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语文教学管窥张正林 著《语文教学管窥》分为“观念创新”“教法探秘”“技巧寻踪”“效率揭迷”“学法指津”“备考导引”六部分,围绕“语文怎么教”这一中心论题,从教学观念、教法、教学技巧、教学效率、学法、备考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将“观念创新”置于开篇,可见其对教学观念于语文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之重要性认识之深透。所提出的“教师要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的观点,值得那些在课改大潮中仍然抱住唯我独尊、主宰课堂的传统观念和教法不放的教师反思。“教法探秘”针对语文基础知识、阅读、文学作品、文言文、听说教学、作文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具体、明了,便于操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让教师们一直感觉难度较大效果不佳的作文教学,作者将其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系统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系统来研究,对青年教师不无启迪作用。“技巧寻踪”针对课堂教学的导入、讲解、提问、结束等探究技巧,其价值也是十分明显的。“学法指津”对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及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论述,在当今语文课改中更应该引起重视。
-
中国女性文化王红旗 编《中国女性文化(第十八辑)》试图以男女平等对话的两性关系为要旨,以女性生命体验与文化经验为切入点,改变男权文化单极与偏斜的延展历史,为生命探索一种更理想的境界,为人类寻找一种形而上的人性完善图景,创造出一个两性互补共生的文化理想国,为与男性共同托起来来人类新文明的太阳,尽一份绵薄之力!
-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黄会林,罗军 编黄会林教授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理论设想和战略目标,并于2010年7月10日发起举办了第一次“第三极文化艺术理论研讨会”,在全国学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强烈的积极反响。“第三极文化”已经成为21世纪北师大倡导和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设想和战略目标。每年都有一届第三极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召开。《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第三极文化论丛(2014)》是在本年度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论文和发言基础上精选整理而成,也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的第4部学术文集。
-
视觉文化与文艺批评魏然,朱立立,方彦富 编《海峡文丛:视觉文化与文艺批评》为“海峡文丛”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为视觉文化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相关论文,包括《视觉的限度与文化研究的范式》《娱乐文化、身体展演与意义编码》《视觉敢曝与性别文化研究》《台湾创意园区与新文化空间展拓》《华语作家作品微评》等24篇。
-
世界历史评论2陈恒,洪庆明 编
《文化传播与文化建构》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2辑,分为“专论”“评论”“专题论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收入重要学术研究论文13篇。本辑收入美国史学者李剑鸣、法国史学者郭华榕和洪庆明、罗马史学者刘津瑜等多位知名学者的精彩文章,力图从文化的传播、接受,以及建构的角度,呈现当下世界史研究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史料,视角丰富多元,不仅能反映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也能呈现其最新的研究成果,极具启发意义。
-
书卷山河王鲁湘 著《书卷山河》为王鲁湘历年作品精选集。所选文章囊括了作者的介绍与评析当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大部分文章,也收录了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所写就的文化感悟,既有端肃长文,精研文艺理论,又有精致小品,可堪赏玩细品。有精深义理,有江湖分野,有泥土情怀,有生死感悟,风骨疏朗,灵性兼具,博通古今,纵贯东西,其思想维度之广博、内容之丰富,深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勾画出一座深具中国味道的“文化大观园”。
-
肆无忌惮林采宜 著有时候,文字是一把刀,劈开你的宇宙,让热血流淌出来,浸润性情的江山;有时候,文字是一只手,抚摸你的灵魂,让情愫在黑暗中野蛮生长。穿越时间的隧道,遇见影影绰绰前世今生的我,在魑魑鬼魅中笑或者泪。
-
