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当青蛙念到蜗牛大学张文亮 著大学,是跨进团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点燃个人学习动力、追求人生目标的起点!不论你是青蛙还是蜗牛,大一新生,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新生入学的前八周,是适应大学的关键期住宿,是学习与人共处的能力大学和高中的差别,在于主动的学习,但要如何培养呢?考试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的极限,然后更谦卑地学习图书馆是提供“独立学习”和“开放学习”的知识后花园爱情,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不要害怕去学习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大学之道,在于点燃学习的动力!
-
萨满文化手记富育光 著;郭淑云 编作为一项长期的系列工程,本丛书主要包括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学术著作、国外相关论著译介等四方面的内容,完成一部,出版一部,旨在通过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形成学术梯队,为推动我国萨满教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自然国学丛书第四辑·春秋科学考孙关龙 著《春秋》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遗产——连续2000多年、全面而系统的天地之象记录,成为当代天文学、地球科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稀珍史料。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出《春秋》中的天地之象,包括天象、气象、地象、水象、生物象、人体象等约150条科学记录;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揭示《春秋》中的科学思想及其价值:首次提出《春秋》是中国和世界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天地之象的著作,首次深刻地论述《春秋》是一部集经学、文学、天学、地学、人学为一体的史学著述,奠定中国史学界大历史观的基础,成为“中华一史”。
-
我书架上的神明刘慈欣,刘瑜,吴思 等 著;刘小磊 编《读书》前执行主编王焱说:大凡在学问中讨生活的人,对于让外人参观自己的书房这件事,大都心存忌讳。他们视自己的秘密书架,好比金屋里藏的阿娇,或者贪官的银行户头,不到万不得已,那是绝不愿意轻易示人的。
而今真是难得,72位学者竟敞开心扉,向读者介绍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其中多是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旧制度与大革命》《鲁迅全集》等。也有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的通俗读物,比如四大名著、金庸的小说等。当然,更有带着浓郁时代色彩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选集》等。
看看这些名家推荐的书单,有长有短,各有偏爱。他们视之为珍宝的藏书,或许总有三两本适合你的阅读口味,不求对你有多大的帮助,只求为你打开一片阅读的空间,足矣。 -
百家小集钱理群 著
《与鲁迅面对面》为钱理群教授发表“向学术界告别,向青年告别”以后的最新文章结集,是钱理群正襟危坐的学术著作之外的“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是为“退思录”之七。全书纵论鲁迅与当代中国、青年志愿者、中学语文教育创新、农民工、知识分子本分等问题。《与鲁迅面对面》体现了钱理群深广的忧虑,不合时宜的提醒,把自己“烧在里面”的解剖,以鲁迅为原点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的命运与未来,力图超越现实,呼唤生命的意义,坚守知识分子的本分。
-
中国读本苏叔阳《中国读本》作者苏叔阳先生以其独立的创作视角、自在的创作激情,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自然风貌、悠久历史、民族繁衍、文化形成、哲学起源、伦理道德、经济影响、艺术成就、生活习俗等,客观地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在这条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作者还开始重新审视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引人深思。本书文字诗性优美,百余幅精美图片更是呈现出一幅精彩纷呈中国画卷,成为一部认识中国、发现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权威读本。
-
百家小集傅国涌 著
《无语江山有人物》收入著名文史学者傅国涌近年来读史札记十五篇,全书各篇从史料出发,对中国近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文化名人经历往事进行回顾和评述。全书文字延续了傅国涌历史散文作品一贯的叙事风格,文字深沉有力,字里行间饱含感情,体现出对历史人物深切的温情与理解,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无语江山有人物》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百家小集”书系——口袋中的百家讲坛,思想界的小集大雅。云集学人,结集最新思想随笔,与知识分子面对面。
-
就事论事曾德雄 著
作者曾德雄从2008年6月份开始在《新快报》开专栏,后来又增加了《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还有广东省人大的《人民之声》、广州市人大的《强声》杂志。写的几乎是公开的新闻素材,只是比较侧重于政府行为特别是公共政策。所谓就事论事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地讲述开来。当然背后的价值立场和学理支撑是有的,但起点终点始终围绕某个具体问题展开,基本没有什么宏大叙事。此书就是通过整理作者的文集,总结编著,让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发生的事情,思考变化,引起讨论,促进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注。同时具备了深度和影响广度,切实影响人们生活。
-
媒体融合新论万小广 著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应该如何推进媒体融合,以更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值得每一个媒体人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本书关注和思考传统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的“道”与“术”。具体而言,一方面从理论层面探究网络新媒体技术所催生的新传播生态,包括它的主要特征、对新闻人与新闻业的影响以及传统媒体的应对战略;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分析新闻报道、新闻伦理、新闻生产模式以及舆论引导应当如何创新,以适应新闻舆论场的新变化。本书还对“病毒式传播”“大数据”“自媒体”“物联网”等几个影响新闻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更广阔的视野探究媒体融合的未来走向。本书抓住了当下国内传媒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提供了许多新鲜而有价值的信息,也提供了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思考,为学界人士认识媒体融合的必然性、媒体融合的形态及其机理、媒体融合的影响提供了崭新视角,有助于业界朋友在如何应对媒体融合大趋势时拓宽视野并打开思路。
-
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汪明安,盖琪 等 著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短短几年时间里,一种更为碎片化、快餐化、泡沫化、平面化,同时却也更为开放、更为多元、更具主体间性的语境逐渐生成—这一全新的文化趋向,构成我们今天讨论“微时代”并试图从学理层面给予爬梳和展望的基础。在“微时代的文化与艺术”这一大的主题框架下,本书一共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微时代的文化与文学”,“微时代的影视艺术”,“微时代的传媒与社会”,以及“微时代的日常生活”。这四部分涵盖了从虚拟世界的文学、影视艺术到现实社会的生活与传媒,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微时代”正在发生的文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