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谢承仁著《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稿是系统研究和论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学术著作。作者积多年研究和教学之经验,运用丰富的史料深入地讨论了这个十分复杂和充满争议的历史课题。书中对于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学派,诸如儒家、墨家、法家、以及佛教、道教、玄学、经学都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评述;对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尽的考察。
-
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袁岳,(美)方大为(David J.Firestein)对话;能量传播整理一位中国社会调查专家,一位美国外交官通过81个话题透视中美差异。作者DavidJ.Firestein(方大为):美国外交官。现在美国国务院“经济政策办公室”,为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官员。此前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外交官。曾在北京青年报作过专栏“大为手记”,主持“外国人唱中国歌”电视大赛,并在其他多家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任主持或发表谈话,是中国媒体知名的国际友人。袁岳: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市场调查和咨询机构的创办人,袁岳还任欧洲民意和市场研究协会(ESOMAR)中国(北京)代表、美国营销协会(AMA)会员等职,是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还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这本书为我们了解中美两国人民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蓝本。读本书,知美国不美,中国不中,仅美中不足,论差异,常昨是今非,此是彼非,明是非安在。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个人,只要致力于发展中美之间的政治、科技、文化或者生活关系,都有必要先翻阅一下这本书。
-
金庸武学地图覃贤茂编金庸武侠小说写得多了,自己也走进一种困惑之中,一个个英雄无敌的主人公,无论他的武功如张三丰,还是正直如郭靖,他们都没能真正地改变历史。要解救万民,还是要依靠政治的力量。但是,政治又如万花筒,专制制度下,人民的命运是需要碰运气的,命运好,遇上康熙,命运不好,可能就遇上崇祯,中国历史,就在这种瞎碰撞之中过了两千年。本书主要是对每本书中主要武学进行评述和讲解。当金庸武侠在央视荧屏如日方升之际,万千金迷又以温故知新的态度捧起了金庸全集。所谓全集,何等浩瀚!所有的风云,如何才能一册看透?曾经的沧海,怎样方可了然于胸?全真教的天罡北斗,有多少千劫万变?大理之一阳神指,是如何气象森严?降龙十八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乾坤大挪移又是如何理解?飞雪连天,书名何解?七大门派,几多秘辛?
-
危险的愉悦(美)贺萧(Gail B. Hershatter)著;韩敏中,盛宁译《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全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
众神狂欢孟繁华著学者孟繁华以他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饱满的激情,藉生花之妙笔,带领我们穿过喧嚷纷扰的世界,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行了一次俯视的扫描。他告诉我们,全球化景象下的狂欢只是这个时代虚假的表征,现代性断裂了历史经验,而传统仍在延续,文化冲突无可避免地降临,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具有了宿命般的色彩……本书将为我们拔开大众文化的层层迷雾,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孟繁华:山东邹县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辽宁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著作:《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理想的盛宴》以及《众神狂欢》中文、韩文版等十余部;与人合主编有:《?倌曛泄难ё芟怠贰ⅰ吨泄倌晡难Ь洹贰ⅰ豆埠凸难?50年》、《当代文学关键词》等;主编有:《90年代文存》、《先锋写作文丛》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200余篇。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获文学奖项多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前沿文化、文学研究。世纪之交,在市场经济中解放了的“众神”迎来了狂欢的时代。文化的众神狂欢,使中心与边缘、精英与大众的界限被打破,一种多元、开放、现代、新质的文化正在生成、展示和传播。消费的大众文化、享乐的大众文化、正神话般地在进行着文化的重构。与此同时,所谓的“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市场文化”在相当复杂的关系中纠缠不休,大众文化令人炫目的流光溢彩掩饰不了我们的失落与伤痛。对于经典、传统,我们是否还应怀着尊崇和敬畏?理想的坍塌与内心的困惑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和倾诉?我们的心灵是否正逐渐衍变为五颜六色的荒漠?……
-
老外侃中国(英)郭莹著郭莹,英籍华人,专栏作家,著有《相识西风》;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评论员;她专程赴欧洲、北美、澳洲、港台及中国大陆,采访了数十位在中华地区生活过的西方人,完成《换双眼睛看自己:老外侃中国》实录,记录了老外在中国、港台生活学习、婚恋及与中国人交往的经验。郭莹的丈夫是英国的汉学家布莱恩.霍顿(BrianHolton),《水浒传》苏格兰文本译者,并被誉为英国汉英翻译最出色的前三甲之一。
-
中国官文化的奠基者与批判家刘永Ji著全书包括:孔子—官文化的奠基者、官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骨架、毛泽东—官文化的批判家等5章。
-
中国近代藏书文化李雪梅著龚书铎我国藏书事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即以秦汉以来而言,皇室、官府、书院、寺院、私人等藏书先后出现,构成古代藏书的多样系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藏书事业也发生了变化。近代藏书,从性质、使用到地域分布等许多方面,都与古代藏书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古代藏书以封闭性私藏为主要特征;近代则以公共藏书为主导,私人藏书为辅,化私秘为公开、公用成为近代藏书的发展趋势。古代藏书偏重于图书的购藏、校雠、抄刻,使用率较低;近代的公共藏书则更为重视图书的分类、使用与传布,公私藏书机构对书籍的保护和利用所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古代藏书事业先以长安、开封等地为盛,后向江南转移,明清时形成以江浙为藏书中心的局面;近代的藏书事业则从江浙向南北扩展,南方的广东、湖南和北方的京、津地区又形成了新的藏书中心,等等。中国藏书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其原因除去藏书事业本身的因素之外,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是分不开的。藏书事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其盛衰变化必然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对藏书文化的研究,既要在藏书事业本身下功夫,又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更好地阐明近代藏书文化的变化。李雪梅同志在研究中国近代藏书文化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不是就藏书谈藏书,而是把它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密切联系起来考察,揭示了近代社会变迁对藏书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书中着重以从传统藏书的私秘性转变为近代藏书的公开、公用性为主线,论述了公共藏书意识、图书馆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完善,以及公藏与私藏的并存等问题,大致反映了近代藏书的基本面貌。她对近代藏书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的,但又注意把图书馆学史、目录学史、藏书史三个互有关联而研究对象不尽相同的领域放在“藏书文化”这样一个视野下进行观察,展开研究,很具有开拓性。对于中国近代藏书文化,以往学术界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这部著作的出版,对弥补这一薄弱环节是非常有意义的。作者自1989年以来即有志于收藏史和收藏文化的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藏书文化是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近代藏书文化的研究,无疑会有助于收藏史和收藏文化的研究。书的出版,不等于研究的结束。中国近代藏书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多,由于学识的限制,书中难免会存在不足,这有待今后的继续研究来加以弥补。1997年年终
-
荀勖笛律研究王子初著荀勖笛律蕴藏着丰富的音乐学原矿。王子初先生继其师长和前人探矿之足迹,双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许多年以前,王子初师从黄翔鹏先生而获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题目就是荀勖笛律研究。硕士毕业后,他继续该课题的课入研究,查阅、分析并考订了大量历史文献,双作了有关的乐律实验,提出了荀勖笛律是二十二律的可能,在实验基础上得至荀勖笛的校正是径管的设想。
-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吾国与吾民》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了解与体会。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钜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绩。尤可宝贵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根蒂巩固地深植于往昔,而丰富的鲜花开于今代。 《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是“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评)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文化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本书曾有几个版本,目前最近的是2002年1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全译本),14.75印张,定价24.8元。本书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影响深远,不断再版。《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1895年:1976年)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被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 ,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