读库1405张立宪 著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告别演出》,《回城》,《纽卡斯尔的中国水手》,《半亩山池半壁天》,《1936年以前的肖》,《我自聊斋来》,《禁忌之盐》,《鹤的四季》,《改地名》以及《囊云、贡云与锁云》。二十年前李白滔从一所财经大学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到一所高校当老师,最近几年高校的现实情况改变,2013年9月,她决定转岗为行政人员。给两百零一名大二的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成了她的最后一次授课,她决定用“读一本书,写一份读书报告”来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课程结束,她收到了全部的作业。她说,这种评定成绩的过程让她很有感触,使他更真切地了解了她的学生和大学。把这一切写下来,记录此次谢幕演出,记录终结的教师生涯,记录这些学生,也记录她的大学。《回城》里,作者大力记述了在南疆阿克苏的上海知青们回城的经历。他们在十几岁时意气风发地搭上去新疆的列车,已经把新疆当作家园,忽然又记起了黄浦江畔,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个上海人,人到中年时又不惜变卖家当返回上海。大力采访了很多人,他们中有自己踏上回家归途的,有的让儿女替自己完成还乡梦,回到上海后遭遇种种问题,为生活奔波各自谋生。1881年,丁汝昌等人远赴英伦,去纽卡斯尔接中国政府从阿姆斯特朗厂订造的当时最先进的两艘巡洋舰。北洋水师军官池仲祐作为丁汝昌的幕僚随行,在《西行日记》里描述了这一路的见闻以及他自己的一段奇特异国之缘。这批北洋水师水兵里有几名中国水手以身殉职,埋葬于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公墓,百年之后,萨苏的朋友邓新力去到现场,发现这些墓碑宛在。《纽卡斯尔的中国水手》里展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园林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的艺术,内容丰富,建筑、山水、花木均是其不可分割的要素,只要疏于保养,很容易就会出现花木枯死、水池干涸乃至假山坍塌、建筑倾圮的情况相对而言,一座园林远比一幢单纯的建筑乃至一个建筑群更加难以长期保存。建于清朝初年的半亩园可算是近三百年北京旧城建筑的一个缩影,早年历经坎坷,道光年间在麟庆的手中得以再次兴盛,独领风骚数十年,之后日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最终没能逃脱冷落和毁灭的命运。贾珺在《半亩山池半壁天》详细描绘了这座花园在鼎盛时期的整体园林布局和室内收藏,记录下它的前世今生。《1936年以前的肖》里,庄加逊为我们讲述了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同时也展现了同时代苏联文艺创作的环境。继在《读库0903》中《浮生旧梦说隋唐》里梳理“说唐”的各种版本连环画后,蔡小容这次带来了《我自聊斋来》,十五个故事,有人有妖、有鬼有仙、还有奇女子和呆道士……蔡老师发动各地连友,为故事找到了合适的小人书版本,挑选配图,以飨读者。前一期《读库》里《破裂的沙漏》,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这一期,他又带来了《禁忌之盐》,探讨暴力元素与游戏产业的关系。吕妍的《鹤的四季》里介绍了几种鹤的栖息、迁徙与存亡,在它们迁徙经过的地方,人类能否与其友善相处,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
世纪之风邓晓芒 著《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收录的主要是本世纪邓晓芒老师所发表的有关文化批判和思想启蒙的文章,分为六大板块。第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文化问题”,展示了21世纪中国文化问题的全面格局以及后面的社会经济基础。第二部分“新批判在行动”收入了七篇论战型的文章。中国目前正处于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许多问题只有越辩才能越明,只有理论上辩明了才可能不迷失方向,至少,依据事实和逻辑所进行的辩论有助于破除迷信,不再被一些长期似是而非的命题所忽悠。这是邓老师所提出的“新批判主义”的基本工作,也是一个公民社会达成社会共识的必由之路。第三部分是“文学和美学的建构”,这一部分将作者的美学和文学观作了深层次的阐发。第四部分是“中西文化的反思”,着重于清理在中西文化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偏差和错位。第五部分“文学批评的深化”是对一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的评论。最后第六部分“读书与生活”,也可以理解为“读书即生活”,或“生活即读书”。在生活中读社会这本“大书”,同时在读任何书时都把自己的生活摆进去,生活于其中。本书贯穿了邓老师的“新批判主义”的批判精神,既有他对当下文化、社会、学术等方面的思考,也有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思想深刻、观点锐利却又态度平易。
-
文化的显影邹赞 著《红湖人文学科丛书·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综合运用卡尔·曼海姆有关“知识社会学”的构想、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反思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文化研究遭遇的挑战为切入点,以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为考察对象,以重估“文化”的位置为核心问题意识,旨在结合英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探析文化主义传统的具体指向与关键思想,把握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英文研究的兴起、新左派运动、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以及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取向等重要的社会和理论命题,追问文化主义传统与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询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浮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突显其间纵横交错的思想论争与派系交锋,将一些被置换的重要论题再度挖掘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