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国博日历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恰逢农历龙年,《国博日历》在首月特别推出“中华图腾——中国古代龙文化”专题,以飨读者。此外,我们还精心遴选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举办的众多现象级展览,力求全景展现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极具代表性的诸多馆藏重磅文物,并由国博资深专家全面、详细地讲解文博知识,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条分缕析,润物无声,巧妙传递一件件或沧桑,或精美的文物背后蕴含的巨大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探寻其深厚悠远的历史渊源,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一座五彩斑斓、璀璨夺目的“纸上博物馆”。共赏古玩奇珍,纵览华夏之美,在历史的回响中寻觅文明的印迹和艺术的真谛。
-
论语新说殷铭荷作者感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论语》文本的梳理和解读,从弘道、至德、好礼、从周、仁爱、行义、正直、德政、身正、大臣、出仕、士人、天命、君子、智明、孝敬、忠信、敏求、谈古、说今、教诲、学习、生死、棠棣、无隐、弟子、弟子、为人、木铎28个话题,联系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土地与人口问题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记录自己学习《论语》思想的心得,并联系现实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新见解,意在与读者一起讨论、学习,并求教于方家。
-
学诗浅说瞿蜕园 周紫宜 著《学诗浅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旧体诗词的普及读物。由于著者对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和识见,对一部诗史了然于胸,本人又擅诗词,故无论谈诗的结构与形式、鉴赏与诵读,还是谈诗的发展与流派、写作途径与方法,都显得游刃有余,可谓既循循善诱,平易亲切,又要语不繁,切中肯綮,令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语文日课主编《经典常谈》是一本大师撰写的国学入门小书。它成书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职期间,专为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学子所作的,介绍古籍经典的普及性读物。全书用13篇切实而浅明的文章,梳理解读了国学典籍中最经典的部分,既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也有史家绝唱、词赋诗文,兼容并包,是全面了解国学精粹的经典之作。
-
时节之美上海广播电视台《中日新视界》本书脱胎于上海广播电视台日语节目《中日新视界》里的中华传统文化板块 《节气里的中国》,面向国内广大的日语学习爱好者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内外读者。采用日汉对照的形式编写,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编排,每个节气均由节气由来、相关诗词、节气三候、节气传说、习俗及美食、养生小知识等板块构成。书中所附视频均来自《中日新视界》节目,供读者从文字及画面两个角度,深入领略历久弥坚的中国节气文化之美,在理解当代中国的同时,提高日汉双语的表达水平。
-
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水姐 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是一场当下的实验,所有悲喜得失都是只此一次的鲜活经历,做不了事先的准备,也无法在事后修补。在这一点上,苏东坡与当代人没有什么不同。而神奇的是,他却生发出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将只此一次的人生不断更新、迭代,随时、随地、随境、随缘、随遇、随物,达到了“智者乐水”的境界。本书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与智慧研发成99个日常App,以现代思维解读苏轼,让当代人能从自身困境出发,汲取苏东坡的前年精神水源。
-
闲趣坊·吃主儿王敦煌在北京,有不少人被称之为“吃主儿”。什么人算“吃主儿”呢?“吃主儿”不是厨师,他们有一套“信条”。您了解了这套“信条”,您就知道了“吃主儿”的独特之处。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以及他家的两位老家人就是“吃主儿”,作者在这里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介绍“吃主儿”,就不能不讲他们怎么采购、怎么做、怎么吃的种种讲究。本书介绍的这些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难得一见的,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报刊文字屡屡推介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从本书中还能了解当年老北京的风情和旗人的生活侧面。但是,它首先是让“馋人”过瘾的书,尤其是倾心烹饪之道且有心得的读者。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笔记本书编写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理论创新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并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书编写组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以及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等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编写了这本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学习用本。书中精选的先贤名言、经典名句体现了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书中还插入了32张中央党校的校园风景,包括学校重要的学习场所、富含传统文化底蕴的古建、名家学者题字等。图文结合,让人沉浸式学习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注重美观与实用结合,满足学员及广大读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记事需求,兼具收藏和纪念价值。
-
生肖日历薛晓源,胡运彪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包,龙的形象经历了一个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的演变过程。最早的龙形象可以追溯到中国原始社会,其形态可能与当时人们对神秘自然力量的崇拜有关。最初,龙常被描绘成蛇形或有翅膀的生物,是一种象征着水、雨和丰收的精神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龙的形象逐渐与权力、统治和君主的合法性相联系。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龙的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峰。龙在艺术中的表现逐渐丰富,成为壁画、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创作重要的主题。本书以龙为“主角”,精选与龙相关的经典画作、织品、玉器、漆器和瓷器等,每一页都是对龙文化的致敬和探索,让读者全方位感受龙的神秘魅力和深远意义。
-
宋式艺术生活邵晓峰帧帧画现繁华景,由画入宋。在专家视角的引领下,经由政治与图景、皇家与审美、文人与情怀、主题与技法、世俗与气象、家具与起居、收藏与传播七个篇章 ,观览宋代,解密活色生香的艺术与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小见大式的多元化视域,趣味性和揭秘性并重的可读方式,以画观宋,人间有味,感知宋代的烟火气与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