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逻各斯、现象与人的自我认识:胡塞尔、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现象学研究
作者:杜战涛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01
ISBN:9787562051688
定价:¥4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代哲学前沿丛书·逻各斯、现象与人的自我认识:胡塞尔、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现象学研究》要讨论的这几位现象学家来看,在胡塞尔现象学中,人是作为对象性的关系项的主体性被看到的;在海德格尔现象学中,人是作为存在的关系项的此在被看到的。但是,由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分别把现象限制在了存在者和存在领域,导致了人的自我认识被限定在与存在者和存在的关系上,不能与存在者和存在之外的现象确立关系,也就不能作为这些现象的关系项被看到、被认识。马里翁现象学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首先,马里翁现象学突破了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现象学对现象在存在论上的限制,进入到了可能性领域,相应地,人的自我认识就可以与存在者和存在之外的可能现象确立关系,并作为其关系项得到揭示和认识。此外,马里翁现象学突破了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现象学对现象所设定的“相合性”理念的限制,揭示了溢满现象,从而使人作为溢满现象的关系项的受给者得到揭示和认识。
作者简介
郝长墀,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现象学、当代法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杜战涛,2012年6月获武汉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学位,兼武汉大学克雷茨曼道德与信念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伦理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道德与文明》、《哲学评论》和《德国哲学》等刊物发表有论文或译文。
目录
自序
导言
1. 逻各斯、现象与人的自我认识
2.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胡塞尔现象学与人的自我认识
3. 苏格拉底与胡塞尔
4. 《逻辑研究》的突破:还原的初步提出
5. 回到主体性
6. 逻各斯
7. 还原、遮蔽与揭示
8. 静态现象学与意向性
9. 自我与还原
10. 被动发生与联想
第二章 海德格尔现象学与人的自我认识
11. 人、存在与现象学
12. 现象之关联:存在一此在
13. 逻各斯:让看到、关系与作为一结构
14. 逻各斯与还原
15. 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
16. 意向性与存在之意义
17. 此在的自我完善与伦理学
18. 存在论一现象学对人的自我认识的限制
第三章 马里翁现象学与人的自我认识
19. 对现象的界定:给予性
20. 给予性的提出及其含义
21. 马里翁的第三个还原与人的自我认识
22. 还原与给予性
23. 最后的原则与其他诸原则
24. 现象的划分
25. 溢满现象与自我的新形象
26. 逆意向性与受给者
结语
27. 完全的人的自我认识是康德意义上的理念
参考文献
导言
1. 逻各斯、现象与人的自我认识
2.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胡塞尔现象学与人的自我认识
3. 苏格拉底与胡塞尔
4. 《逻辑研究》的突破:还原的初步提出
5. 回到主体性
6. 逻各斯
7. 还原、遮蔽与揭示
8. 静态现象学与意向性
9. 自我与还原
10. 被动发生与联想
第二章 海德格尔现象学与人的自我认识
11. 人、存在与现象学
12. 现象之关联:存在一此在
13. 逻各斯:让看到、关系与作为一结构
14. 逻各斯与还原
15. 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
16. 意向性与存在之意义
17. 此在的自我完善与伦理学
18. 存在论一现象学对人的自我认识的限制
第三章 马里翁现象学与人的自我认识
19. 对现象的界定:给予性
20. 给予性的提出及其含义
21. 马里翁的第三个还原与人的自我认识
22. 还原与给予性
23. 最后的原则与其他诸原则
24. 现象的划分
25. 溢满现象与自我的新形象
26. 逆意向性与受给者
结语
27. 完全的人的自我认识是康德意义上的理念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