作者所说,“七日谈,实际上我们要表达的是七种思想的碎片,每一天会有一个觉悟,也许每一日里的觉悟都并不完整,但是它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中日民间共同在思考的一些东西。” 《七日谈》是一本能够满足读图时代视觉需求的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对话录,内容由点及面,从历史到今天、从生活到文化、从经济到政治,可以说是无所不谈,体现了对彼此社会文化的尊重和价值的守护。 与早两年畅销的《菊与刀》等解读日本的图书不同,《七日谈》是真正来自内容双方的中日作者以自己成长生活的感受来讲述和剖析两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状态,其精巧的视角,独创的漫谈实录形式开创了这一类图书的先河,同时也将深度、广泛地把中日话题的讨论推向大众。 中日之间需要一种“信任文化”,需要形成“信任激发信任”良性循环的交往环境,需要以两个负责任的大国站在建设“和谐世界”的前端。 交流不只是为了保持近千年文化互通的传统。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该结束的已然结束,历史的情与债,完全可以交给每一个直面历史的来者,一段不堪的记忆并不能真正造成漠视。 来自民间的声音山奇与加藤嘉一两个北大学子的中日对话录《七日谈》,超越的是普通意义上朋友之间司空见惯的沟通,而是直接反映了两个近邻大国人民个体之间彼此和睦相处朴素、真诚的愿望。能有这样的意识就已经很好了,能将对话编撰成书,更是非常好的事。不管他们说了什么、谈论了什么,那就象一次行为艺术,最关键是在交流。
-
百家讲坛马瑞芳 著看百家讲坛主讲人“外传”个性张扬,听山大教授马瑞芳“神聊”精彩纷呈!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王立群、康震、孙立群、纪连海、毛佩琦、隋丽娟坛上坛下。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老爷子阎崇年持重,大佬易中天机智,小妮子于丹聪慧,老笨王立群厚道,大仙纪连海另类。学者读书治学之道,教授育人处事之理,作家生活情趣之妙。易中天:马瑞芳和许多主讲人的关系都非常好。这种关系,说得好听,叫“惺惺相惜”;说得难听,叫“臭味相投”。其实“臭味相投”也并非贬义。因为这里的“臭”,原本读如“嗅”。“臭味”就是“气味”,“相投”不过“合得来”。换个文雅的说法,就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气相投的松散群体。直、爽、好玩的马瑞芳,则是其中最有人缘的一个。所以她能写这本书。阎崇年:我藏在书斋五十年,出来晒两年太阳不行吗?于丹:快乐是种超强能力,可不是谁想乐就能乐的……我脑子里有个删除“开关”,不感兴趣的,一删,没了!孙立群:生活贵在“贵适意”,考虑问题、决定事情从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愿出发,一旦不合己意,便毫不迟疑地另做打算。纪连海:上百家讲坛的,人生都有些曲折,都有点儿怪。百家讲坛就是一个“怪物公司”。作者以调侃、风趣、幽默的文笔,书写百家讲坛那些人和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悬念:学者怎样上电视?如何从“学术人”变成“电视人”?学者是否应该明星化?上了“魔鬼的床”,主讲人被“截短拉长”,是否还张扬个性?易中天、于丹等人是怎样被发现,并被拉上“魔鬼”之床的?阎崇年、王立群、纪连海等人一讲成名,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了阎崇年青灯独对,坐拥书城五十载,厚积薄发,面对台下一名观众,一举成名;性情中人易中天妙语如珠,机智洒脱,哪怕是与央视名嘴对话,照样挥洒自如,机锋迭出;于丹为人谦和冲淡,洞察人世,掩不住顽皮活泼,骨子里侠气激荡;老夫子王立群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用苦难来磨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自己;纪连海懵懵懂懂,总是被好运眷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嘎小子,成为名动一时的中学老师……该书不仅对十大主讲人做了精彩的描述,对栏目的一些运作内幕,如何在大学里“选秀”,如何“修理”大腕主讲人,都有细致生动的解读。
-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林语堂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更精确的说,儒家的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
书窗梦笔汪荣祖《书窗梦笔》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余篇,曾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刊登,虽然每篇短文只有千余字,却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颇受读者喜爱。作者信笔挥洒,不拘一格,纵论时事,畅言古今,回忆与旧友新知的难忘交游,构成一部既轻松而又有教益的随笔集。史学名家汪荣祖天南地北谈历史!台湾《中国时报》「三少四壮」专栏合辑。 《书窗梦笔》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二篇,曾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刊登。每周一篇,虽然只有千余字,却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颇受读者喜好。如今结集成册,错过当日报刊的读者即可随心取阅,遗憾不再。
-
