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云南民族文化概览汪榕 著本书围绕云南2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26个民族的概貌。同时,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村落作为典型案例,展示了云南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绩,也展示了云南各民族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的生活风貌。本书是一本普及云南各民族知识的大众读本,资料丰富、图片精美,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中华文明及其传统“通识联播”编辑部 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事业的两翼。北京大学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以及本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积十余年的探索,初步打造出了具有北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在北大120周年来临之际,“北大通识核心课”丛书结合通识教育的深层理论,认真梳理了人文与艺术等五大模块中的48门通识核心课程的具体实践,对国内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的通识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示意义。林建华校长作序。 本书为其中的“中华文明及其传统”分册,它从通识经典(北大名家阐释通识教育的精彩文章)、名师微访谈、课程大纲、“通识教与学”(含课程实录、助教感言、学生心得)、含英咀华(含课堂讨论提纲、优秀作业)等角度,细腻、深入地展现了北大“中华文明及其传统”模块中的10门通识核心课的教学成果。
-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刁统菊,王艺璇 编20世纪80年代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从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搜集并购置了一批契约文书,目前藏于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手抄本与珍稀书籍阅览室。这批文书保存情况较好,大多数产生于清代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极少数文书为明朝末年所立。文书内容多数为土地契约,包括买卖、租佃、典当、分家等类别,少量为官府文书。这批契约文书对于了解当时的土地政策、乡村生活、民间文化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民间道德、习俗与民间叙事[法] 戴遂良 著,卢梦雅,任哨奇 译本书编译自法国汉学家戴遂良两部中国民间故事集《民间叙事》和《民间道德与习俗》,原属于法国教会系列教材中的第4、5、6卷,1905年曾获法国汉学“儒莲奖”,内容取材于《传家宝全集》《今古奇观》《聊斋志异》等,所有故事均以河北方言改编,记录了河北地区的岁时风俗,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河北方言文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卷杨利慧 著本卷辑录了相关论文33篇,按探讨主题分为了六个部分:理论性探讨;节气与立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珠算;其他。由于牵涉范围较广,相关成果来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医学、体育学、艺术学、数学以及天文历法研究等。所探讨的内容有的涉及列入各类非遗名录的具体项目,有的事象(例如峨山彝族的林木崇拜)目前虽未被列入名录,却反映了民众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的观察、总结和实践,因此也是本卷不可或缺的部分。希望本书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中国民众世代相传的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丰富知识和实践,展现中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进而充实并推进国内相关研究和保护实践,也为国际范围内这一特定非遗门类的保护提供中国的视角与经验。
-
刘墉带你看宋画·山水卷[美] 刘墉 著本书主要以宋朝最出名的三幅山水画(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为分析对象,由宏观比较到细部省思,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质。本书语言风趣,可读性强,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刘墉临摹此三幅画十余年,感触颇多。在本书中,他主张甩掉古人的包袱套路,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宋代山水画,讲述宋画在精雕细琢中体现着自然生命的意象与精神,可见宋画作为一种美学基因,早已植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
中国功夫王广西,王萌 著该书是王广西先生的女儿王萌根据其父亲生前所做的有关中国武术的研究及所撰写的文章整理而成,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系统介绍了中国武术的缘起、发展、传承、流变,以及中国武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武学之道,并且厘清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一些误解,如气功、神拳等,也谈了武术与养生、古代的习武之人的生活、武术作品和武术影视等,内容丰富有趣,对于中国武术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作者文笔流畅不失生动有趣,语言颇具文采。该书十分适合喜爱武术的读者阅读,对于从未接触过武术的读者而言,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级的科普读物。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隅解赵阳 著,赵阳 编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作品璀璨如星。自先秦至晚清,诗、词、文、赋、小说、戏剧,各代之总集、选集,及名家别集,累累如汗牛充栋,茫茫似烟波浩海,加之文辞古奥晦涩,后代读者一时难以卒读,窥其堂奥秘旨。本书精选版本,采撷其中颇富弘正思想、高妙审美之篇什,参考各家旧注,重新题解、注释,又以笔者愚见加以“笺释”。因是一家之言,或有缺失之处,故曰《隅解》。虽如此,然有赤子传道之心,以期引发同好者之触鸣,亦不无裨益于彼,特为此撰。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黄钊 著本书集中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与传承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了系统归纳与整体阐述。除导言外,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华文化渊源篇,重点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阐明了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及其无比深厚的历史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创立与发展,作了系统而明晰的论述;中篇为专题文化篇,分为五类阐发了中华哲理文化、道德文化、政治文化、文艺文化、科技文化,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在我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下篇为传承弘扬篇,集中论述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详细论述了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对于当代青年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接受公民道德教育等方面教育的现实意义、具体途径与方法。三篇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涵盖的思想内容和知识体系,内涵充实,信息面广。本书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它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者与爱好者的参考阅读书目。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义导读费君清,刘家思 编本书广泛而细致地收集和整理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的材料,并依次编为六章。在各章之中,又分为八到十节不等,而节的标题都是两个字,并配以八个字的解释。这样一来,每章每节的标题形成了统一的形式,行云流水,非常流畅。在内容编排上,于每章节之中,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言,配以注释、翻译,适当的解说,以及相关的故事。全部内容,丰富多彩,思想深刻。这样,读者对于每个中华传统文化之精义,都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直观的理解,从而在阅读这些耐人寻味的材料中,既获得了审美的感受,也得到了深刻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