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述
-
读库1503张立宪 编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双村记》,《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家长的小升初》,《上海交大解放日记》,《壳中之魂》,《私人文学史(续)》,《丁香花迷雾》,《十二星座》和《她的美曾使我疑惑》。瘂弦的文学创作多围绕两个主题,一个是母亲,一个是故乡。《双村记》是由瘂公口述,王立整理的一篇对故乡的回忆录。“双村”指的是他们家的杨庄营和他外婆家的平乐村,瘂弦从小就在这两个相差十二里地的村子间游走,因此构成了他对故乡的全部记忆。他说: “一个人如果有完整的对故乡、慈母的记忆,可能够他写一辈子。”《超级人工智能之路》这篇译文从今年初开始在网上流传,我们联系译者并取得原作授权刊于《读库》,以飨读者。这篇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文章为我们描述和展现了目前学界对AI的认知及预测,同时提醒我们普通人,变革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正如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所说,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郑州马国兴老师的儿子马骁备战“小升初”,他也有幸一起体验了全过程。《家长的小升初》里谈到了当今流行的租房陪读、家长论坛、各种风生水起的辅导机构,也记录了为儿子补习语文、参加名校见面会、模拟考、择校以及最终应考……孩子的“小升初”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家长的战斗,而这场战斗只拉开了未来各种较量的序幕。何季民老先生多年前从北京旧书摊上淘得两本日记,时间是从1948年1月1日到1950年3月31日,即“民国末年”到“解放初年”,日记的主人是一位河南籍普通“进步学生”,当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二十八万字的日记记录了政局动荡、学潮风云、物价飞涨、校园应变、机关南迁、人心思定……国难时的上海滩头十里洋场,竟也是园照游、球照打、歌照唱、戏照看……何季民将其中一部分编辑整理成这篇《上海交大解放日记》,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多个侧面和丰富的生活细节。曾在《读库》发表多篇“游戏”系列文章的洪韵,这次的笔锋转向了“动画电影”。《壳中之魂》围绕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押井守的四部代表作,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藉由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克隆体与生命的对照,尝试回答一个最终的问题:生命的存在意义到底是什么?孙玉祥的《私人文学史》曾刊于《读库1305》,勾起众多同龄人的阅读回忆,本篇继续讲述那个战斗年代的小故事。《丁香花迷雾》从龚自珍的一首情诗说起,牵涉了晚清女词人顾太清的一段“暧昧事”。王巍曾在《读库1501》发表过《望星空》,这次继续仰望星空,带来《十二星座》。此文系统梳理了十二星座在西方星象学的流变历史。在人类的宇宙观中,我们会发现今天乐于谈论的星座,其意义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熊菂是《读库》的老作者,《她的美曾使我疑惑》跟我们分享了她对名著译制片的记忆,打开那些被封缄的岁月。我们平淡虚无的人生因有阅读与观影的伴随,而增添了些许色彩。
-
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日] 内山完造 著;尤炳圻 译《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1955年在日本出版时原名《活中国的姿态》。内山完造自陈观察中华文化垂二十年,中国文化有“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的分别,仅通过文献的途径考察中国难免片面。作者凭借常年旅居中国的生活经验和汉学功底,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作出了自己的描述和看法,其中的同情和批评依旧值得国人警醒。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从观察日常实际的生活入手,来了解另一个缺乏关注,也更为真实的中国。书后附录了蒋百里的《日本: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对比阅读,更有意义和价值。
-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许纪霖 著本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在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后首次推出的修订版。新版继承了首版“以学理论证思想,以思想提升学理”的特色,内容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呈现出作者十年间对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和思考。知识分子死亡了吗?有没有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和元话语被解构的后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史铁生、黄远生、金岳霖、顾城、王元化……一连串锥心追问与熟悉身影之下,对新世纪知识分子命运前途的冷峻讨论以及上世纪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激情回眸双向展开……
-
现代学人的信仰刘梦溪 著该书是刘梦溪先生的学术随笔集。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厚积薄发,发人深思,文笔灵活,可读性强。包括: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陈寅恪的“哀伤”与“记忆”、陈寅恪是一位贵族史家、吴宓和《雨僧日记》、晚年的陈寅恪与吴宓、章太炎和晚清诸子学章太炎与国学、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熊十力与《新唯识论》、冯友兰的“贞元六书”、金岳霖的逻辑、傅斯年的胆识、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一瞥、晚清的新学、悲剧天才张荫麟、学问天才陈梦家、张申府一篇文章的代价、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张舜徽、茅盾与红学、悼朴老、“高文博学,海外宗师”——怀念柳存仁先生、现代学者晚年的宁静、附录一儒家话语下的宗教与信仰、附录二一架子书和一所荒凉的花园。
-
自然国学丛书第四辑·周礼的自然生态观周延良,翟双萍 著本书从《周礼》的“天、地、春、夏、秋、冬”所谓“六官”切入,认为以天地、四时分制设官的思维本身与上古华夏人类的生态伦理观念有着深刻的联系,可以说,这样设官本身就是基于生态观念的仿生态思维。仿生态思维是先秦文化突出特征之一,它与“天人合一”观念是紧密的文化亲缘关系,最重要的社会祈向是物阜民安,这在历史文献中有广泛地记载和论述。《周礼》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观念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范畴,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梳理和阐发《周礼》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观念的学术专著。
-
大师小文李小文 著;陈安 编李小文院士是众所周之学术成果丰厚、平易近人的平民院士,也是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从2007年开始,他的科学网上共发表博文1851篇。《大师小文:李小文院士博文精选》收录了其中139篇博文,内容涉及说古论今、上下求索、时事求是、科教天地、网事悠悠、事件应对、天南海北等几个部分。从这些博文中,可以看到李小文院士涉猎之广泛,知识之渊博,人品之高尚,他对这个国家的爱,对他人的关心,对国家科技发展未来的期待,都深深印刻在博文的字里行间。
-
大众生活邹韬奋 编《大众生活》周刊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继《生活》周刊后,创办的第二份以推动解放运动为主的时事性周刊。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由上海时代书店大众生活社出版,邹韬奋任主编,系综合性月刊。1936年2月遭国民党政府封禁而被迫停刊,出至十六期。1941年5月17日在香港复刊,为新一号,同年12月6日出至新三十号,共出三十期。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6日停刊。《大众生活》(香港)汇集1941年5月以后出版的三十期内容,予以原貌影印出版。该刊努力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对于当时的南洋华侨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
《抗战》三日刊邹韬奋 编《抗战》三日刊,邹韬奋主编,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刊。因主张“团结、民主、进步、抗战到底”,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干扰,曾一度改名《抵抗》,第30期起迁汉口出版。出版至1938年7月3日止,共出86期。之后与《全民周刊》合并,改出《全民抗战》三日刊。《抗战》三日刊,分析和报道与抗战有关的国内国际形势,反映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这份刊物战斗性极强,在当时爱国读者中的影响巨大。
-
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关玉国 著《古今中外文化精粹(一)》主要内容包括:哲思箴言、人生感悟、读书心得、追根溯源、名联趣对、知识宝典、名人轶事、智慧乐园、养生之道。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关玉国编著的《古今中外文化精粹》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把有意义的思想奉献给读者,分为哲思箴言、人生感悟、读书心得、追根溯源、知识宝典、名对趣联、名人轶事、智慧乐园、养生之道九个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被读者誉为为人处世之座右铭,修身养性之醒脑丹,开启智库之金钥匙,优秀文化之聚宝盆,延年益寿之长生丸。一书在手,终生受益!
-
容忍与自由胡适 著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很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是胡适给予现代年轻人的伟大启迪。