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李林容 著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关于家的想象与叙述贺艳 著本书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家庭伦理电视剧做文本研究的方式,探讨了以下问题:作为拥有广泛受众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这一大众传媒通过家庭伦理剧的方式表达着什么样的“家”的意象?“家”这一意象在电视剧文本中是如何被建构的?在“家”形象的建构背后,如何隐藏着各种社会力量的角逐?
-
鱼羊野史高晓松 著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有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 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写信,在现代邮政之前我们如何寄信,民信局与镖局有什么不同?又为何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寄信到底有多贵? ★为什么晓松说彼得大帝与康熙大帝很像呢? ★一个曾被乾隆抱在腿上的英国小孩,对鸦片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1837年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为何晓松由“诗人之死”引发“不要为女人打架”的感慨呢? ★1924年图坦卡蒙的石棺被打开,高晓松意外地发现石棺上的浮雕竟和阿凡达长得一模一样! ★1941年皖南事变、1938年新四军军部成立、1972年陈毅去世竟然都发生在同一天,高晓松将如何解读这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巧合呢? ★1967年美式足球联盟首次在洛杉矶举办超级碗,为什么晓松把每年超级碗的决赛比喻为“美国的春晚”呢? ★一起重温《红楼梦》《西厢记》和《倚天屠龙记》中所描写的元宵盛况,为何晓松说那天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呢? ★明朝总结为“无明君,无名将,无文豪”的“三无朝代”,大家是否同意呢?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为何晓松将她称为欧洲的“贾母”呢? ……
-
基督教文化概览徐弢,李思凡 著《基督教文化概览/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宗教文化系列》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即历史考察、经典解读、教义分析和宗教实践。在“历史考察篇”中,我们将以基督教历史上的几位灵魂人物和几起重大事件为线索,对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及其三大宗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兴衰变迁做出画龙点睛式的评述;在“经典解读篇”中,我们将首先从整体上介绍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典——圣经的独特性质、编写过程、疑难问题和阅读技巧等等:在“教义分析篇”中,我们将系统介绍和分析基督教的几大核心教义(上帝论、基督论、原罪说、救赎论、末世论等)的来龙去脉和真实含义;在“宗教实践篇”中,我们将分三个层面来介绍基督教特有的宗教礼仪、重大节庆、风俗习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了兼顾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读者,本书没有像很多相关的研究专著那样使用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的语言来进行写作,而是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基督教的历史、经典、教义和生活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了适应大多数普通读者的需求,本书还在很多讲解的后面添加了相关的传奇故事和生动事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快速掌握基督教文化的方方面面。
-
1933聆听民国林语堂,梁漱溟,胡适 等著《1933,聆听民国》讲述了244个民国时期百位文化精英的未来梦想,其中包括“未来中国梦”、“未来个人生活梦”两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知识分子集体“做梦”还是第一次,这244个梦想为20世纪留下了一份真实可信的记录。让我们一起重温民国旧梦,聆听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集体叩问:“中国的明天会好吗?”1932年11月1日,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400多封征稿信,主编胡愈之在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两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大讨论,本次讨论围绕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40多位、244个 “梦想”(不算以漫画形式做“梦”的丰子恺)。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文化界名流。《1933,聆听民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精英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在244个“中国未来梦想”中,有的积极乐观,如柳亚子先生的梦是一个“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有的先生直接骂题。陶孟和先生说:“梦想是人类最危险的东西。”他主张人所需要的是合理的思考,依据事实的思想,而不是梦想。倪文宙先生也说:“把梦境当做了实现境,有大大的危险性。”鲁迅直言到“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但是,我们还是维持我们的主张:“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
中国竹文化通论王长金 著《中国竹文化通论》力图通过挖掘竹子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其文化机理。《中国竹文化通论》对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竹种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做到图文并茂、语言简洁、雅俗共赏。体现了竹文化的发展脉络,如竹诗、竹画、竹文等章节对竹文化,特别是它的美学形象、美学意象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表述。
-
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罗列 著《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将翻译规范与性别研究相结合,探索分析了翻译规范和译者规范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了女性译者的期待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探讨了译者主体在建构和推动翻译规范发展中发挥的重要能动作用,也突出了中国翻译史书写中性别维度的关照带来的新发现。《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20世纪初叶中国首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研究》向读者奉献了作者的智慧和思考,我期待在未来她能迎接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大的压力,为翻译理论和性别研究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
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易介中 著《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分“三层皮”。第一层皮,谈城市规划;第二层皮,谈城市建筑;第三层皮,谈城市文化。三层皮的总和,便是关于中国城市文化的脸皮。本书作者用一句话定义此书:“一个想搞面子工程的建筑师说厚脸皮与好面子的关系。”
-
什么是当代汪民安 著《什么是当代》为作者近年来文章的最新结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启蒙运动的发生,以及由尼采开始的对启蒙运动的批判,这也是对启蒙运动批判的一个特殊的法国路径。第二部分从植物、动物和垃圾等别样的角度入手,对城市、空间和家政等现代现象展开了全新的解读。第三部分对当代文化、艺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文化立人皇甫晓涛 著《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研究丛书·文化立人:从鲁迅到萧红的新文化缔造》以从鲁迅到萧红“文化立人”的新文化重构为研究宗旨,以现代文化思想发展的矛盾、问题、症结、旨归为线索,研究新文学、新文化的发生、发展与现代文化的重构及其与五四新文化甚而近代启蒙文化以来人的发展的主旨的关系,故谓之“立人”,即以文学救国的文化启蒙与以文学艺术启蒙的“立人”审美文化创造,以及对此所作的文学评论、文艺批评、文艺美学的“立人”文化阐释与“国民性”改造的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自觉,探索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的学术、文化史与思想史,及其形成的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的审美文化知识文明创新体系,《文化强国与文化创新研究丛书·文化立人:从鲁迅到萧红的新文化缔造》是为现代文化智库的思想源与创造源,学术源与知识源,审美源与艺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