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春风吹又生李期铿 著《春风吹又生:中美人文交流足迹》一书紧紧围绕中美人文交流这一主线,以作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鲜活实例,回顾了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历史,高度评价了两国领导人人文交流的引领作用,重点介绍了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等方面的交往历程,强调了孔子学院在中美人文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全书从人与人交往的故事入手,以小见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在内容设置上,以“大事记”提纲挈领,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铺展,以相关“知识链接”为辅助,以“思考与启示”为总结,丰富和拓展了文本的纵深和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吸引力。
-
文化与诗学童庆炳,李春青 编《文化与诗学》丛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丛刊,该基地为教育部全国100个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的文艺学学科研究基地。本辑《文化与诗学》的主体部分是“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中部分与会学者的精彩论文,这些论文就文本与图像之间以及背后的理论关系展开了跨语言、跨地域、跨学科、跨媒介的对话和交流。“文心讲座”是鲁晓鹏教授的讲座记录稿,让读者以文本的方式进入一个活生生的学术现场,了解海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其他两组文章基本上都是对西方文学、文论的研究和讨论。
-
城市文化评论黄忠顺,田根胜 编《城市文化评论(第11卷)》旨在探讨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对现当代的城市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并对中外城市开发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做了细致阐述。书中还收集了关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以及市民在发展中所呈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改变方面的文章。全书学术性较强,适合学者和文化爱好者阅读。
-
异域的体验汪宝荣 著《异域的体验: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英译传播研究》运用描述性和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首次全面梳理20世纪90年代前鲁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历程,重点描述、评析七种英译本对鲁迅小说中绍兴地域文化(含方言)的处理手法,考察中国文学作品中地域文化翻译策略,就如何向域外有效译介与传播中国地域文化、让“中国文化他者”发声提出初步理论构想。
-
文化的焦虑朱大可 著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朱大可的话语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对于“朱语”的评价始终是两个极端。不喜欢他文字的人认为,朱大可的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喜欢他文字的人则认为,朱大可的“思想前卫、睿智,话语闪耀着理性、激情和启事的光辉”。但不管如何,很多年来,“朱语”被很多年轻学者喜爱和模仿。《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乌托邦》、《先知》、《时光》等五本书,用套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完整地体现朱大可的语言风格、批评的角度。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者在运用文学批评或者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而朱大可的文化批评和文化解构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从他的文化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切的记忆和感受。你可曾了解我们的文明是何等的辉煌?辉煌到至今仍令世界为之折服。你可知我们在何时进入了一种无知的时代?透过历史,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汉代知识分子的惊慌、骇怕和痛楚。朱大可从不吝于用他那精准的语言来破解晦涩难懂的隐喻,也从不惮于用他那犀利的思想来斩断浮夸矫情的伪饰。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每一条光线终究是一连串文化的符号。而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繁荣期”中,各个流派争奇斗艳,诗人、作家争相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朱大可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
-
香乘[明] 周嘉胄 著;著日月洲 注《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更弥足珍贵的是,在《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在今天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实践的宝库和源泉。
-
新民说敦煌《生活月刊》编辑部 编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
新民说时代漫画《生活月刊》 编《时代漫画:被时光尘封的1930年代中国创造力》介绍了《时代漫画》的漫画家群体及出版人邵洵美所恪守的文化理念,记录这些八十多年前的创作者们在中国文化出版的黄金年代里如何彼此辉映,又各自遭逢怎样的人生。同时收录《时代漫画》全39期的封面、封底及精彩内页,呈现民国老漫画的魅力和当时的社会风尚与艺术趣尚。《时代漫画》创刊于1934年,1937年因抗战终刊,是民国时期漫画传播的一大平台。它集结了一大批著名漫画家,如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曹涵美、叶浅予、廖冰兄、丁聪和华君武等,可谓“一代漫画大师的摇篮”。出版者为时代图书公司,其核心人物为邵洵美。本书特由邵洵美之女邵绡红写序推荐。
-
缅想之温暖沈建中 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沈建中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文化老人,曾经为老人们拍摄大量精彩照片,编为影集出版。后又为施蛰存等先生编辑、整理、出版多种著作。他所撰写的人物记、序跋等文字,常被《文汇读书周报》作为特稿重点推出,受到圈内人士的好评。现在他把这些散见报刊的文字编选成《缅想之温暖》一书,既为自己留下一段温暖的记忆,同时也让读者分享了这种独特的温暖。
-
十年陈耀福 著《十年:给广告人的一百封信》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广告创意书,是著名广告人陈耀福(Norman Tan)在过去十年给一家广告杂志写的十年专栏结集。与其他的专栏不同,这里的专栏,全部采用手写明信片的形式,短小、凝练,三五句话便直达要点或直戳人心,又兼有幽默与豁达。寄给广告人,也寄给芸芸众生;反应整个华文广告生态,也记叙人心。与广告一样,Norman的明信片也是有图、有文案、有To Who(消费者)、有概念,充满着灵感与创意,相信无论广告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士,都能有所会心、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