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
经典常谈朱自清本书是朱自清介绍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经典作品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十三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诸子、诗等经典作品,要言不烦地讲解了我国文学古籍中的经典作品,叙其源流,提纲挈领。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入门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
南怀瑾讲述南怀瑾 讲述《问道南怀瑾:学习之道》系统梳理了南怀瑾先生讲述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之道,分为七大主题:无为、专精、次第、读诵、语言、融通、策略,共四十五篇精华文章,每篇一个学习要点,全面系统、层次丰富而又短小精当,帮助你轻松快速掌握传统文化学习之道的核心精髓,体悟一以贯之无师自通的内在心法,唤醒本自具足的内在智慧,习得身心性命的安顿之道,更加从容智慧地应对千变万化的复杂世界。 现代人的知识越来越广博,而真正的学问却越来越少,人生缺乏宗旨与方向。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更为注重以启发式的方法,开显人人本自具足的生命智慧,注重以“道”御“术”,以不变应万变。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一以贯之、一通百通的智慧心法和安顿身心性命的学习之道,正是应对现代人心灵迷茫、知识焦虑的一剂应时良药。 本书篇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无为》,首先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的最高道理,是开发人性中本来具有的智慧,人人皆可无师而自通。 第二章《专精》,介绍古人“无师自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做学问贵在专精恒久,方法太杂、头绪太多,反而带来困扰,不易成就。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制心一处,沉潜反刍,最后消归自己的才是真学问。 第三章《次第》,辑录了传统文化关于学习次第的精华理念,如童蒙养正应从“洒扫应对”的人格和生活教育入手,而不是急于灌输知识;成年人的第一课是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孔子做学问的程序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等。学习之道,须清楚次第,拾级而上,否则空积一堆无序材料,大厦无法建成,扁舟难以渡江。 第四章《读诵》,讲述现代人为何要读诵传统经典。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精华结晶,儿童时期开始诵读经典,是古人基本的教育方法。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经典诵读的传统被忽视、遗忘甚至轻视,导致现代人缺乏深厚的文化根基。南怀瑾先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原理意义、诵读书目推荐、读经如何与现代教育配合等关键问题的讲述,本章皆有辑录。 第五章《语言》,讲述了现代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口头的言语往往会随着时空因素而不断演变,中国古人创造性地将言语变成文字,超越了言语时空变化的障碍,保存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经验与心血。南怀瑾先生认为,学习中国文化首先要注意学习中国文字,文言文是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钥匙丢了,则很难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第六章《融通》,辑录了现代人培养全局思维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如“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文史哲政,浑然一体”“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等等。未来已来,突破认知的盲区,融会古今中外的精华,养成无物可方的器度,才能继往开来,日新又新。 第七章《策略》,针对现代人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惑,整理了南师提供的一些接地气的窍门,如:繁忙的现代人如何才能高效阅读大部头,怎样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如何让大脑休息放松,等等,易学易用。
-
中国镇物陶思炎民俗镇物以文化象征和风俗符号,体现人的心智与情感的凝聚、艺术与生活的创造。 本书对镇物的起源、性质、特征、体系、功能、演进与价值等,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岁时镇物、护身镇物、家室镇物、婚丧镇物、除灾镇物等类型进行了具体的研讨。书中引证了大量的有趣实例,并做出了严谨的阐释。 全书寓理于图,深入浅出,堪称图文并茂的民俗研究佳作。
-
中国祥物陶思炎祥物乃古人将现实生活中最美好的片段组合拼接而成,寄予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本书讲述中国民俗祥物的起源、性质、特征、体系、功能、演进、价值等,以及祥物作为福善、嘉庆的文化象征和充满美学情感的艺术符号, 在民俗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本书内含:岁时祥物、建筑祥物、器用祥物、交通祥物、礼仪祥物、天地祥物、吉神吉仙、物种祥物、饮食祥物、文字图画。引证了大量的有趣实例,并做出了严谨的阐释。全书寓理于图,深入浅出,堪称图文并茂的民俗研究佳作。
-
中国传统调息方法研究韩晓明正所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调息作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共同奉行的修养方法。由于各家对调息的实践体悟和认知角度不同,因而其内涵也十分丰富。本书从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五个维度,探究各家调息的历史沿革,揭示各家调息的基本特点,阐释各家调息的内在目的,辨析各家调息的异同,即对中国传统调息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以此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方法和理论体系。
-
草木五笺于业礼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则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以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木的描述、研究展开,赋予作者自身的体会。草木有书则对历代本草、草木著述及今人著述等进行研究。草木有绘则对历代的草木插画进行研究、评述,包括敦煌壁画中的植物、花鸟画中的草木、草木画谱以及本草著作插图等。草木有用则作者从药用功效、哲学等角度进行阐述,颇有新意。本书可供广大草木爱好者参考阅读。
-
中医药传承创新蓝皮书张建华,周尚成,潘华峰本书主要从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中医药政策七个维度进行评价。书中分报告围绕中医医疗资源、中医医疗服务效率和中医医疗费用三个方面撰写,以2018~2020年的中医药行业统计数据为基础,更加细致地研究对比不同区域中医药医疗事业的动态发展变化特征,分析各地区中医药医疗事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差异。此外,还梳理了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指数研究,以及中国中医药东部、中部、西部竞争力情况。最后,以四川省、江苏省为例,详细论述了两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状况和思路。
-
春节萧放《春节》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春节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最重要节点的春节所蕴含的时间观念;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进而以微观的视角,完整再现了一个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的过年历程;并在最后综合展示了春节在海外的节日现状。全书精选50幅高清古画,在时间的终极仪式中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
唐风拂槛[美]陈步云(BuYun Chen)唐代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朝代,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它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和中东的重要市场及繁荣的文化相连。 在本书中,作者陈步云揭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唐代时尚体系,他以考古资料——绘画、雕塑和丝绸制品,以及年鉴、诗歌、税务文件、经济论文和法律文书的记录为依据,审视唐朝的时尚风格。《唐风拂槛》为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和富布赖特奖学金研究资助项目成果,李鸿宾、李志生、瓦莱丽·斯蒂尔、乔吉奥·列略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哈佛亚洲研究》《中国史学刊》等权威学术期刊推荐阅读。
-
《黄帝内经》之和孙可兴《之和:中医文化精神探原》是“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丛书”所列书目。全书起始于《黄帝内经》医理,把中医与西医放置在科学的坐标系上,试图通过对“现代科学”要义的拓深,重建对中医的科学考评;落脚于中医文化精神,以“中和观”作为切入点,把《黄帝内经》置于易儒道的思想体系之下进行概念及理论的互释。对《黄帝内经》生命观、人体观、养生观、医学原则与方法所蕴含的“中和观”及其文化精神进行系统梳理、解构分析,为新时代中西医文化交流沟通提供些许理论参照和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