教你看懂荀子高谈文化 编著简介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学者与政论家,他不仅综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更广泛吸收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流派的前卫观点,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在学术上成就非凡。他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破除迷信的自然观与强调教育功能的性恶论,他善用比喻,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原则。荀子长期从事教育英才的工作,直到晚年也未曾停止教学生涯。他为认,要想获得真正知识,就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他的教育理论和主张深刻精辟,又浅显易懂,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编辑推荐荀子的性恶论,在当代广为人所称道。在人性论方面,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的主张,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他强调人应当以主观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自然本性,而非放任自已的本性,为所欲为。
-
教你看懂梦溪笔谈高谈文化 编著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宋代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北宋中叶卓越的科学家暨政治活动家沉括。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梦溪笔谈》是他晚年谪居润州梦溪园时完成的著作。这部内容极为丰富的杂谈式笔记,包含了他毕生研究科学活动的结晶,对当时的科技成就,典章制度,诗文掌故,乃至于街谈巷语,异说奇闻,都有详尽的记载。沉括在各个科学领域里都有卓越非凡的表现,其中很多发现都超越西方数百年,不论是磁偏角,圆弧长,高阶等差级数,还是地形变化的观察,石油的命名与利用,陨石成份的分析等等,皆独步全球,创造了无数的第一。在距今九百多年的中世纪,我国能够出现沉括这位科技天才,留下这样一本博大精深的名著问世,这标志着我国在历史上曾经处于世界科技的先进行列。《梦溪笔谈》作为科技文化园苑中的一朵奇葩,其影响已经不限于中国,而早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史学家所重视的研究对象。
-
中国人的精神2辜鸿铭 著;杜川 译“辜作洋文、讲儒道,耸动一时,辜亦一怪杰矣。其旷达自喜,睥睨中外,诚近于狂。然能言顾其行,潦倒以终世,较之奴颜婢膝以事权贵者,不亦有人畜之别乎?”——翻译大家兼幽默大师 林语堂“愚以为中国2500余年文化所出—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20世纪之世界。”——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 李大钊“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巨擘 吴宓“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化为神话人物了。”——北京大学英文教授 温源宁知识创造奇迹,好书改变命运。《中国人的精神》(贰)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包括两部分:《尊王篇》和《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尊王篇》是辜鸿铭在1900年所撰各种论文的结集。据辜氏的同僚好友赵凤昌记述:《尊王篇》出版时,销量极好,“各国竞购读之”。罗振玉亦说:“欧人争传诵,当时为之纸贵”。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因《尊王篇》一书在世人以上中的声望,尤其是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而言,都远远超过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甚至严复等人。有人说,近代西方世界之真正认识中国,就是从辜鸿铭开始的,而他们之真正认识辜鸿铭,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中国牛津故事》是为纪念张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出版。书中他将张之洞比作英国19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把张之洞所领导的维护中国纲常名教的清流运动和纽曼在英格兰教会攻击自由主义的牛津运动作了对比研究,指出张之洞的清流运动和纽曼的牛津运动反对和攻击的都是同一个敌人——现代欧洲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破坏力量。
-
命运与使命冯建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实现社会变革、追求现代化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作者以独特视角,一反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上单纯的“政治视角”、“文化视角”和“纯理性视角”等传统角度,把知识分子问题放到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各个时期各类知识分子状况、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对长期流行于世的关于知识分子的种种看法和理论,如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标准,知识分子与其他阶段的关系,知识分子命运与整个社会状况的关系,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特点,学术与政策的关系,学者与政治家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是近年有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
浩然茶座徐浩然《浩然茶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篇讲了美女为什么不可以人造;爱情不过一碗面;爱情片中的爱情骗;爱心的疑问;爱心会不会受凉;辩无胜;宠物狗;丹凤街;德不上州长?灯不亮的时候;不得不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